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四川达州天然气的开发和西部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大力推进,达州与外界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因此,让外界了解达州方言,让当地人学好普通话,显得尤为重要.达州方言与普通话音系在声、韵、调以及声韵配合等方面既有相同或相近的特征,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区别特征.我们只有把达州方言与普通话音系进行比较,对照学习,有意识地纠正达州方言中不符合普通话声、韵、调要求的读音,才能更加快捷、有效地学好普通话.  相似文献   

2.
萍乡城关话音系与普通话音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是萍乡方言语音研究系列论文之一。通过对萍乡城关话音系与普通话音系的比较,揭示萍乡城关话的语音特点,找出其与普通话语音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奇台方言作为新疆境内兰银官话区的代表方言之一,其语音系统具有不同于普通话的特点,本文从声、韵、调三方面将奇台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音系进行比较,得出二者之间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4.
3.0.1 我们曾在《四川方言音系与英语音系的初步比较研究》(马川冬、谭伦华,1996)—文中,对四川方言音系与英语音系做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分析和研究,找出了两种音系间存在的差异,以期求出四川方言区英语语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这些差异是否就一定会在语音习得过程中给学习者造成障碍呢?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学生常见语音错误进行一番分析再下结论为好。3.0.2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曾接触过来自四川绝大部分地区的学生,发现四川方言区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的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我们将从两大方面分析常见的语音错误。一、音质成分方面的错误分析3.1.1 音素3.1.1.1 不注意短元音与长元音在音质上的区别英语音系有四对元音可以利用音长区别词义,它们是(?)和(?),其中带点的元音发音比不带点的长。这是英语元音的区别特征之一。但是,这不是唯一的特征。初  相似文献   

5.
榕江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东南部,按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区域,榕江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南方言。但由于受当地方音上语的影响,与普通话相比较,差别很大。其差别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两个方面。一、声母榕江方言声母与普通话声母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主要是几组声母相混的问题。因而榕江人要学好普通话,必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对应规律,并寻求有效方法加以辨证。(一)声母的对应特点1、检江方言一般没有以山、oh、山为声母的音节,普通话里以出、Ch、北为声母的音节,格江方言对应归并到以z、c、s为声母的音节去了。2格江方言h一般不…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得"字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字在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中,含义和用法上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词(或语素)。本文通过现代汉语和永新方言相应“得”字的比较,探寻它在二者间的共性和差异,从一个角度比较现代汉语与永新方言的关系。本文比较的范围以永新方言“得”字的含义和用法为准,凡是永新方言中所不具有的含义和用法,只列出,不讨论。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料大都来自《现代汉语八百词》和《现代汉语动词》。  相似文献   

7.
作为四川方言的一支和西南官话的代表,四川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北方方言区的代表北京话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李伯清却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说普通话",四川方言之所以单列出来成为方言的一种,自然存在着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将从词汇角度出发,以李伯清"假打"评书为语言材料,研究独特的四川方言词汇系统,特别是老成都话中的特色词汇,并与普通话词汇进行对比,以达到推广普通话,展现四川方言独特魅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揭阳方言是现代汉语闽方言闽南次方言的一个小分支。揭阳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系统上既有内在的联系,在某些方面又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别。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不仅有助于揭示揭阳方言词汇的特点,而且对进一步了解揭阳方言的面貌。促进揭阳地区的普通话教学与测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开江城区方言指:四川省达川地区开江县城所在地新宁镇及其附近的普安镇,杨柳乡.明月坝乡.宝塔坝乡等乡镇区域的方言,它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的出方言──川东方言的一个方言点.该方言点在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既具有川东方言甚至四川万亩的某些共同特点,又表现出其显著的独持个性.本文仅就其语音特点作一简要分析,旨在让人们认识该方言语音的同时,了解其与普通话的关系,以促进普通话的推广。一、声母的特点第一,“f"“h”不分.“厂为唇齿音,“h”为舌根直,在开江城区方言语音中,二者不加细分.如旧”、“黄”二字…  相似文献   

