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摄脸部血液的照相机有一种能产生红外辐射的照相机和计算机组成的安全系统现在正迅速而又准确地用于识别人体面部血管放射热的图像。每一个人的脸都有唯一而独特的血液图案。美国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技术识别系统公司所展示的照相机能够对人脸热辐射进行拍照。接着,计算...  相似文献   

2.
拍摄时,人物的表情很多,有喜、有怒、有哀、有乐,而各种情绪又都集中表现在脸部。人物摄影的魅力,不在于拍什么表情,重要的是所拍摄的表情要真实、自然,令人"一见倾心"。  相似文献   

3.
流言 1 冬季气温低时,喝点儿白酒可以御寒. 我们经常会在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场景:为了抵御寒冷,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喝酒.喝酒真的可以御寒吗? 真相解读: 当然不是. 实际上,人在摄入酒精后,受酒精刺激,血管会扩张,身体的热量会大量释放,因此人体会有发热的感觉.但这种感觉会很快消失,当热量释放到一定程度时,人体反而会感觉到...  相似文献   

4.
响尾蛇,是一种凶猛的毒蛇。响尾蛇的捕食方法与众不同,它是以特殊的红外感应系统捕食猎物的。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当物体温度高于绝对零摄氏度时会产生红外线。在电磁光谱中,红外线介于可见光与无线电波和雷达波之间,能透过非金属物质传至外界。响尾蛇一旦发现可疑红外线,就会迅速跟踪,然后迅速作出决断。一旦它觉得是可口的猎物,就会迅速发动袭击。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虚拟人技术“数字化虚拟人”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虚拟可视人”即“几何人阶段”,把实体变成切片,然后在计算机中变成三维的,但没有生理变化,在医学上的应用也是有限的。第二阶段是“虚拟物理人”,可以模拟各种交通事故对人体造成的意外创伤开展实验研究,以及防护措施的改进,它是有功能的。这个阶段的虚拟人就像真人一样,骨头会断。血管会出血。第三阶段是“虚拟生物人”,可以用于研究人体疾病的发生机理,预测疾病发展规律,以及进行各种新药的筛选等。  相似文献   

6.
“纳米机器人在人们的血管中穿行,帮助清除血管中的胆固醇,这不是梦想,只要我们的技术再成熟一些就可以实现。”2006年5月8日上午,我国第二届纳米与生物交叉科学研讨会在厦门举行,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所描绘的纳米生物学应用的美好前景令人神往。纳米医学造福人类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个研究小组近日披露,将通过碳纳米管来治疗癌症。由于生物组织在近红外线光下是透明的,而碳纳米管可以吸收近红外线光,因此如果将碳纳米管附着在特定的癌细胞上,并用近红外激光照射时,癌细胞将会被杀死而且不损伤健康细胞。此外,该研究小组还证明碳纳米管能把…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感觉另一个人的活力所在,除了第一印象外,还有就是心灵的感应,即第六感观的认知所起的作用。人体的外表存在着一层肉眼看不见的气场,它是由人体本身产生的能量气息经不断地流动所形成的。人的气息是构成这一气场的支架,人体制造的臭氧和其他活性较高的氧化剂,是气场的真实内容,而人的健康活力,则是被人感知的气场亮点。人的气息是生命的支点,没有了气息,也就不存在气场。人体所制造的臭氧和其他活性较高的氧化剂,是由保护人体免受细菌和真菌侵扰的气场组成,它的产生得益于一种被称作单线状态氧的启动物质。这种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免疫细…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感觉另一个人的活力所在,除了第一印象,还有就是心灵的感应,即第六感观的认知所起的作用。人体的外表存在着一层肉眼看不见的气场,它由人体本身产生的能量气息经不断地流动所形成。人的气息是构成这一气场的支架,人体制造的臭氧和其他活性较高的氧化剂,是气场的真实内容,而人的健康活力,则是被人感知的气场亮点。人的气息是生命的支点,没有了气息,也就不存在气场。人体所制造的臭氧和其他活性较高的  相似文献   

9.
脑的组织 脑由神经细胞、神经胶细胞、血管组成。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是思维活动的摇篮,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的。人的大脑形状就像核桃仁那样,由两个不完全分离的大脑半球组成。这两个大脑半球扮演不同的“角色”,左脑半球接收来自人体右侧的感觉、视觉等,并控制人体右侧的动作,此外,还有语言、概念、计算、分析、逻辑、推理等功能;右脑半球则接收来自人体左侧的感觉信息,并控制人体左侧的动作,还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  相似文献   

