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代宜昌码头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孕育它的文化生态。文章试从文化生态学的视域对近代宜昌码头文化做一番解读,通过分析1876年宜昌开埠后所形成的“文化生态”,来了解近代宜昌码头文化发生的变迁,以及由此孕育的文化特性,从而进一步揭示近代宜昌码头文化的底蕴。  相似文献   

2.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近代哲学视界中的国学与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密切相关,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体现。国学成为主流话语决定了近代思想家的文化建构离不开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认同,对中国本土文化的认同使先秦诸子以及先秦哲学成为近代思想家关注的热点。离开了先秦诸子以及对中国本土文化源流的考辨,也就不能理解中国近代国学思潮缘起的特殊背景,进而无法深刻理解国学的理论初衷和特定内涵。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从远古至近代的几千年的发展中 ,始终保持着一脉相承的最大特色。但是到了近代 ,随着国门被迫打开、中西文化交流加强和冲突加剧 ,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征。通过对西方文化传入方式的分析和中西文化交流历史的考察 ,揭示了近代中国传统文化演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李爱民 《科技信息》2009,(30):43-43
西方的基督教传教士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一股特殊势力,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可否认,近代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具有很大的侵略性和隐蔽性,给近代的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是在另一方面,基督教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一面,本文主要介绍的是1900年以前基督教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和政治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泰山文化与泰安近代图书馆事业相得益彰,一方面在泰山文化的滋养下,许多仁人志士投身于近代图书馆事业,并形成了独有的馆藏和服务特色;一方面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民众素质,形成了收集整理泰山文献,传播泰山文化的良好传统。  相似文献   

6.
鉴于旅顺特殊的地理条件及其在近代东北亚国际格局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从地缘政治的视角对权力更替下近代旅顺城市营建的背景与现象进行了诠释,并解析了不同权力主体控制下,旅顺的城市形态和建筑风格的生成与变化轨迹。研究表明,近代旅顺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具有文化同步性,通过分析影响近代旅顺城市及建筑发展的因素并阐述两者的演变方式,阐明了权力更替下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特殊过程造就了旅顺近代建筑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7.
福州近代居住建筑典型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福州近代居住建筑的普查和文献考释,结合测绘研究,探讨了福州近代居住建筑的典型类型.并从“类”的角度,分析阶级差异、家族文化、生活习俗、民间信仰崇拜、风水观念等因素在近代的传承与演变.进而剖析近代中西建筑文化的交融现象.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传入中国并开始中国化,除了它能够满足近代中国的政治需要以外,还有重要的文化原因。近代中国主导性文化的危机为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提供了文化前提,救亡图存的文化需求使得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众多西方文化中脱颖而出,文化性格的契合使得马克思主义获得了广泛的文化认同,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最终提出。  相似文献   

9.
东北近代知识分子是东北近代发展史上特殊的社会群体,为东北近代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推动了东北区域的社会进步、促进了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东北地区反帝斗争的深入、同样也推动了东北近代教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使原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传统角色为中心的角色文化受到冲击。为近代女性社会角色的变迁提供了契机,同时,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也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思想家批判君主专权危害,形成了他们的民权思想;明末清初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演变为近代思想家对民主政体思想的接受;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民权思想演变为近代思想家的权利思想和民主思想。可见,中国法律近代化必然是不能和传统法律文化相分离的。  相似文献   

12.
中日文学的影响是双向的,近代以前主要是中国影响日本,近代以来主要是日本影响中国。日本的神话传说就有中国的成分,汉文学成为日本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游仙窟》是对日本文学产生深刻影响的唐代传奇,自居易是深受日本文坛欢迎的唐代诗人,日本江户小说的繁荣是中国明清小说影响的结果。历史上著名的遣唐使既学习中国文学和文化,也带来了日本的文学和文化。明代有了日本和歌的翻译,明清时期中国出现日本题材的文学创作。明治维新以后,中国文学在文学观念和理论、文学思潮和运动、文学形式和表现技巧受到日本文学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赞誉为晚清"重臣名儒"的张之洞,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他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改造旧式书院、创设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举动,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14.
借鉴先行研究成果,考察清末民初朝鲜族双重国籍问题的形成过程以及围绕朝鲜族的国籍问题中日两国采取的政策。朝鲜族的国籍问题是近代中日两国国家关系的一个焦点,表明了近代日本存在着国民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兼而有之的双重性格,同时显现出20世纪初期的中国积弱难返、主权不保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自汉以降至清末,儒家法律传统从未遇制度理念的正当性危机,然而近代以来,固有的法律传统和制度体系已不能给出现实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但作为帝制正统之儒家法律传统,其思想观念仍渗透到各个领域并发挥作用,难免使中国法律的近代化每前进一步都会引起强烈的反响与激烈的斗争。儒家法律传统在近代的命运嬗变,伴随本能的抗争最终走向解构。儒家法律传统向近代化、现代化发展与转型之路是坎坷的,其在近代之复杂命运是国人对自身法律文化与思想体系进行现代意义重建的艰难过程,其在近代的困境亦是后人重构制度儒学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正是中西方文化激烈撞击与整合的活跃时期,这一对话过程对文学的影响尤为明显。就侦探小说而言,从翻译介绍到本土作家开始创作本国的侦探小说经历了一个融合的过程。吴趼人创作的《中国侦探案》虽不成熟,融合之中又有分裂的特质,但这又恰恰反映了中国文学从近代向现代过渡的特征。因此,对《中国侦探案》的研究也就有助于认识侦探小说如何在中西融合中找到一条民族化和现代化之路,对于研究近现代中国文学的转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朝末年,变革思潮兴起,体育教育思想随之产生和发展,其兴起原因是为了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和受外国由弱变强的刺激。这对中国文化的转型、妇女解放运动及中国近代体育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迄自清末延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其原因主要有: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中国法律传统的历史选择;大陆法系法典化浪潮的影响;急功近利式法典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试论清末驻藏大臣对近代西藏政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中央王朝,在治理西藏的过程中,根据西藏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政策。清朝末年,54名驻藏大臣在如何反对外国侵略的问题上,由于清朝中央政府确定的对外“妥协退让”的政治策略,使驻藏大臣在执行中央“妥协退让”政策上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坚决抗英出现了严重裂痕,这不仅给英、俄帝国主义挑拨离间,培养民族分裂势力提供了历史契机,而且也使坚决抵制外国侵略的西藏地方政府一度产生过向外寻求政治依靠的倾向。后来,由于清朝中央政府为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挽救危局,让驻藏大臣在西藏推行了一系列近代化改革,这种改革又影响和威胁到达赖喇嘛的统治地位。在这个过程中,驻藏大臣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反对民族分裂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从清朝末期帝国主义入侵的角度入手,分析和阐述清末驻藏大臣对近代西藏政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之洞作为晚清的一位思想家,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他的中西文化观,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他强调以中学为主,辅以西学,调和中西学的方法则是"会通",以西学来补中学.这一思想理论的提出,在晚清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这种思维模式本身的矛盾性,它不可能达到张之洞所要达到的目的,即"正人心"和"开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