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头颅CT扫描对小儿惊厥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0例惊厥小儿头颅CT扫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头颅CT正常者54例 ,异常者46例 ,异常率46%。其中颅内感染性疾病27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病变11例 ,颅内占位病变3例 ,脑发育畸形2例 ,脑萎缩2例,脑积水1例。结论 :颅内感染性疾病是惊厥患儿最常见的病因 ,CT检查对小儿惊厥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尘肺病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临床床诊为尘肺的患者17例进行CT检查后,对其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尘肺的CT表现主要为:①肺内小结节;②块状纤维化;③肺间质纤维化;(胸膜改变;⑤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改变;⑥肺气肿.结论:多发肺内小结节及块状纤维化对于尘肺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尘肺病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临床床诊为尘肺的患者17例进行CT检查后,对其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尘肺的CT表现主要为:①肺内小结节;②块状纤维化;③肺间质纤维化;④胸膜改变;⑤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改变;⑥肺气肿。结论:多发肺内小结节及块状纤维化对于尘肺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也是中枢神经系统(脑)疾病的一个重要表现。CT是较先进检查方法,图像逼真清晰,检查快速简便,安全而无痛苦,对许多疾病尤其是颅内疾病的诊断有着巨大作用。临床上,我们常见到头痛病的要求作CT及有些医生对凡是头痛者均行CT检查的现象。头痛患者果真都要作CT检查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水岭区脑梗死(CWSI)的临床与CT、MRI特点.方法:对16例CWSI患者进行临床及CT、MRI分析.结果:不同部位CWSI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而头部CT、MRI是明确此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检查.结论:脑血管病患者应及早行头CT、MRI等影像学检查,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6.
探讨临床在妇科盆腔肿瘤诊断中采取CT与MRI联合诊断的价值分析。选取本院收治的108例疑似妇科盆腔肿瘤患者,依据临床诊断方法的不同随机分组,CT组36例患者行单纯CT检查,MRI组36例患者行单纯MRI检查,CT联合MRI组36例采取CT联合MRI检查,统计3组影像学检查结果,统计完成后将上述结果与实际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联合MRI组子宫肌瘤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P0.05),CT联合MRI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MRI组(P0.05)。联合CT与MRI进行妇科盆腔肿瘤诊断,对获得更加确切的诊断结果方面产生十分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012例颅脑外伤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1012例颅脑外伤阳性者的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发现CT诊断的准确率达99.21%,CT是颅脑外伤最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检查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中的13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检查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敏感性很高,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CT检查对判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轻重和病变范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比分析超声、CT、腹部X线诊断肠梗阻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10月甘肃省陇西县巩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248例经手术证实且术前行超声、CT、腹部X线的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对比3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CT检查肠梗阻病因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5),在梗阻疾病诊断、梗阻部位、肠绞窄诊断符合率与超声检查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超声检查与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梗阻部位、梗阻病因、肠绞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腹部X线检查(P0.05)。超声与CT联合检查是诊断肠梗阻的有效手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CT薄层靶扫描在肾上腺疾病定位与定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5例病人56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病变的CT影像资料,重点分析其形态、大小、密度及边缘情况。CT检查均为平扫与增强及薄层靶扫描。结果:肾上腺增生22例,CT表现主要为体积增大,其中髓质增生14例,肾上腺皮质增生8例,两者在形态及大小的CT表现无差别;肾上腺皮质增生中结节性增生4例,增强扫描后均为轻度强化;肾上腺皮质腺瘤14例,增强扫描后,轻度强化5例,中等强化7例,明显强化2例。34例肾上腺肿瘤性疾病的CT影像诊断符合率为77.14%。在定性诊断中,CT诊断与病理结果相一致有39例,误诊17例。结论:CT靶扫描在肾上腺疾病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CT对大多数的肾上腺肿瘤性疾病诊断较为敏感;对于肾上腺髓质增生与皮质增生的鉴别,则没有明显的特异性;肾上腺皮质腺瘤可与皮质结节性增生鉴别。  相似文献   

11.
