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西北地区中小型盆地侏罗系陆相泥页岩的含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Ⅲ型有机质为主、处于低熟演化阶段的民和盆地侏罗系窑街组和雅布赖盆地侏罗系新河组泥页岩的实测含气量分别为0.32~0.40和0.67 m3/t,与美国圣胡安(San Juan)盆地的路易斯(Lewis)页岩的含气量的下限值接近.解吸气中,甲烷含量在76.60%~99.23%之间,甲烷和乙烷的碳同位素组成分别介于-53.4‰~-49.2‰和-36.0‰~-26.3‰,两套泥页岩的解吸气均属于低熟气或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这表明中国西北地区中小型盆地普遍发育的以Ⅲ型干酪根为主、低成熟的侏罗系陆相泥页岩可能具有一定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
王域辉 《科学通报》1994,39(5):445-445
沉积岩具有十分复杂的孔隙结构.80年代中期以来,对沉积岩孔隙结构的研究表明:沉积岩孔隙空间具有统计分形或自相似结构.1991年7月,我们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吐-哈盆地七克台地区地面样品时,发现了普遍发育于砂岩胶结物中的规则多层嵌套三角形多孔团簇.这一发现不仅为砂岩孔隙空间的分形结构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而且揭示了砂岩中存在规则分形结构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吐哈盆地天然气轻烃地球化学特征与低熟气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平  王晓锋  王志勇  孟仟祥  徐永昌 《科学通报》2010,55(23):2307-2311
低熟气是潜在天然气资源极为重要的领域, 对其的识别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其鉴别除碳、氢同位素外, 轻烃参数是主要的指标. 在吐哈盆地采集了20 个气样进行了轻烃分析, 结果表明, 天然气轻烃组分具有高甲基环己烷、高异构烷烃和低苯的特征, 这意味着成气母质为典型的腐殖型, 古环境为淡水沉积环境, 这些特征与盆地的地质背景一致. 对异庚烷值、庚烷值和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等成熟度指标的对比研究说明, 吐哈盆地天然气主要是侏罗系煤系在低演化阶段形成的低熟气. 母质为Ⅲ型, 成熟度处于低演化阶段, 这是低熟气最根本的特征. 即轻烃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吐哈盆地是我国的低熟气规模性气区. 这对我国低熟气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无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胡社荣 《科学通报》1997,42(5):558-558
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侏罗系一些含煤盆地石油的形成、成烃机理、煤沼沉积环境及其演化的研究后发现,一些形成工业性煤成油田盆地的煤沼沉积环境演化有其一定的规律性,即在具完整湖平面变化旋回层序的水进序列中形成的含煤建造更有利于煤成油藏的形成含煤建造上覆的湖相泥岩,既可以是油源岩,同时,也是良好的盖层.根据西北侏罗系煤沼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可将其划分为3种煤沼沉积环境演化类型:(1)发育在冲积体系和河流体系中的含煤建造,如祁连和贺兰山地区的一些山间聚煤盆地;(2)含煤建造(组)的上下没有发育典型的湖相地层,或含煤建造的直接上覆没有典型的湖相地层的发育,也就是说,除煤层外,很少有泥灰岩、炭质泥岩、油页岩等湖相地层的形成.典型的如鄂尔多斯盆地.该盆地延安组含煤建造的上覆是直罗组,该组由一套冲积体系组成;(3)煤沼发育的后期都发育有典型的湖相  相似文献   

5.
吐哈盆地煤及显微组分生烃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吐哈盆地是典型的煤成油气盆地,主力烃源岩为中下侏罗统煤及含煤有机质.有机岩石学研究表明,吐哈盆地侏罗系烃源岩生油组分,在显微层次主要表现为基质镜质体、壳质组(主要是薄壁角质体、小孢子体和木栓质体)和少量腐泥组(主要是藻类体和沥青质体),在超微层次则主要表现为分布在基质镜质体和粗粒体中细菌成因的超微类脂体.基质镜质体是吐哈盆地煤成烃最主要的母质.壳质组(含腐泥组)在煤成烃中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采用密度梯度分离法从煤中分离出纯度较高的单组分(表1),进行热解气相色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测试,确定各显微组分生烃性质,并结合显微荧光性质确定其生烃阶段,由此建立煤与显微组分成烃模式.  相似文献   

