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人力资源开发对提升北部湾经济区的软实力的重要性出发,总结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目前的人力资源开发状况即主要存在诸如人才总量不多、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奇缺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保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庚 《科技信息》2011,(14):7-8
区域品牌文化依赖区域的产业集群和品牌战略实施。本文以北部湾经济区打造区域品牌文化为例,确立了建设区域品牌的框架,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施区域品牌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胡莉  李熙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2):4-5,25
随着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经济区作为我国的一个新的国际区域面临着重大的契机。但是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的发展,人才吸引力不足,各类人才匮乏等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探讨了目前北部湾人才发展的现状,并就此提出广西北部湾人才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而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这个区域的文化研究不可避免地把目光投向海洋,海洋文化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陈波  竺利波 《广西科学》2018,25(1):1-9,14
广西海洋科学研究工作起步较慢,海洋教育也处在起步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海洋科学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广西科学院属的广西海洋研究所、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北部湾海洋研究中心。这3个单位在广西科学院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的领域和方向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工作,在推动广西重大领域海洋应用基础研究和海洋产业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广西社会经济建设和海洋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文回顾了广西这40年来在海洋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并结合目前广西海洋科研及海洋教育力量薄弱、科技后备人才匮乏和科研人员偏少的现状,为"十三五"广西海洋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的实施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福州市文化产业市场经过几年的培育,在市场主体、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资本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发展,文化产业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但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培育还存在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文化产品同质性较高,文化资本市场总体规模偏少,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强化大企业、龙头企业培育,打造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品牌;调整文化产品结构,强化文化品牌建设;优化投融资模式,调整资本市场增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育高端人才等这几个方面提出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陈传万 《科技信息》2013,(26):18-18
安徽境内明文化资源丰富,如何保护和开发好这些资源对凤阳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文以凤阳、蚌埠为例,从明文化资源品位高,内涵厚重,科研、艺术价值高;明文化资源还没有充分挖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对明文化资源保护、整理、挖掘、传承、开发不够,人才缺乏三个方面,对安徽明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四点对策:一是编制明文化产业规划,实施重大文化产业带动战略;二是加大明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以"建筑为形,文化为魂",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三是建立"凤阳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打造明文化旅游品牌;四是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发展规模和文化品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化旅游产业是拉动青海省海西州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发展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就必须将当地民族文化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走文化旅游创新之路。文中在分析青海省德都蒙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得出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以及规划引领优势是发展德都蒙古文化旅游的优势所在;劣势主要体现在区域定位难度大、品牌宣传难度大、复合性人才缺乏、基础薄弱、思想观念落后、文化和旅游结合不紧密、制度不健全、政策支撑力不够等。通过与国内外其他区域文化旅游发展比较,本文针对德都蒙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加大文化宣传和品牌推广力度、建立健全德都蒙古文化旅游制度建设、加强文化旅游设施建设、加大德都蒙古文化园区建设力度、引进和培育复合性人才、加大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力度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广西具有独特的地貌、山海相连和甲天下的自然景观,体育旅游的开展具备优越的自然条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功举办、中国西部大开发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为广西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为此,要大力发展广西体育旅游业,打造广西体育旅游品牌.针对广西体育旅游发展区位的不均衡、旅游资源及相关产业链的优化配置不足、景区旅游项目特点不突出等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建议:健身休闲与旅游创新结合;体育传统项目、体育赛事与景区旅游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滨海旅游等.  相似文献   

10.
北部湾畔的璀璨蓝星──广西海洋研究所简介广西海洋领域近似陆地面积,位于北部湾畔的广西海洋研究所,是广西唯一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对广西海洋资源的研究开发以至广西经济的发展都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广西海洋研究所建立于1978年,现已形成以中青年为主体的科技...  相似文献   

11.
整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广西北部湾企业所具有的独特地理环境决定了应该既有广西北部湾的悠久的文化特点,又有东盟国家的多样的文化特色,对广西北部湾企业进行文化整合,事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北部湾经济的发展和东盟经济圈的壮大,鉴于此,进一步对建立广西北部湾企业文化的整合途径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分析广西北部湾港口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港口建设对广西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并结合广西自身特点,提出相应防治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保护北部湾生态环境这一主题,从北部湾经济区在滨海地区的主要项目布局,分析其对滨海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提出北部湾经济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滨海生态环境保护建议.旨在引起各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共鸣与共识,搭建共建共管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侍茂崇  陈波  张继云 《广西科学》2022,29(6):1026-1032
北部湾属于大陆架上的一个浅海湾,入海河流众多。每年夏季汛期,流入北部湾的入海径流形成的冲淡水在湾内构成独特的夏季型水文分布特征,给海湾生态环境和动力环境带来巨大影响。然而,北部湾入海径流对广西海域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至今仍未引起关注。2015-2017年,课题组针对风对北部湾入海径流扩散的影响展开研究,揭示了一些现象和特征,但对入海径流复杂影响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且目前的研究也仅限于广西近海,范围十分有限,得出的结论其代表性显然不足。所以,鉴于北部湾特殊的地理位置,可借助数值模型计算结合具有针对性的观测数据的研究方法,将广西近海与北部湾全海湾联合在一起,深入研究越南红河入海径流与中国广西沿岸入海径流联合作用对北部湾北部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找出影响北部湾北部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高值区形成,以及广西沿海高浓度氮、磷营养水体来源的主要原因,为广西近海良好生态系统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这既是今后广西入海径流研究的方向,更是急需开展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广西北部湾海域的海水养殖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但是随之而来的病害暴发、渔药滥用、养殖污染、优质种苗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峻。本文分析了广西北部湾海域海水养殖现状和病害情况,就未来广西海水生态养殖与病害防控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出发,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献保障的现状,提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献保障体系服务平台构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并就具体构建措施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广西海岸带海洋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宪云  陆海生  陈波 《广西科学》2014,21(5):555-560
近年来,由于广西海岸带开发速度加快,港口物流、钢铁、石化、有色金属、镍铁合金材料、制浆造纸产业迅速向沿海地区集聚,大量的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养殖废水通过各种通道入海,使得局部海域环境污染问题凸显。本文在分析广西海岸带海洋环境污染影响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防治广西海岸带海洋环境污染的5点对策,以期为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海岸带环境保护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