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香青兰总黄酮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采用以田蓟苷为指标,HPLC法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血浆中田蓟苷的浓度,并采用DAS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血浆中田蓟苷浓度在0.031~39.6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日内精密度(RSD)5%,日间精密度(RSD)10%,方法回收率在98.01%~103.23%之间,提取回收率在72.67%~90.35%之间。香青兰总黄酮在大鼠体内呈二室分布,大鼠灌胃香青兰总黄酮提取物3个剂量(300,600,1200 mg/kg)后,t1/2β分别为(6.904±0.922),(6.512±3.302),(9.820±3.116)h,AUC(0-t)分别为(0.527±0.018),(0.980±0.097),(1.215±0.108)mg/L/h,Tmax分别为(0.292±0.083),(0.139±0.048),(0.222±0.048)h,Cmax分别为(0.177±0.018),((0.451±0.064),(0.656±0.115)mg/L。由此可知,该法适用于测定香青兰总黄酮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并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含葛根素量的方法,并应用于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使用HPLC检测葛根素在大鼠血浆中的血药质量浓度,并应用Kinetica软件对葛根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非房室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均良好,方法回收率和萃取回收率均符合药代动力学要求.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为:C_(max)=(1 569. 67±216. 67) ng/mL,T_(max)=(0. 22±0. 075) h,AUC=(1 647. 87±108. 76)(h)*(ng/m L),t_(1/2)=(1. 61±0. 11) h.本实验明确了葛根素口服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情况,为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建立冬凌草乙素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并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大鼠灌胃冬凌草乙素20 mg/kg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利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并求算药动学参数.冬凌草乙素在50~5 0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1),样品在血浆中的绝对回收率大于80%,日内、日间的RSD均小于15%,灌胃后其主要动力学参数AUC0-t,AUCt-∞,ke,T1/2,CL/F,Cmax,Tmax分别为(9.85±2.89) mg·h/L,(11.81±3.45) mg·h/L,(0.11 ±0.04)h-1,(3.52 ±1.16) h,(1.08±0.10) L/(kg· h),(3.07±2.30)μg/L,(0.67±0.33)h.所建立的定量分析方法精密、准确、选择性强,可用于冬凌草乙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根据药动学参数,可以得知冬凌草乙素在大鼠体内消除较快,不易蓄积.  相似文献   

4.
磺胺二甲嘧啶在鲫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磺胺二甲嘧啶(SM2)在鲫鱼(Carassius aurat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按200 mg·kg-1的剂量给鲫鱼口灌SM2后,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鲫鱼血液、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用MCPKP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结果表明,SM2在鲫鱼体内的药动学最佳数学模型为一级速率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中,吸收半衰期(T(1/2)Ka)为0.782 h,半衰期(T(1/2)K)为14.834 h,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75.596 μg·mL-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137.82 mg·h·L-1;根据SM2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和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制定用药方案:口灌200 mg·kg-1剂量的SM2,每日给药1次,5 d一个疗程为宜.本研究为水产养殖中确定合理的SM2用药方案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蒙药复方述达格-4中总黄酮在正常大鼠与胃溃疡模型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进行比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蒙药复方述达格-4在大鼠血清中总黄酮吸光度,波长为458nm,计算蒙药复方述达格-4中总黄酮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用DAS2.0软件进行智能化分析,求得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蒙药复方述达格-4中总黄酮在大鼠体内的含量在0.02024~0.2024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胃溃疡大鼠的Cmax、AUC(0-480)、AUC(0-∞)均低于正常大鼠.该方法较便捷,可以应用于测定蒙药复方述达格-4中总黄酮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血浆中大黄素甲醚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研究大黄素甲醚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分高(105.6 mg/kg)、中(52.8 mg/kg)、低(26.4 mg/kg)3个质量分数灌胃给予大黄素甲醚后,于0.083~24.000 h内12个不同时间点采集大鼠血浆,采用固相萃取法处理血浆样品,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内标法测定血药浓度.采用Venusil XBP C18(L)(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V_(甲醇)∶V_(0.1%磷酸水)=70∶30,柱温30℃,激发波长435 nm,发射波长515 nm,以DAS2.0软件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黄素甲醚的血药质量浓度在0.024 2~5.920 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2 7),检测限为0.008 1μg/m L,定量限为0.024 2μg/m L,提取回收率均大于90%,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6%,高(105.6 mg/kg)、中(52.8 mg/kg)、低(26.4 mg/kg)3个质量分数大黄素甲醚药代动力学参数t_(1/2)分别为(10.97±6.6)、(14.23±11)、(13.25±5.6)min;ρ_(max)质量浓度分别为(0.49±0.17)、(0.41±0.15)、(0.29±0.12)μg/m L,AUC_(0-t)每小时质量浓度分别为(3.28±1.3)、(1.98±1.4)、(1.91±1.5)μg/m L.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SPE-HPLC适用于大黄素甲醚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操作简便、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7.
探讨超微粉碎技术对黄连解毒散有效成分栀子苷的药代动力学影响.黄连解毒散分别制成超微粉和细粉,以4g/kg体质量的剂量分别灌服给家兔,采用HPLC测定家兔体内栀子苷的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PKS处理,比较黄连解毒散超微粉及其细粉中栀子苷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黄连解毒散超微粉及其细粉中栀子苷的药代动力学最佳房室模型均为一级一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药物的吸收相半衰期T1/2ka为0.14,0.36h,药物的消除相半衰期T1/2ke为1.70,1.41h,达峰时间Tpeak为0.672,0.957h,达峰浓度Cmax为0.627,0.419μg/m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1.899,1.356μg·h/mL,与细粉比较,黄连解毒散超微粉达峰时间提前0.285h;峰浓度提高49.64%;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增加40.04%.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技术可显著提高黄连解毒散有效成分栀子苷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8.
给三组家兔(健康的、发热的母兔及发热的公兔)10只/组,快速静脉注射磺胺嘧啶(SD)100mg/kg后,于药后不同时间采取心血,用重氮化偶合比色法测定血药浓度并计算出动力学参数。观察到SD在发热的家兔体内动力学变化的特征为:①表观分布容积(Vd)、中央室分布容积(Vc)及周边室分布容积(Vp)的增加,表示药物在体内透过细胞膜的能力增强、从而在体内的分布容积增加;②消除相半衰期(t1/2β)延长,廓清率(CIB)下降,表示药物在体内代谢、消除减慢;③发热时,药代动力学的改变与性别有关,表现在公兔比母兔的t1/2β延长及CIB的下降。说明对发热机体的给药方案应力求做到个体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9.
研究2种不同清开灵胶囊制剂中重要药效成分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清开灵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灌胃给予清开灵胶囊和软胶囊,给药剂量按黄芩苷计均为60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品,HPLC法测定血浆中黄芩苷药物浓度,根据药-时曲线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比较组间差异.黄芩苷血浆药物浓度在0.05~10μg/m 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良好,适用于血浆黄芩苷药物浓度测定.在相同给药剂量下,清开灵软胶囊和胶囊给药后大鼠血浆黄芩苷的Tmax分别为1.5±0.2 h、2.0±0.3 h,Cmax分别为1.72±0.24μg/m L、1.10±0.16μg/m L,AUC分别为11.76±1.53(mg/L)·h、7.58±0.89(mg/L)·h、MRT分别为7.25±0.88 h、5.10±0.69 h,均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P0.05).与硬胶囊制剂相比,清开灵软胶囊在大鼠体内的黄芩苷药动学上显示明显优势,可能是一种更具治疗优势的清开灵口服制剂.  相似文献   