10.
江淮方言从大的范畴上虽属于北方方言区,处于南北两大汉语语音系统的交汇、碰撞和侵蚀中却有自己鲜明的音系特点,这和其独特的地理地域面貌是有关系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江淮方言音系所呈现的特征入手,分析其音系特点形成的地理归因,从而提示江淮方言区的人们在由本地方言向普通话标准语过渡中语音练习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增强训练的针对性,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语音时有两个难关:一是难于读准本地方言中没有的音素,一是难于分辨常用汉字在普通话中的不同读音。前一个问题还比较容易解决,因为就某一个方言来说,它的音系同普通话音系比较,相同点总要多些,不同点即难点总是少数。集中精力以几天、十几天功夫,突破学拼音的难关是完全可能的。后一个问题就比较难于解决了。难就难在字数众多,纷繁而不易记忆。本文试以咸宁市方言为例,谈谈我们为解决这后一问题所作的一个尝试:帮助说方言的人从自己熟知的方音推求暂时不熟的普通话语音。  相似文献   

12.
唐山市区方言的音系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市区方言属于北方官话唐山方言中的一个次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普通话相比有许多共通之处,但更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声调方面尤为突出,本文从音系的角度对唐山市区方言做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枣庄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枣庄方言是枣庄地区人们所说的地方话,它属于北方方言区。同普通话有着明显的差异。普通话的定义是:普通话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见一九五六年二月六日“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这个定义分别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普通话的规范标准作出了界定。本文不想在枣庄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作全面论述,而是想探讨枣庄方言的某些语音对英语语音的影响。为达到这一目的,不能不对枣庄方言的某些语音作点调查研究,而这种调查研究又是以普通话语音为依…  相似文献   

14.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写剖析彬县新民镇(张家村)方言的语音特点。具体包括:从共时角度翔实地记录描写彬县方言的语音系统,通过与《切韵》音系的比较,从历时角度分析其古今演变,总结彬县方言的文白异读和连读变调规律,并作一定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试论衡山方言中“咕”、“哒”与普通话“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山方言(即前山话)中的助词"咕"、"哒"在其分布、意义、时态特征等方面与普通话助词"了"有所不同,通过比较,从而对衡山方言"咕"、"哒"的功能得到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把”的确是贵阳方言中较有特色的一个词,从使用情况来看,它与普通话的“把”相比较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王建设同志注意到这一点,于1995年贵州师大学报(社科版)第一期上发表《谈贵阳方言中的“把”字》。但笔者认为王建设同志的有些看法不太妥当,所以也就贵阳方言中的“把”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中的“把”有区别的地方,提出一些看法,兼与王建设同志商榷。一、贵阳方言的“把”与普通话的“把”的相同处在普通话里,“把”具有三种词性:动词、介词、量词。分别记作:把1、把2、把3。例:(1)战士用手紧紧把着枪柄。…  相似文献   

17.
读《四川方言与民俗》●农学冠/著自周秦至两汉,朝廷每到秋后派出使者到各地采录民歌童谣和方言俚语,根据这些材料来考察风俗民情。由此可知语言现象与民俗的密切关系。青年学者黄尚军的《四川方言与民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一书,把四川方言置于民俗...  相似文献   

18.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用于交际的共同语。它的形成有着语言、化、经济、政治等历史原因。1956年2月国务院向全国发出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给汉民族的共同语从语音、词汇到语法规范都作了科学的说明.即“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这就是普通话的科学主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写四川方言的常用词缀,分析其同普通话常用词缀的联系与区别。四川方言的常用词缀同普通话的常用词缀相比较,主要异同点表现在名词及形容词上,以下分别加以说明。为了便于叙述,特作如下约定:1、方言字读音,用汉语拼音标注,音标符号右上角的1、2、3、4分别代表四川方言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2、通常有几种写法的方言字,选取最常用的一种作词目,另外也常用的方言字用圆括弧括住,列于后面;3、可儿化可不儿化的词,在该词后用(儿)表示。4、相关词条本文在四川方言词与普通话常用词中间用"/"相隔。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四川方言区的教师在使用普通话授课时存在方言的问题,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其区别与联系,阐明其成因,并提出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普通话辨音及习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