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一种改进的全局Retinex图像增强算法及其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etinex理论认为物体对光线的反射能力决定其颜色,故该算法就是从图像中获得物体的反射性质来得到物体本来面貌.为了消除传统Retinex算法假定两像素点入射光分量相同而导致图像颜色失真的缺陷,提出了-种改进的Retinex方法,该方法使用原像素灰度值与以它为中心高斯平滑后的灰度值间的差异来校正原像素点.仿真结果及两种评价标准表明,该方法更具准确性,增强效果优于传统Retinex算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手背静脉识别系统中图像的对比度较低且静脉结构简单的问题,首先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平滑滤波器的Retinex增强算法,在增强静脉结构的同时均衡了图像灰度;然后分析了静脉图像的小波分解子带图像和灰度积分投影,指出小波低频子带图像和垂直方向的灰度积分投影比较适合作为手背静脉识别的特征;进一步提取了基于逼近系数的小波不变矩特征,并融合形成了90维的手背静脉特征向量;最后建立SVM分类器并利用手背静脉图像库进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识别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手背静脉识别系统中图像的对比度较低且静脉结构简单的问题,首先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平滑滤波器的Retinex增强算法,在增强静脉结构的同时均衡了图像灰度;然后分析了静脉图像的小波分解子带图像和灰度积分投影,指出小波低频子带图像和垂直方向的灰度积分投影比较适合作为手背静脉识别的特征;进一步提取了基于逼近系数的小波不变矩特征,并融合形成了90维的手背静脉特征向量;最后建立SVM 分类器并利用手背静脉图像库进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识别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形拼接的过渡带存在缝隙、跳变、对比度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域的无缝拼接算法。介绍了算法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地形高程数据的组织方法,色彩空间的图像边界检测,像素特征点集对的提取与匹配技术,基于像素点距的径向加权图像融合技术等,给出了拼接步骤。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扩展接口,实现了过渡带的平滑处理,实时性与逼真度良好,且简洁高效。  相似文献   

5.
针对多小渡理论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给出了多小波域中图像的方向对比度的定义,并提出了基于多小波变换的、使用方向对比度进行自适应加权平均融合和选择性融合的算法.该算法利用多小渡变换对原图像进行分解,根据得到的分解系数计算相应的对比度,然后建立基于对比度的融合规则.使用这些算法对多谱图像进行了融合实验,并给出了评价融合质量的对比结果.结果表明,基于多小波变换的方向对比度的图像融舍算法在保留图像细节信息、增加信息量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红外图像中空天、海天等复杂背景及像素点噪声容易造成检测虚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视觉对比度机制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算法。首先,通过新定义的局部对比度算子获取对比度增强的图像,该步骤可抑制背景杂波与像素点噪声对检测的干扰,提高图像的信杂比,增强目标区域的视觉显著性。然后,利用多尺度方法优化图像的显著区域,以增强算法的适用性,从而实现算法对不同尺寸的弱小目标的有效检测。最后,利用自适应阈值分割方法获取待检测的真实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无需图像预处理环节即可实现对不同尺寸的弱小目标的鲁棒性检测,对比常用算法具有快速性、高效性和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多波段SAR图像互补信息的利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ontourlet变换与IHS变换结合的伪彩色融合算法.利用最佳指数模型选择出信息量最大、相关性最小的三个波段图像,实现RGB到IHS彩色空间的变换;然后用Contourlet变换对Ⅰ分量和另一波段SAR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分别得到低通近似子带和方向高频子带.对方向高频子带定义一个边缘信息量测因子融合策略进行融合,近似子带用平均方法融合,并进行Contourlet重构得到融合后的Ⅰ分量.结合H、S分量进行IHS到RGB空间的反变换.综合了不同波段图像特征,把人眼难以分辨的灰度转化为可分辨的色彩,保持SAR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同时,增强谱分辨率,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偏微分方程的户外图像去雾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玉宝  肖亮  韦志辉  吴慧中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6):3739-3744,3769
户外图像的雾化往往导致色彩降质和对比度降低,有效的去除图像中天气效果对提高视觉系统的可靠性和鲁棒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大气散射物理模型以及有雾图像的色彩与对比度降质同场景点的景深成指数关系的先验知识,分别建立了户外图像全局去雾和局部去雾的能量最优化模型,推导了相应的求解偏微分方程。利用用户提供的简单附加信息,实现了仅从单幅图像恢复清晰图像的去雾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去雾图像的色彩清晰度和对比度有较大改善,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图像建模在军事遥感图像建模、医学人体器官建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多个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为提高雕刻算效率,减少图像建模的时间开销,提出了可变Voxel与像素映射相结合的高效空间雕刻图像建模算法,该算法既可以快速雕刻掉物体以外的空间又不用判别可见面就可以快速获得每个表面Voxel的所有可见像素.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像素映射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图像建模速度.  相似文献   