10.
研究槲寄生中N-桂皮酰基丁二胺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大鼠灌胃给予N-桂皮酰基丁二胺,采集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血浆,用HPLC法检测大鼠血浆中N-桂皮酰基丁二胺的浓度,并用DAS2.0药动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N-桂皮酰基丁二胺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符合一室模型,药动学参数分别为:半衰期速率常数T_(1/2)(k_a)=0.343 h,分布半衰期T_(1/2)=1.306 h,达峰时间T_(max)=0.750 h,最大血药浓度C_(max)=1.700μg/m L,表观分布容积V_(1/F)=21.047 L·kg~(-1),口服消除率C_L=11.172 L·h~(-1)·kg~(-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4.129 h·mg·L~(-1).N-桂皮酰基丁二胺口服给药后,吸收和分布均较快,且分布广泛,在血浆中的清除也较快.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注射用头孢他美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点,将1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6组,分别静脉注射50、100、1 000 mg·kg~(-1)头孢他美钠,于不同时间点采血,分离血清;另将36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静脉注射100 mg·kg~(-1)头孢他美钠,于不同时间点取各组织制成匀浆.采用HPLC法测定血清及各组织中头孢他美的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头孢他美在SD大鼠血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低、中、高剂量下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为(66.70±21.59)、(216.90±43.22)和(1 972.70±125.54)μg·m L-1,t1/2β为(1.49±0.20)、(1.36±0.20)和(1.27±0.16)h,AUC(0~12)为(139.05±27.93)、(293.01±65.55)和(2 627.32±134.92)μg·h·m L~(-1);静脉注射头孢他美钠1 h时大鼠组织中头孢他美浓度最高,此时头孢他美在各组织中的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肾、肝、肺、胃、心、骨骼肌、脾、小肠、脂肪、脑、卵巢和睾丸.结果表明,静脉注射头孢他美在大鼠血清和部分组织中浓度较高,无蓄积.  相似文献   