6.
大别地块北缘侏罗系花岗岩类砾石的Rb-Sr年代学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李忠  李任伟  孙枢  张雯华 《科学通报》2001,46(7):582-585
大别地块北缘、合肥盆地南缘的侏罗系凤凰台组()底部冲积扇砾岩中发现花岗岩类砾石, 占砾石体积的5%~10%. 对精选出的两个花岗岩砾石样品中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和全岩进行Rb-Sr同位素测定, 利用等时线定年方法计算, 获得(428±20)和(430±54) Ma两个年龄, 表明侏罗纪大别山物源区曾发育早古生代花岗岩类岩浆侵入岩. 根据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判别它们具有碰撞后隆升花岗岩的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7.
吐哈盆地煤及显微组分生烃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长毅  程克明 《科学通报》1997,42(19):2102-2105
<正> 吐哈盆地是典型的煤成油气盆地,主力烃源岩为中下侏罗统煤及含煤有机质.有机岩石学研究表明,吐哈盆地侏罗系烃源岩生油组分,在显微层次主要表现为基质镜质体、壳质组(主要是薄壁角质体、小孢子体和木栓质体)和少量腐泥组(主要是藻类体和沥青质体),在超微层次则主要表现为分布在基质镜质体和粗粒体中细菌成因的超微类脂体.基质镜质体是吐哈盆地煤成烃最主要的母质.壳质组(含腐泥组)在煤成烃中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采用密度梯度分离法从煤中分离出纯度较高的单组分(表1),进行热解气相色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测试,确定各显微组分生烃性质,并结合显微荧光性质确定其生烃阶段,由此建立煤与显微组分成烃模式.  相似文献   

8.
吐哈盆地油砂连续抽提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吐哈盆地7个油砂样连续抽提研究,结果表明自由态组分、油气包裹体和黏土吸附油气组分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油气包裹体和黏土吸附油气组分具有明显的湖相泥岩地球化学特征:(1)较高的Ph/nC18比值和较低的Pr/Ph比值;(2)较高的C26三环萜烷/C24四环萜烷、C23三环萜烷/(C23三环萜烷 C3017α(H)藿烷)、C21/(C21 ∑C29)甾烷、Ts/Tm和C29Ts/C2917α(H)降藿烷比值和较低的C19/C21三环萜烷比值;(3)相对较高的C27和C28规则甾烷含量和较低的C29规则甾烷和重排甾烷含量.表明早期注入这些油层的油气组分来源于前侏罗系湖相泥岩,晚期注入的油气组分来源于侏罗系煤系地层或煤岩。  相似文献   

9.
油源岩的母质类型直接控制着生成油气的数量、成烃门限和生成烃类型。我国陆相盆地油源岩具有高丰度、多物源的特点,对油源岩母质类型的划分尤为重要。本文用人工神经网络学习分类油源岩类型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  相似文献   

10.
宁夏六盘山盆地三叠系新知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胜徽 《科学通报》1998,43(4):425-431
在宁夏六盘山盆地数条露头剖面原划归侏罗系延安组的含煤地层中新发现了晚三叠世孢粉、植物和双壳类化石 ,证明这一含煤地层中下段的地质时代应归晚三叠世 ,暂定为延长组 ,上部仍归延安组  相似文献   