张玉屏 《甘肃科技》2003,19(1):51-51,73
目的:评价CT在髋臼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9例髋臼骨折的CT检查并与X线平片相比较。结果:CT检查在髋臼骨折分型诊断、关节腔内游离碎骨片等方面优于X线平片。结论:CT是全面评价髋臼骨折的必要手段,其总体效能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统计张掖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检查阳性率及文献回顾比较.方法:搜集张掖地区市县6家医院(1家市医院,5家县医院),2016年度已登记进行头颅CT检查的新生儿资料,对比CT检查阳性率与国家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相关阳性率标准[1];分析CT分度与临床分度的关系.结果:新生儿HIE阳性率明显优于国家标准,CT诊断与临床符合率一致性较高.结论:CT检查在新生儿HIE诊断上特异性高,多种影像技术优化应用更有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3.
探讨诊断性CT的扫描在18F-FDG PET-CT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10月- 2005年12月,同时行PET/CT及诊断性CT检查的15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8岁)病例资料.结果诊断性CT的扫描,15例行18F-FDG PET-CT的患者的诊断得到确定或更正.结论诊断性CT扫描的应用可以弥补常规PET-CT检查中的某些不足,起到优势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关键征象-临床指标联合诊断模型鉴别诊断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4-5类结节的良、恶性的价值。方法:搜集本院超声诊断为TI-RADS 4-5类且于CT下清晰显示的甲状腺结节患者319例(369个结节)及术前2周内的临床血清学检查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别绘制CT关键征象模型、临床指标模型及CT关键征象-临床指标联合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者的诊断效能。结果:全部的甲状腺结节中,恶性296个,良性73个,联合诊断模型AUC为0.888,灵敏度77.36%,特异度91.78%;CT关键征象模型AUC为0.846,灵敏度73.99%,特异度90.41%;临床指标模型AUC为0.691,灵敏度为54.05%,特异度为79.45%;联合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与单独检查诊断效能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诊断的TI-RADS 4-5类的甲状腺结节中,CT关键征象-临床指标联合诊断模型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
评估高分辨CT(HRCT)和运动心肺功能试验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早期的诊断价值.26例IPF患者分为早期组和非早期组,分别行HRCT扫描.两组IPF患者和22名正常对照组进行运动心肺功能试验.IPF早期组HRCT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肺小叶内间质增厚;非早期组主要表现为肺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异常、胸膜下弧线影、蜂窝肺.运动心肺功能各项指标正常对照组、IPF早期组、IPF非早期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HRCT与运动心肺功能试验联合检查能显著提高IPF的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脊柱结核32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 32例脊柱结核的CT表现 ,并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结果显示 ,CT是脊柱结核最好的检查方法 ,CT检查可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胃癌手术前行CT检查临床分期对判断能否手术及手术预后评价的作用,对46例确诊胃癌的患者术前CT检查,CT诊断的结果与术中观察、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T对进展期胃癌原发灶的诊断准确,转移灶检出灵敏度高,术前TNM分期准确率较高。因此,进展期胃癌的术前CT能够较准确地进行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明确指导意义,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胆总管结石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笔者回顾性分析了63例经手术或临床治疗证实的胆总管结石的CT资料。结果表明:CT能较准确的显示胆总管结石的密度、形态、位置等,诊断准确率为87.3%,并依据结石形态、密度的不同分为高密度结石、软组织密度结石、低密度结石、混合密度结石。CT是目前诊断胆总管结石最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分析头颈部CTA检查用于视网膜动脉阻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探讨这一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意义。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白银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视网膜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均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头颈部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对其检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FFA检查视网膜动脉阻塞性疾病检出率为98.4%(61/62),头颈部CTA相应检出率为95.1%(59/6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CTA检查能够准确地显示视网膜阻塞性疾病的相关病变,具有与常规FFA检查相当的检出率,且具有操作简单、成像清晰、安全无创等优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在各级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6年中的13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检查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敏感性很高,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结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CT检查对判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轻重和病变范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