10.
遥感影像分割是遥感影像识别和理解的前提和基础,遥感影像分割的结果直接决定着后续像分析和理解的质量。针对经典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FCM)聚类算法分割图像时存在的不足,即该算法只考虑图像中像素自身的灰度值信息而没有考虑其邻域内的像素空间信息从而对噪声比较敏感,提出了一种邻域加权FCM(Neighboring Weighted FCM,NW-FCM)的遥感影像分割算法,该算法中邻域窗口内各系数(权)的值是根据图像自身的特性而自适应确定的。通过分割合成图像和实际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几种方法,所提的方法取得了更好的分割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金委"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直接面向和紧密围绕重大研究计划的总体目标从两方面开展研究: 提升现有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科学性的多学科融合的基础研究; 相关研究成果的集成升华和与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对接". 具体包括: 突发事件应急场景下数据集成、组织与存储、数据共享方法研究; 面向应急辅助决策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案例分析与集成管理方法; 网络分布式多模型环境下的智能化应急处置决策模型库构建方法; 个体和群体在紧急状态下的心理反应与行为规律; 面向"情景-应对"型决策、与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相融合的应急管理开放式集成研究平台设计与构建; 基于集成平台的突发事件情景推演与决策过程模拟仿真与集成应用示例. 提出"数据融合-模型推演-案例推理-心理行为规律"综合集成的"情景-应对"型应急决策理论和方法; 构建基于"网络集成-计算集成-应用系统集成"三层交互的, 与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相融合的, 跨学科、跨地域协作共享的"交响"式应急管理开放集成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2.
一类基于分治原理的多种群协同进化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脑生理学和社会分工的特点和方式,提出一类"分而治之"多种群进化算法。该算法在任务分解机进行任务分配后,子种群独立完成所分配任务,与其它群体几乎不发生联系。在子伤务完成后,各子群中的优秀分子组成新的种群,在整个问题空间完成进化,然后由决定机构根据情况选择相应的可能行动。最后就两个复杂多模态函数优化问题对该算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分而治之"方法在效率和效果上明显优于单种群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反舰导弹未端机动突防"密集阵"系统的模型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密集阵"是舰船所装备的用来拦截反舰导弹的重要近程防御系统(CIWS)之一.首先建立了反舰导弹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弹道仿真,然后建立了"密集阵"的模型,接着运用两者的模型进行了对抗仿真,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结论.以上模型及仿真结果为反舰导弹末端机动突防"密集阵"系统在实战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鲨鱼沟槽表皮减阻机理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海豹  宋保维  潘光  毛昭勇  杜晓旭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21):4901-4903,4907
通过对鲨鱼沟槽表面特殊流场的数值仿真研究,探讨了沟槽表面存在减阻效果的内在机理。针对沟槽表面流场的特点,在数值计算过程中对其计算域、计算网格及其流动参数进行了合理化的处理,并尝试将力学相似原理运用于沟槽表面流场的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沟槽表面与“页流的“反向旋转涡对”相互作用,产生“二次涡”,削弱了“反向旋转涡对”的强度,进而抑制了低速条带的形成和发展,从而降低湍流猝发强度,实现湍流减阻。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二分图的城市公交网络拓扑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北京市公交系统为例,用二分图模型对其进行描述,分别构建出公交站点网络和公交线路网络,对二分图、公交站点网络和公交线路网络进行了度的分布、集聚系数以及平均路径长度等拓扑参数的计算,并与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进行了比较,发现北京市公交系统具有"小世界"网络的性质.最后深入地研究了公交线路网络与公交站点网络拓扑参数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the underlying systemic unity of the research reported in the two previous articles is sought. The research journey is examined in order to draw lessons concerning our systemic practice. In addition, an effort is made to relate Interpretive Systemology to some strands of systems, management and action research sciences. In so doing, we expect to draw some links that could be established between interpretive systemologists and the community of researchers who compose the select audience of SPAR.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shows a possible way to unfold the historical meaning of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thread of this way is the question about the new way to be human promoted by The Fifth Discipline. It is shown that this new way of being is not modern and coincides at several points with the ancient one. This situation is given two opposed interpretations. The first one points to a sort of a returning of our cultural worldview to the ancient one. A critique to this interpretation leads to a second possibility, which points to a radicalization of the instrumental trends of high modernity. Then a second critique is articulated which shows that the shift in the idea of humanity manifested by The Fifth Discipline remains obscure and problematic for our current way of thinking.  相似文献   

18.
结合汽车理论和辨识理论建立大客车"灰箱"模型大大提高模型反映实际的能力.利用Simulink ParameterEstimation工具,对轮胎模型中参数的进行了辨识,确立了轮胎的二阶二项式回归模型,从而实现了大客车"灰箱"模型的构建.模型的可靠性在 Simulink下通过对模型最终输出和中间状态的观测值和仿真值进行对比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对大客车的操纵稳定性进行较为准确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My research examines the performance of natural resource-use information systems. I question why such systems, despite receiving substantial financial and human investment, appear to have a weak impact on projects, programs, and policy intended for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Drawing on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of unfolding introduced by C. West Churchman, and its particular relationship to Habermasian constitutive interests, I reflect on my experiences of using the concept during fieldwork undertaken in Botswana. The concept is found useful on two fronts: first, it provides a purposeful guide for gathering and processing information/knowledge—what I have termed an epistemological intent; second, it provides a useful template for evaluating other information systems; in particular, the role of expertise—what I have termed an ontological intent. The process of unfolding, as I understand it, also provides an invitation for constructive (rather than self-indulgent) personal reflection: what might be termed a constitutive reflexive intent. By making information gathering and knowledge generation less mystical and a more transparent social activity, the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process of unfolding can help toward retrieving inquiry as being a purposeful, openly political, and thereby less deceptive engagement: features which I believe are found particularly wanting in the business of rural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gathering.  相似文献   

20.
在集群式供应链中引入集中控制型供应商管理库存(VMI)与第三方物流(TPL),建立由n个供应商、一个主导TPL、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集成管理模型.首先,以运输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考虑单次运输成本与单次运输批量的关系,研究TPL从各供应商处分别取货和按送奶路线循环取货两种补货方式下的批量决策问题.然后以利益共享契约模型为基础,建立基于不对称Nash协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契约分析该集群式供应链的协调问题.研究发现:边际运输成本因子是选择补货方式和补货批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且按送奶路线循环取货的方式受此因子的影响更大;基于不对称Nash协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契约可以唯一确定契约参数,从而实现供应链的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