11.
海相沉积盆地广为发育盐岩,盆内油气藏多与盐岩有关.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海相沉积盆地,该区以往的盐构造研究主要集中于其作为良好盖层的封堵性能和作为构造圈闭的盐相关构造.实测表明,盐岩热导率远大于普通沉积岩(约2~3倍),盐岩这一强烈的热物性差异必然会对盆地地层温度分布及烃源岩热演化产生显著影响,但该问题尚未引起重视.本文基于系列理论模型和库车前陆盆地盐构造地震解释剖面,采用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实验,定量探讨了盐构造的热效应及其对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盐体会造成盐上地层显著增温(3%~13%)和盐下地层降温(11%~35%),进而分别加速盐上烃源岩和抑制盐下烃源岩的热演化过程.盐体的热导率、几何形态、厚度和埋深是控制地热异常幅度的主要因素.异常范围与盐体尺寸有关,横向上可达盐体宽度的2倍、垂向上为盐体厚度的2~3倍.盐构造使得库车前陆盆地盐下地层温度显著降低,造成盐下侏罗系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Ro)降低约18%,从而有利于盐下深层油气的保存.库车前陆盆地东、西部的盐构造在埋深、厚度、成分和构造变形样式等方面均存差异,这可能是造成该区中生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时空差异分布的原因.上述盐构造的热效应对中国海相沉积盆地深层油气资源潜力评价与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似球状沟鞭藻化石重新解释早、中寒武世甲藻甾烷的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塔里木盆地和4井寒武系的膏盐沉积以及肖尔布拉克剖面玉尔吐斯组下部的燧石层中发现了一类外披厚重胶被,内含若干配子的球形化石,描述了此类化石并将其和球状沟鞭藻相比较,这些化石可能是球状沟鞭藻类的球形生活史阶段(植物性孢囊),如果这种认识正确的话,那么似球状沟鞭藻类化石可以对塔里木盆地和4井寒武系的沟鞭藻类特征性生物标记物给予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彭平安 《科学通报》2000,45(Z1):2689-2694
研究了江汉盆地潜江组一剖面样品的矿物学、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结合这一盆地的其他研究资料,认为江汉盆地形成的未成熟油主要与碳酸沉积阶段形成的有机质有关,在未成熟油储量统计时,只有计算碳酸盐沉积阶段形成的沉积物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含油气性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运用板块构造、古构造分析与构造岩相分析、断层相关褶皱以及含油气系统等现代构造地质理论和方法, 结合盆地内地震、钻井和周边露头资料, 进行了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含油气性研究. 研究表明, 塔里木是具大陆地壳基底、由古生界克拉通与中新生界前陆盆地组成的大型叠合复合盆地, 盆地结构的特征是: 盆地核心部分为海相古生界克拉通, 上叠的陆相中新生界为4个前陆盆地. 塔里木古生界克拉通虽然规模较小, 但构造比较稳定, 其含油气性特点为多期成藏和古隆起构造控制油气聚集. 塔里木中新生界前陆盆地分布在克拉通周边, 长期沉降, 在中新世以后成为再生前陆盆地, 其含油气性特点为煤系生烃, 富含天然气, 晚近期成藏, 前陆冲断带控制油气分布. 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决定了其具有多油源、多含油层系、多期成藏的叠合复合含油气系统的特点, 油气勘探具有古生界克拉通和中新生界前陆冲断带两大领域.  相似文献   

15.
华东北部下第三系礁灰岩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钱凯 《科学通报》1980,25(24):1140-1140
华东北部下第三系礁灰岩最先发现于鲁北东营盆地。此后,在鲁南平邑、苏北沭阳、盱眙、金湖等许多盆地相继见有同类礁灰岩或造礁及海相性生物。这是我国石油勘探上的重要成果之一。意义有三:(1)主要造礁生物多为新属新种或首次见于中国的属种;(2)对合理统一有关地层成因上的“海陆”之争有积极意义。研究表明,华东北部下第三系主要为陆相沉积,但  相似文献   