10.
谁都知道,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其地理面貌与地球极为相似。天文学家戏称火星是地球的“姊妹星”,就是有望一日人类能登上火星,探索火星,最终移民火星,征服火星。前几年,有不少媒体争相发表了美国人造卫星在火星上发现了一个巨大无比的类似人类脸部的图像,惟妙惟肖,如同真的。这对一些想象力丰富的人来说,无疑将这一人类脸部图像视作为火星人或外星人的精妙杰作。但令人极其遗憾的是,经科学家的仔细分析研究表明,这个人类脸部图像纯粹是由火星上的天然地理环境造就的,是鬼斧神工之作。正当人们遗憾、失望、淡漠之余,…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日益广泛的应用,如何对人的脸部表情用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合成,也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例如在用计算机图形法制作影像节目时,以及电视电话中显示对方的形象时,都会遇到脸部表情的表示问题。如果不加任何处理,照原样表示,就会遇到信息量过大的问题,使得响应速度慢,对硬件的要求高。 因此,人们便设法将脸部的表  相似文献   

12.
<正>人体的"警卫兵"——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是人最重要的保卫系统。因为有了它,人体才能抵御病原菌的侵犯。它具有高度的辨识能力,通常能精确识别自身和异己物质,使机体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保障人体自愈力的发挥。人体的免疫器官有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骨髓与白细胞、胸腺、脾脏、盲肠。正是靠着这些器官所组成的免疫  相似文献   

13.
人体循环系统可以构想成为两棵连接许多大小枝干的“树”。心脏的左心室把血液泵入主动脉,逐渐流经直径渐缩、数量渐多的分叉血管,最后到达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内及其周围,发生着维持生命的质量转换过程。毛细血管引流用过的血液通过许多静脉传送给腔静脉干,流入心脏的右心室。这一循环回路包括肺,肺里的毛细血管是血液再充氧的地方。人体循环系统的血管内径大的约为3厘米,小的不到5微米。内径小于500微米的血管通常叫做微循环血管。血液循环压降几乎有80%是由微循环造成的。血液循环是一个热-质转换系统,其工作流体是血液,即血浆的血球悬浮液(血球占体积的50%)。血浆是一种水合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含有各种各样分子重量从44,000至1,000,000不等的高分子,这些高分子中最重要的是白蛋白、血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血球体积约92%由红细胞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向人体组织提供氧气,排泄由氧化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血球中的其他元素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凝血者)。在人体血液中,红细胞与白细胞之比为600:1,与血小板之比为20:1。因此,血液的流动特性受红细胞支配是不足为奇的。  相似文献   

14.
人体感应开关具有可靠性、稳定性、反应快、工作电压宽等优点,是专门用来检测和感应人体活动信息的产品。文章就红外线对人体温度的感应对相应的开关进行控制的原理、结构以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人体感应开关具有可靠性、稳定性、反应快、工作电压宽等优点,是专门用来检测和感应人体活动信息的产品.文章就红外线对人体温度的感应对相应的开关进行控制的原理、结构以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起鸡皮疙瘩是由于立毛肌收缩而引起的一种现象,不仅是胳膊、腿,实际上就连脸上也会起鸡皮疙瘩。可是,由于脸部的血液循环好,耐寒,再加上脸部的立毛肌发生退化,所以不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科学之友》2020,(3):68-71
正虽说不可"以貌取人",但一些内在疾病,真的会在脸上有所体现。相由心生,疾病同样也会在脸上不同的对应区表现出来,当我们说一个人红光满面或面黄肌瘦时,也就可以看出他的健康状况,脸部发生的一些变化也许就预示着疾病征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其实是有助于保健养生、防治疾病的。脸上有张"疾病地图",哪里生病了,细心留意,它会告诉你!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体环节参数研究》一文所提供的数据为我国第一份人体环节参数数据,它填补了我国这方面研究的空白。文章所提供的数据必将大大促进我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和人体运动生物力学等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将人体在低温下冷冻并寄希望于未来医学技术能够将其恢复的想法一直都是科幻小说的主题,然而,人体冷冻法是否真的可能实现在未来的"死而复生"?尸体冷冻的过程当一个人被宣布法律上死亡,尸体冷冻保存公司接到通知就会发配一个应急小组试图保存这个人的血液泵。尸体被保存在冰里并注射不同类型的化学物质以减少血液凝结和对大脑的损伤。一旦尸体到达人体冷冻公司,就会被冷却到冰点,血液被抽走,取而代之的是器官保存溶液。尸体的血管被注射冷冻保护剂并阻止器官和组织的冰晶形成,尸体被冷却到-130℃。最后一步  相似文献   

20.
在可见光谱红色区域以外,有一长波光带。长期以来,这一光带对天文学家一直是视而不见的。这就是红外线。这是由于人们的眼睛根本就看不到红外光发射。而更不利的是绝大多数来自宇宙空间的红外光信号都被地球的大气层过滤掉了。但在去年的大半年中,一个由荷兰、英国和美国三家共同研制的宇宙飞船用对红外线十分敏感的眼睛从远离地球大气层上的轨道向太空中巡视,科学家在仅仅分析了卫星上记载的数据的1/100后,声称他们已通过红外线敏感卫星看到了比通过可见光卫星所观测到的大大不同的宇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