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人类从事农业生产,从简单到复杂模拟自由界生物群落繁衍,生长的简单历较详细地论述了古代农书中有关立体农业的和实践,供我们进一步建立,发展现代立体农业参考。  相似文献   

2.
贵州布寨泥盆纪生物礁发育在独山组的鸡泡段和鸡窝寨段,大部分是骨架礁,主要由层孔虫和床板珊瑚构成。部分是障积礁,主要由枝状床板珊瑚和藻类构成。在礁组合中可识别出4个生物群落和一个生物组合,各生物群落和生物组合发育于各自互不相同的环境。根据生物群落和生物组合的生态分析及与邻区礁组合的生物群落对比,认为布寨礁发育在环境条件较为稳定的浅海,海水的温度、含盐度、清洁度、深度和水动力条件都比较适合造礁生物生长。图2,参9。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岛海域热浸锌材料的生物污损特点。【方法】用富锌材料作对比,于青岛中港进行3年的热浸锌海港试验,对两种材料上污损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分布情况进行月检和年检,对比不同深度、光照下污损生物群落组成差异,并应用PRIMER 6软件进行污损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热浸锌试板防污性能优于富锌试板,但随着浸海时间的延长,防污性能会逐渐减弱;试板上污损生物群落和优势种随季节、光照和水深变化而有一定差异;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用PRIMER 6软件分析污损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构,得到的结果与传统分析方法一致。【结论】青岛海域热浸锌材料上污损生物群落组成、优势种类和污损程度受季节、光照、水深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水体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体与生物群落共存,通过气候系统、水文循环、食物链、养分循环及能量交换相互交织在一起。水体与生物群落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江河湖泊的自净能力。水利工程建设吸收、融合生态学的规律,建立和发展生态水利工程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深海热液口吸其生物群落自1977年发现以来,受到海洋学界和生物界的广泛关注,并在热液生物生理、生态和生物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的综述,主要内容包括热液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种类组成和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6.
红霉素类抗生素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霉素类抗生素药物属于广谱抗菌药,尤其对革兰氏菌特别敏感,因此其在临床及养殖业和农业中得到广泛使用。红霉素在动物体内代谢时间较长,从而会产生残留。环境中残留抗生素对人类和生物群落的影响等方面的课题已成为环境生态学家和环境分析化学家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红霉素类抗生素的分析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企业集群因其显示出的持续竞争优势,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企业集群有着生物群落的行为特征,它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生态系统。集群的类生物群落行为产生了集群的竞争优势和绩效,集群竞争优势的生态学成因才是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每年,从初春到深秋,我们生活的大地万紫千红,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把地球装饰得多姿多彩。你可曾想到,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黑色、褐色的石油则是由它们变成的! 生物群落与有机物这是两个密切有关的名词。生物群落是指当时生活的动、植物组合,而有机物则还包括了死亡后的生物体。生物群落中的内容十分丰富,在地质历史中,大到恐龙、原始哺乳动物,小到草木花朵,乃至肉眼看不到的花粉与孢子体。在水体中,有鱼类、贝类、蜗牛、浮游动植物等等。它们是装点大地、海洋的主体,也是构成地球上有机物的基础。在陆地,各种动物、植物死亡之后,往往被其它动物吃掉  相似文献   

9.
红霉素类抗生素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霉素类抗生素药物属于广谱抗菌药,尤其对革兰氏菌特别敏感,因此其在I临床及养殖业和农业中得到广泛使用。红霉素在动物体内代谢时间较长,从而会产生残留。环境中残留抗生素对人类和生物群落的影响等方面的课题已成为环境生态学家和环境分析化学家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红霉素类抗生素的分析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对国内常用的3种珊瑚礁生态系生物群落调查方法:ReefCheck、截线样条法、HY/T082—2005珊瑚礁生态监测技术规程方法的生物指标、主要调查内容、工作效率、适用范围等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一种适合珊瑚礁生态区用海项目的珊瑚礁生物群落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社区主导型农业推广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农户对农业技术需求阶段性和层次性的变化以及我国农业推广资源分配的途径,表明现行推广体系的运行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在满足农户不断增加的技术需求以及针对不同农户的技术需求特点上,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体系的效率不断下降。为此,提出建立以社区为主导的农业推广体系,即将政府推广资源分配给农村社区,形成由社区拥有和控制推广资源使用的机制,社区自主确立农业推广项目和活动,并按照市场机制,聘用推广人员为其提供有偿的技术服务,以促进农业技术市场的发育和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对珠三角地区的中山、东莞、珠海和广州市的稻田周边杂草群落进行研究,调查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结果显示,珠三角地区稻 田周边生境共有杂草25科,57种;中山稻田周边杂草多样性最低,均匀度最高,广州稻田周边杂草的多样性最高,但均匀度最低; 各地之间的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稻田周边杂草群落多样性受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影响;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程度 高,杂草群落多样性越低。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农地规模化经营一直是日本农业政策追求的目标。如今日本致力于培养大规模农户和集落营农等生产组织,试图代替传统的家庭经营,走规模化经营之路。而集落营农因其本身具有的多功能性,符合农业、农村的现实需求,正逐步成为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形式。如果集落营农在经营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那么它将成为未来农业经营...  相似文献   

14.
内部管理效率对农业生产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效率与技术效率紧密相关,技术效率通常受到外部环境效应、内部管理效率以及随机误差这3个因素的影响.为了单独测算内部管理效率这一内生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具体作用,通过构建3阶段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消除了外部环境效应和随机误差这2个外生因素对技术效率值的影响.又以2008年中国31个省市为例,测算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率,并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富营养化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污染生态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富营养化的基本情况,探讨了富营养化的污染生态效应,包括它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对水生生物生理的影响、对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对水生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农业保险的历史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农业保险立法,完善农业保险监管,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发展区域性政策农业保险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户生产合作组织中农户的施用农药行为对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目前第三方直接监督农户施用农药行为相对困难的现实,指出社区规范作为农户生产合作组织一种自我维系的内生性秩序,应该是控制农户滥用农药、提升农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首先运用博弈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构建农户间的博弈模型;然后科学界定社区规范成为约束农户施用农药行为的内生性秩序的备件;最后提出社区规范可以成为政府制定正式制度的元制度的论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古代是世界历史上农地产权市场最完善的国家,但是,土地这种生产资料的私有化、商品化和流转的高度市场化却在新中国初期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等一系列急剧的制度变迁中嘎然而止,彻底转变为集体所有制。究其原因,与近代以来农业危机和中国的贫困,新中国成立后因国防安全需要而选择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进而实现的农业合作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The data of lithology, mineralogy, lithoehemistry, palaeoorganism-palaeoecology of 455.25 m cores from Xichen-1 well have been obta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types, models of fossil taphonomy and reef-making actions about different communities of 9 genera and 43 species algae have been discussed, and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algae’s ecologic system from community succession to community replacement has been resum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organism evolution (phodophyta CorallinaceaeAethesolithon nanhaiensis community replaced by chlorophytsHalimeda, community) are related to palaeo-ocean changes (regression 135.51 m) from late period of earfy Miocene to middle Miocene. This conclusion is identical with the cycle curve of the global sequence, but different from the study of sediment basin area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