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兆芳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3):60-61,72
基督教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全面而彻底。而作为其正典的《圣经》是一部经典的宗教著作,也是一部非凡的历史文化经典,更是打开西方文化之门的一把钥匙。《圣经》在塑造西方人的思想、价值、情感等方面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西方世界也因此无处不被打上《圣经》的烙印。对于翻译者来说,《圣经》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西方的思想、价值和行为,从"根源"上把握西方文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衰落通常意味着失望多于希望,但是一部不同寻常的巨著的作者却认为文化的衰落可能会成为西方复兴的源泉。被誉为“西方文化《圣经》”、“文化作品创作史上的里程碑”的《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论述了从公元1500年至今西方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政治制度、社会思潮、哲学、文学艺术、科技发展、民俗及社会生活等,并将作者在漫长人生中积累的对历史文化变迁的思考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3.
《圣经》不仅是一部经典的宗教著作,也是西方语言文化的源泉,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出典于《圣经》的文学典故,对英语习语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带圣经人名的习语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了解这些习语的由来,可以引导我们进入《圣经》的殿堂,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4.
《圣经》通常被描述为"最伟大的书"。这是因为它对人类的思想和信仰有重大的影响,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圣经》一样影响深远。虽然《圣经》是2000多年前写成的,但是它仍然影响着今天的人们。从国家领导人到著名的体育运动员到科学家,各种各样的人都在阅读和学习《圣经》。西方文化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原则都是源习于《圣经》,许多英语的短语和词句也是源自《圣经》。本文主要讨论如何依托圣经文化知识来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  相似文献   

5.
叶攀 《科技信息》2009,(18):101-101
《圣经》通常被描述为"最伟大的书"。这是因为它对人类的思想和信仰有重大的影响,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本书像《圣经》一样影响深远。虽然《圣经》是2000多年前写成的,但是它仍然影响着今天的人们。从国家领导人到著名的体育运动员到科学家,各种各样的人都在阅读和学习《圣经》。西方文化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原则都是源习于《圣经》,许多英语的短语和词句也是源自《圣经》。本文主要讨论如何依托圣经文化知识来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圣经》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对西方人名、英语典故和西方文学的影响这四个方面分别举例,说明《圣经》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是英语学习的必需品。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文化在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圣经》作为基督教文化的经典对英语的影响颇为深远。英语中许多有关动物的习语出自《圣经》,它们折射出了基督教文化的内涵,不仅在传播基督教文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也为学习和了解英语社会文化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圣经》汉译有着悠久的历史。基督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圣经》汉译过程中的巨大文化障碍。本文结合这些障碍产生的原因对《圣经》汉译历史过程中“附会”和“格义”这两种文化障碍跨越策略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圣经》对英语语言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没有对《圣经》的基本了解,就谈不上正确认识西方,也无法真正领略到西方文学的精髓。然而,尽管《圣经》文学价值极其丰富,但其宗教色彩也极其浓厚。笔者结合自己多年面对本科生高年级开设的《圣经故事》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基于对《圣经》的一定研究,从学术角度、政治角度、英语语言学习角度和文学研习角度,提出了对开设《圣经》有关课程的初步看法及其反思。  相似文献   

10.
英语文学作品当中往往蕴含了较多的各类典故,这不仅是其文化语言的精华所在,同时也一定程度的反应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希腊罗马神话与《圣经》是西方文明的宝贵财富,还有诸多的历史事件、寓言神话,这些都成为了典故的来源。它建立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向世界展示了他们所独特的哲思与文化底蕴。为此,对其典故中的深刻的故事内容及包含的寓意进行充分了解分析,可更好的掌握英语文化作品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曹敏 《科技信息》2008,(10):154-154
中国与西方文化迥异,但经常也存在有趣的相似。“上帝”一词多让人联想到《圣经》,但其实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上帝”早已多次出现。本文就《圣经》中的上帝、中国上古文献中古人对上帝的崇拜进行阐释,并对中西文化中的“上帝”概念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叶丹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4):158-161
词汇从广义来说是某一语言中单词或单词的等价物(如习语、典故、谚语)的总汇。《圣经》是西方语言文化的宝库,《圣经》词汇不仅是许多英语词汇的直接来源,而且其经过泛化、派生后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词汇。研究这些词汇,能扩大英语学习者的词汇量.增进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进而实现成功的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3.
《圣经》是开启西方文化的钥匙。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附录I列出了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中的社会文化课程,其中第(f)项是《圣经》。从《圣经》对英语词汇学习、英美文学阅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论述了系统地学习了解《圣经》对于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试论《圣经》文化在英语语言中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英美人名、地名、英语典故、日常词汇以及文学作品等层面阐述了《圣经》文化在英语语言中的渗透,指出广泛了解《圣经》文化有助于深入掌握英语。  相似文献   

15.
《圣经》与西方文学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关系,但由于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的种种原因,我国在从《圣经》视野解读西方文学方面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忽略《圣经》视野,致使在西方文学理解上出现了诸多误读。从《圣经》视野解读西方文学可从《圣经》知识、《圣经》象征、《圣经》观念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三年前曾经以《文明的冲突》一文轰动一时的塞缪尔·亨廷顿又在最近一期的美国《外交》杂志刊载《西方文明:特有的而非普遍适用的》(The West:Unique,Not Universal)一文,并说该文节选自他的新书《文明的冲突和重建世界秩序》(The Clash of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文中有关“西方的团结”、“西方的危机”等危言再度引起舆论界的关注。“西方的团结”亨廷顿此文是以西方世界的人们为主要读者的,他极力想帮助西方人建立一种共同的“身份感”,分清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长河中,怀古作品绵延数千年,其源头可溯至《诗经》,“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酉工)”(王安石《金陵怀古》),中国历史上多令人感慨悲歌之事,悲叹兴亡的怀古诗词也在中国文人笔下不断地涌现,。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李商隐《无题》“万里风波”),怀古与思乡一起堪称中国文学的两大传统主题,也形成了迥异于西方的一个特殊文化现象,漫涵深厚文化意蕴的怀古诗词在中国的兴盛绝非偶然,可说正是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社会、思想等方面条件促成了它的成长与繁荣。  相似文献   

18.
《圣经》对西方作家的影响难以估量,但20世纪初美国作家受尼采等人影响,普遍对宗教的价值观产生了怀疑,斯坦贝克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愤怒的葡萄》中体现了一种矛盾的宗教观,一方面小说大量地借鉴了《圣经》的典故和结构,另一方面又对其中的教义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9.
在英美国家,绝大多数人信奉基督教,可以称之为是基督教国家。基督教及其教义《圣经》在英美文化史上其影响极为深远。而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同一个特定的文化系统紧密相联,因此在英语语言发展过程中也留有基督教文化的痕迹。如果对这一特定的文化系统没有相应的认识和了解,将会影响对其语言的深入理解和恰当运用。因此,文章仅从基督教文化,英美国家民间习俗,及《圣经》对英语语言发展的影响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探讨基督教及《圣经》对英美文化产生的烙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英语习语与《圣经》文化的密切联系。指出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圣经》文化的导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