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家庄园     
山西榆次常氏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气概豪迈,万里驰骋,开创中欧茶叶贸易漫漫长路,遂成富甲海内之晋商巨贾,中国对外贸易第一世家。其不惜工本营造之精神家园,堪称中国民居建筑经典之作。常家庄园面积约12万m^2,含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八帖、九堂、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景随步移,天然成趣,身临其境,心旷神怡,可谓华夏民居大观园,传统文化全景图。  相似文献   

2.
林方时 《知识就是力量》2006,(4):F0005-F0005
近年来,从一部部反映山西商人的影视问世,到《乔家大院》的热播,明清山西商人的身影在近代的烟云里开始清晰,“晋商”一词终于从历史的尘封中走出来。晋商,源自春秋,兴于明,盛于明清,衰于民国。千百年来,无数山西商人背井离乡、风餐露宿、经年累月、前仆后继踏上远征之路,让白银源源不断回到故里,更多流向不断兴旺的他乡。到清代,晋商盛极一时,其驼帮“货通天下”,货物远销中亚、欧洲;其票号“汇通天才”,至清末,山西票号在全国一百多个城市开设了分号,尤其是在日本、朝鲜、印度等地设分号,开创了我国金融业走出国门的新纪元。山西因晋商而…  相似文献   

3.
正考察晋商数百年的发展轨迹,晋商之所以成功乃是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商业经营中,并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商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诚实守信、义利兼顾"是其中最为本质的两个特点,它们支撑着山西票号曾经的辉煌业绩。  相似文献   

4.
正百年前,山西老陈醋凭借独特的工艺秘笈,在业界独领风骚;百年后,历经社会变革,老陈醋依旧保持着历久弥新的卓越品质。山西老陈醋的传播途径——从汉代"丝绸之路"到唐朝雄风远播,从明代大移民到晋商纵横南北,老陈醋石破惊天,从个人佐餐食品到相互交换赠予,从民间贸易到宫廷贡品,次第上升;由原产地的山西太原盆地逐渐向周边涟漪扩展,传承有序,名扬天下,香飘海外。作为山西老陈醋工艺的忠实继承  相似文献   

5.
<正>山西古民居非常多。明清时期,山西商人凭其聪明才智和艰苦努力,在商场上叱咤风云,乘势崛起,其经商足迹遍及全国直至海外,成为当时能与南方徽商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商帮。这些富商大贾发迹之后,大多回到故乡以  相似文献   

6.
扬飞 《科学之友》2007,(5):88-89
"寿"字宅院 太谷曹家大院--三多堂博物馆位于山西省太谷县城西南5 km处的北洗村东北角,北临南同蒲铁路和108国道线.它原是晋商巨富曹家的一处"寿"字形宅院,外观雄伟高大,形似城堡,独立村北,与四周低矮的民房形成鲜明的对照.宅院总占地面积10 638 m2,建筑面积6 348 m2,建筑古朴、风格深厚、气势凝重、装饰精美,是明清时期山西境内最具北方特色的深宅大院.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叶以前,大理的喜洲完全就是一个手工打造的小镇。20世纪40年代,老舍先生来到喜洲时感到惊奇,滇西居然有如此之美的小镇。老舍先生写道:"进到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事实上,不光是老舍,每个第一次到喜洲的人都会被那些巨大的建筑群所惊呆。喜洲的建筑是能代表滇西文明的一个高度的。喜洲的这种建筑群无疑是和巨大财富联系在一起的,像中国徽商之于徽州民居,晋商之于平遥民居,而喜洲商帮在明清以来就与腾越、鹤庆号被并称为富甲迤西的三大商邦。喜洲在鼎盛时  相似文献   