12.
《河南科学》2017,(8):1252-1257
建立一个测定大鼠血浆中姜黄素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PLC-MS/MS).血浆样品用甲醇沉淀蛋白,采用Agilent Extend-C18色谱柱(RRHD 1.8μm,2.1 mm×50 mm),以乙腈(A)-0.1%甲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 L/min,柱温30℃,质谱条件为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内标为沙丁胺醇,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姜黄素和内标分别为369.1→177.1和240.1→148.姜黄素在2.5~400 n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出限为0.084 ng/m L,提取回收率在84.66%~95.71%,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7%(n=3),稳定性较好.该方法准确、高效、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实际大鼠血浆中姜黄素的含量测定,为监测姜黄素口服给药后体内的血药浓度和药代动力学特征提供参考,也为其新制剂的设计和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评价克癌素结肠定位包衣滴丸有效成分槲皮素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采用HPLC法测定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中健康家兔体内槲皮素的血药质量浓度,DAS2.1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槲皮素质量浓度在0.004~0.4μg/m 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包衣滴丸的体内吸收时滞为5 h左右,AUC仅为参比制剂的17.6%,其Cmax为参比制剂的75.6%,二者间均不具生物等效性.该口服结肠定位制剂符合p H敏感-时间控释双重机理,具有良好的靶向结肠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 β-环糊精、β-环糊精· 4 -( 4 -硝基苯偶氮 ) -1 -萘酚包合物的脱水反应动力学 .分别用 Coats-Redfern积分法和 Freeman-Carroll微分法求得β-环糊精及其包合物脱水反应动力学参数 :β-环糊精脱水反应级数为 0 ,活化能约为 6 0 k J/mol;β-环糊精· 4 -( 4 -硝基苯偶氮 ) -1 -萘酚包合物脱水反应级数为 1 ,活化能约为 2 2 k J/mol.该包合反应过程是客体分子 4 -( 4 -硝基苯偶氮 ) -1 -萘酚取代了 β-环糊精主体分子空腔内高能包合水的过程 .  相似文献   

15.
甲砜霉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甲砜霉素-羟丙基-β-环糊精(TAP-HP-β-CD)包合物,用X射线衍射法(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红外分光光度法(I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TAP在水中和包合物溶液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甲砜霉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能形成包合物,且能显著提高其溶解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探究利培酮(RIS)与阿立哌唑(ARI)联合用药时发生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的可能性.实验分别考察利培酮或阿立哌唑单独给药和利培酮与阿立哌唑联合给药后利培酮与阿立哌唑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LC-MS/MS)同时测定大鼠体内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及两者活性代谢产物9-羟基利培酮(9-OH-RIS)、脱氢阿立哌唑(DE-ARI)的浓度,通过Winnonlin软件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利培酮、9-羟基利培酮的暴露量分别为单独用药组的1. 70倍、1. 75倍(P 0. 05),而利培酮对阿立哌唑没有显著影响.阿立哌唑显著增加了利培酮及其代谢产物9-羟基利培酮在大鼠体内的暴露量,提示两者临床在合并用药时需关注利培酮及其代谢物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羟地吗啉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体内组织分布.方法:大鼠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组织中羟地吗啉的浓度.取大鼠血浆0.2 m L,用10%HCl O4沉降蛋白,加乙酸乙酯提取,取有机相氮气吹干后,残留物溶解后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Waters C_(18)柱(150 mm×4.6 mm ID,5μm),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水(87∶13);流速为1.0 m L·min~(-1);于不同时间点取血或组织样品,测定血浆或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羟地吗啉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半衰期仅为(5.28±1.39)min.AUC与剂量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提示羟地吗啉在大鼠体内的处置属于线性动力学.羟地吗啉静注给药,主要分布于肝、肺、脾、肾、胃、肠和心脏.结论:静注给药后,羟地吗啉迅速从大鼠体内消除,并可在体内广泛分布和代谢.  相似文献   

18.
原儿茶酸在大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原儿茶酸在大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以原儿茶酸50、100、150 mg/kg(低、中、高)3剂量对大鼠灌胃给药,血浆样品经甲醇乙腈沉淀蛋白后,用HPLC法测定原儿茶酸的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实验数据用3P97药动学软件处理,得相应药动学参数.原儿茶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原儿茶酸在剂量由50 mg/kg增至100 mg/kg时药动学过程呈现出非剂量依赖,具有非线性特征;其剂量由100 mg/kg增至150 mg/kg时药动学过程呈现出剂量依赖,具有线性特征.对于其产生非线性特征的原因,需要通过进一步实验进行研究确证.  相似文献   

19.
建立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灌胃给予蒙药森登-4提取物,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总黄酮的血药浓度。研究森登-4提取物中总黄酮在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通过与正常大鼠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比较,探索蒙药森登-4中总黄酮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正常大鼠和模型组大鼠房室模型均符合一室模型,然而蒙药森登-4总黄酮在正常组大鼠和模型组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模型组大鼠对总黄酮的吸收和代谢均快于正常组大鼠,该研究结果为蒙药森登-4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甲磺酸酚妥拉明速释片和普通片在家狗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采用随机交叉分组实验设计,给4条家狗分别给予50 mg的甲磺酸酚妥拉明速释片和普通片,po,按设计采集12 h内动态血标本,以HPLC法测定血浆血药浓度,以一室模型计算2种制剂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家狗口服后,其体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室模型。速释片和普通片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是T_(max)为0.69 h和1.50 h,C_(max)为92.62 ng·mL~(-1)和82.22 ng·mL~(-1),AUC为214.43 ng·h·mL~(-1)和254.12 ng·h·mL~(-1)。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只有T_(max)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