16.
指示沉积环境的苯并噻唑及其衍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原  李任伟  周世新  罗斌杰 《科学通报》2000,45(24):2664-2669
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茫崖拗陷、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以及吐鲁番盆地油田的原油和油源岩非烃馏分的苯并噻唑类化合物分布特征,发现不同形成环境的原油中苯并噻唑化合物的分布有着显著差异,湖沼相形成的牟油具有高含量的苯并噻唑、较高含量的烷硫基苯并噻唑和2(3H)-苯并噻唑酮、2,2’-二硫基联苯并噻唑含量较低的特征;微咸水湖相形成的原油,苯并噻唑和2,2’-二硫醇联苯并噻唑的丰度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17.
南海西北部晚中新世的红河海底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南海西北部地震和钻井资料的研究, 在莺歌海-琼东南盆地结合部发现了一个主要发育于晚中新世(黄流期)的巨型海底扇, 该扇体在纵向地震剖面上具有楔状斜交前积构型,横向地震剖面上具丘状双向前积构型. 位于扇体前端的YC35-1-2 井的岩心和测录井资料表明黄流组主要为下部以砂岩为主, 上部为砂泥互层的重力流沉积, 结合黄流期主要为半深海沉积的区域地质背景, 认为该扇体为一富砂/泥型的海底扇. 其面积达上万平方公里, 最厚处超过2000 m, 其下部富砂部分也超过5000 km2. 初步的物源区分析表明其西部的归仁隆起和北部的海南隆起都不可能作为该海底扇的主要物源区, 而通过对莺歌海盆地黄流组的沉积相分析, 认为其沉积物主要来自于红河, 故将其命名为红河海底扇, 它与红河三角洲以及相关的海底峡谷共同构成红河沉积体系. 中中新世末东沙运动在莺琼结合部形成陆架坡折, 并在莺歌海盆地造成大幅度的相对海平面下降, 使红河水系直接推进到莺琼结合部, 这是形成黄流组下部大型富砂海底扇的最重要的条件. 其发现为青藏高原隆升和红河断裂带演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并为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探指出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库车拗陷的油气成藏期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以侏罗系和三叠系两套陆相烃源层的地球化学对比为基础, 确定库车拗陷的天然气属煤型气, 主力气源岩是中、下侏罗统煤系; 主力油源岩则是上三叠统湖相泥岩. 库车拗陷中生代缓慢沉降, 而在晚第三纪急剧下沉, 导致5 Ma以来侏罗和三叠系烃源岩快速深埋、急剧演化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 三叠系烃源岩晚到23~12 Ma的中新世早期才进入生油高峰, 而侏罗系则晚到5 Ma以来、特别是2.5 Ma以后才进入生干气期, 这是库车拗陷烃源岩热演化的一大特色. 提出了库车拗陷两期成藏、晚期聚气的模式, 其特点是: 主力油气藏往往油、气不同源, 油藏形成早, 气藏形成晚; 早期以油相作长距离侧向运移, 晚期以气相作短距离垂向运移, 也有侧向运移; 拗陷南、北侧圈闭形成时间有早有晚, 从而形成南油北气, 油在外环, 气在内环的分布格局. 虽然库车拗陷天然气成藏很晚, 但十分有利于大气田的保存.  相似文献   

19.
王招明 《科学通报》2004,49(Z1):1-1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油气源问题争论已久,争论的焦点是盆地内已发现的海相油气资源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还是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文中对前人的主要观点及其论据进行了总结,并对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油源研究中的有关核心问题,如对比参数的选择、成熟作用及物理分异作用对油源对比参数的影响、有关对比参数的地质、地球化学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在应用那些受成熟度、物理分异效应等影响较大的参数进行油源对比时引起的歧义可能较大,只有那些地球化学意义明确、受成熟度影响小、次生变化过程中变化小的参数才是有效的油源对比参数.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包括了这两套烃源岩贡献,广泛存在混源油,发现有来源于寒武系的原油.建议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成因的进一步研究应优化油源对比参数,采用综合的地质地球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西藏科亚古泉华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永平 《科学通报》1986,31(21):1654-1654
1984年夏,中国-联邦德国珠穆朗玛峰北坡联合科学考察队,在西藏聂拉木县的科亚盆地考察中,于盆地东缘的科亚普河左岸发现了一套厚度七米多的古泉华沉积。它是西藏地区目前发现最厚的泉华沉积,并且处于高喜玛拉雅山的较高山区,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在青藏高原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中,它的发现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