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与艺术     
朱莎 《科技信息》2007,(35):245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它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建筑是在原始的巢居和穴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的基本形式是利用固体材料来建造一个空间,以满足人的居住的需要。而人在建筑实践的过程中,总是出于天性而“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已经有了“作为艺术的建筑术的萌芽”。因此,建筑是一种实用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安徽教育学院艺术楼建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彤阳 《工程与建设》2010,24(3):314-315,353
艺术教育建筑作为高校教育建筑的一个较特殊的实体存在,它并非是一种纯艺术,需要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即作为建筑它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主要场所,同时作为“艺术试验品”它是高校场所精神的主导空间,体现出它作为艺术的一面,表现出建筑艺术。文章介绍了安徽教育学院艺术楼设计理念,如何依据其特有的场地环境、城市背景而产生的功能、造型等设计。  相似文献   

3.
建筑是一门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同时影响人类生存的艺术门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建筑艺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不但要有实用性,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建筑不再只是居住的方盒子,它更成为城市中的艺术品。建筑技术已成为当代建筑创作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它打破了传统建筑学多从传统美学角度塑造建筑形体的常规做法,使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及生态技术等技术措施以造型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民间陶瓷是中国陶瓷文化的一部分。民间陶瓷在其发展的过程、主要艺术形式和分布等内容上都要受到各个时代审美观的影响。而且它的创作规律与人们的生活情趣息息相关。至今 ,民间陶瓷文化仍然对生活及艺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讨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变化,需要把它放置在与80年代前的社会生活相比较的过程中展开。在这一过程中,影视艺术以流行文化的方式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在影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互文中认识和理解自己当下的生活,从而对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建筑是人类运用其智慧和技巧创造出来的不同于以往的内外部空间,其目的是为人的各种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满足人类不断增强的物质和精神追求,人们只能通过光影、空间、造型来体验建筑;诗歌是人类为抒发其情感经验与生活历练而创作出来的文学语言艺术,通过抽象的文字艺术来表现动作或情事。两者同属人类文化的精华和典范,在很多方面有着相通甚至共同的意韵。  相似文献   

7.
洪京  韩波 《科技资讯》2011,(10):76-76
现代纤维艺术对建筑室内空间环境板具影响力,广泛应用于现代室内装饰,在与建筑相结合时,其风格、形态及材质肌理等方面都能使人的视觉空间产生独特的冲击力,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自然.对生活的归属感,而且体现出对室内装饰的人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王利红 《科技信息》2010,(26):I0272-I0273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它集体育、音乐、舞蹈、艺术于一体。本研究对体育舞蹈的内涵、体育舞蹈的功能、体育舞蹈的教育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几个方面论述。体育舞蹈具有塑造人的形体,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精神,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自身素质等作用,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存在论指出艺术生产是一个存在论上的事件,并不是一个主体的事件,存在论在艺术生产的本质、艺术生产的动力及艺术价值等方面,全面深化、补充和发展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艺术生产的本质是存在显现的过程,艺术生产的动力来自于由混沌向已在变化的精神能量,而艺术价值的产生来自于这一精神能量所形成对存在背景的领悟。  相似文献   

10.
图案设计的全新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训信 《科技信息》2007,(9):172-172,196
图案,当初是DESIGNDE译语,其内涵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可以这么说:人类自有艺术活动开始,就有了图案。如新石器时期陶器的纹饰,著名的魏南北朝时期的敦煌石窟,都有大量的图案。图案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是实用和装饰相结合的一种美术形式。它既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又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前言建筑和艺术,文化,宗教一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建筑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求,并应人类社会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变化,而建筑的发展又极大限度地满足了人类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需求:建筑要解决的是体现社会各方面要求的问题,它的最终形式也必定会反映出社会的各方面。建筑与社会的经济,文化,人文等方面密不可分,而社会形态,民族传统,以及地  相似文献   

12.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的交往行为和伴随而来的社会结构变化。交往是人的社会关系的生动具体的外在表现,它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往产生于人们最基本的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中,它与生产一起构成了社会实践活动中互为前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21世纪以来,全球化成为时代的大趋势和重要背景,一体化生存方式下人们交往问题凸显。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是唯物史观的奠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环境虽不能创造人的行为,却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或限制人的行为活动。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让人们在充满艺术美与人情味的生存环境中活动,是现代社会的需求。环境艺术正进入社会生活,创造出"人——建筑——环境"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气氛。它是各门类艺术相互融合的艺术综合体。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艺术。文章结合近年来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从中国现代城市环境艺术特点分析入手,展望了城市环境艺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与同行分享。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自己称作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阐述了交往是生产的前提,是人的存在方式,交往是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指出物质生产及由此决定的交往形式决定了人们的意识活动和意识形式。现实的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之中,人的本质就体现在其中,而社会是交往活动的结果。交往是世界历史性的。  相似文献   

15.
从艺术生产角度看,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在于: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审美变形活动发生。通俗艺术只与人的生理感觉发生联系,它是作为人的各种本能欲望的表现媒介而存在的。审美变形超越了直接的感官冲动,从中可体验到一种对于生命本身的爱与欣赏。从艺术消费的角度看,真正的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在于,后者本质上更近似于一种生活消费品。真正的艺术的消费对象是审美幻象本身,对于审美幻象消费得越多,人的审美本质力量也就获得更高程度的满足,是丰富与提高人性的重要精神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孙艳新 《科技资讯》2008,(36):212-212
众所周知,进入21世纪,人类已进入被信息全副武装的新时代——信息化时代。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技术和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为基础应运而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正以它独有的信息风暴的方式渗透到人们包括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世界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虚拟世界,因此它对于求知欲强,充满好奇感的青少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然而,"Internet上浩如烟海的知识,形形色色的人物,五花八门的观点,千奇百怪的现象,对于涉世不深的年轻学子产生了极大的诱惑"。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计算机网络也不例外,它也具有双重性。它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而,它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装饰是一个非常流行且有普遍性的概念,以其审美的个性满足着人们的需要,装点着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是审美方式的形象表现,又是审美改造的具体实践.装饰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色彩、材料、形式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三方面的研究使人们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直接感受事物的深层美感,并提高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科普故事是近年来产生的一种新兴的文章体裁。它以故事的形式来普及科技知识,常发表于报纸刊物之上,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科普故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解决人们在工作、生产、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科技困难,推动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陶瓷的产生源于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水平也日益提高。陶瓷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它通过釉色、纹饰与造型的完美结合,从而传达作者的创意思维。它是现代家庭物质、精神生活中必需的装饰物品。陶瓷艺术作为现代家居装饰的一部分,其独特性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装饰艺术三者的统一。各种风格不同的瓷器在装饰方面也有着不同的效果,不仅能丰富室内空间层次,而且还使室内环境更具有个性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理解知识产权文化的基本内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民生 《创新科技》2005,(10):48-49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物质生产和政治经济活动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学术界对文化的定义不胜枚举。按照文化的价值它基本可分为三类:即物态文化(如建筑、服饰、绘画、雕刻、器皿、度量衡、中西药等)、制度文化(如涉及政治、经济、科学、教育、艺术、哲学方面的各种制度等)、精神文化(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民族精神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