8.
竹子在经专家们多年研究后又发现了它的另一种实用功能。在德国,13个以竹子为主支撑的展亭让市民们惊奇不已。一场主题为"竹子——未来建筑"的研讨会,就在用竹子搭建的会议亭里举行。德国建筑造型师马尔库斯认为,竹子作为环保材料,将在未来建筑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正>说起晋作家具,须从晋商们勤俭持家的奋斗奇迹说起。山西商人的活跃,到明代已在全国享有盛誉。清代初期,山西商人的货币经营资本逐步形成,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从南自香港、加尔各答,北到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莫斯科、彼得堡,东起大阪、神户、长崎、仁川,西到塔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迹。"凡是有鸡鸣狗叫的地方,都有山西  相似文献   

10.
山西被人们普遍认为是古建筑大省,如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等,人们均能耳熟能详,而对于山西地域内的近代建筑大多数人却知之甚少.但社会和城市的发展是不能忽视的,不管地域、人文或者其他原因也不能阻断它的发展,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交融和碰撞,本文以孝义民居为例,对近代孝义古县城的近代建筑的文化表征做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初识刘兴东老师,缘于山西青铜博物馆一场关于山西传统银饰的展览,我凝望着展柜中流光溢彩的老物件,继而寻着"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发现了展厅视频里播放的錾银人——"晋工"金银器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兴东,经多方打听,终于在平遥古城一座有着三百年历史的晋商老宅中寻访到了他。  相似文献   

12.
于翔 《科学之友》2009,(12):49-51
山西被人们普遍认为是古建筑大省,如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等,人们均能耳熟能详,而对于山西地域内的近代建筑大多数人却知之甚少。但社会和城市的发展是不能忽视的,不管地域、人文或者其他原因也不能阻断它的发展,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交融和碰撞,本文以孝义民居为例,对近代孝义古县城的近代建筑的文化表征做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整个大院庄重有余而略逊灵秀的风格,一方面是山西商人吃苦精神的写照,另一方面,也是明清晋商因循保守意识的物化。  相似文献   

14.
<正>"内服益寿谁第一,山西太谷龟龄集。"这句民谣至今流传在晋商发源地太谷县城的大街小巷。作为明朝嘉靖皇帝钦点的御用圣品,龟龄集并未随时间一起消逝,几经药师之手,辗转而至民间。传承至今,现已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被科技部和国家保密局认定为"国家保密品种",与"云南白药、漳州片仔癀、苏州雷允上  相似文献   

15.
余秋雨一篇《抱愧山西》,让世人知道了山西曾经的灿烂辉煌。但是,长久以来定格在世人脑海里的,除了满地黝黑的煤,除了星罗棋布的地上文物,除了没落的晋商文化,大概就只剩下闭塞的道路和漫天的飞沙了。也许,世人真的以为,山西没有真正的城市,更何谈城市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的福建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其形状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弧形等。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为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  相似文献   

17.
史向红 《科学之友》2005,(18):48-48
对山西传统土窑洞的历史、建筑特色及规模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提出推广新型窑沿和开发窑洞旅游价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王家大院     
《科学之友》2008,(4):10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历史文化名镇。是山西晋商大院群体的杰出代表,也是晋中盆地诸大院中唯一依山而建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群,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崇宁堡及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雄伟。功能齐备,基本上继承了我国西周时期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19.
"地震本身不会伤害人,伤人的是在震中被破坏的建筑"。从抗震角度,建筑结构设计最重要。实现的途径一是赋予建筑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延性以抵御地震作用于建筑上的破坏力;另一方面是采用新技术和设备,抵消或减少地震作用于建筑上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20.
晋韵楼主楼迎着太阳的方向面西朝东,南北长约100 m,酒店共设5层,建筑面积近1万m~2,餐位1500余个,豪华包间50余个,拥有两个可容纳300~500人同时就餐的大宴会厅,同时设有可举办舞会及小型会议的多功能厅。晋韵楼紧扣“晋韵”二字,在内部装饰上以三晋文化为切入点,将山西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晋商文化与山西地方特色、山西面食等传统饮食文化结合起来,整体构造古色古香,体现了三晋文化的真实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