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1 毫秒
1.
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作为一个特殊的过渡仪式,其在一个人整个人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都极为重视这一人生仪礼。伴随着这一重大的人生仪礼,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婚礼涉及中国人婚姻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本文经实地调查及深入访谈,通过对南阳传统的婚嫁礼仪的描述分析蕴含其中的具有普遍性精神意义的民间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
浅述瑶族男性成人礼仪式的基本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瑶族男性成人礼,是在瑶族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的。它既是一种宗教仪式,也是对接受礼式者进行社会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实质是要代代相传,把后代培养成为具有本民族意识的能人。瑶族男性成人礼仪式的基本程序包括度戒、受戒、过法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龚娅薇 《科技信息》2012,(34):I0095-I0095
在古代,成人礼是中国众多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汉族的成年礼逐渐淡化,成年礼主要集中在一些少数民族中。普洱市少数民族成人礼表现形式多样,对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中国的戊戌变法却遭到了惨败。中日两国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是其根本原因,中日两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是重要的外部原因,而中日两国改革的策略与手段不同,是重要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5.
赵哲 《科技信息》2009,(20):I0102-I0102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商贸等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特别是近年来,大量日系企业进入中国,因此,在日企中工作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了。但是由于两国文化的差异,在交往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摩擦,从而造成误会,影响到工作。本文将会介绍在日企中如何接打电话,从而帮助大家掌握最基本的电话礼仪,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尹作涛 《科技信息》2013,(10):211-211
文化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礼仪文化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之间的文化不同,礼物赠答的习俗就难免有所差异。本文将通过分析中日两国礼物的赠答风俗的不同来揭示两国国民心理的差异,以加深对两国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中国的戊戌变法却遭到了惨败。中日两国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是其根本原因,中日两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是重要的外部原因,而中日两国改革的策略与手段不同,是重要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期的战争中投降礼仪经常出现,而且不同国家之间的礼仪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而战国时期投降礼仪则明显减少,礼节也十分简化。两个时期的差异是很明显的。这种不同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学校比较忽视礼仪教育,造成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严重滑坡,所以,必须正视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是近年来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礼仪教育的欠缺,使得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严重匮乏,学校、社会和家庭在礼仪教育中应该在各自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相互配合,进而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养,营造一种人人懂礼仪,人人讲礼仪的良好风气,为构建和谐社会风尚奉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0.
确立礼仪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并发挥其作用,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礼仪教育对人文素质的养成至关重要,在素质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礼仪教育可以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并在具体的教学中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以体现素质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度戒是瑶族地区较为普遍的一种宗教仪式,瑶族男子只有度了戒,才有神灵护身,死后才能升天。有关度戒仪式,许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视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瑶族同胞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可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特别在古代,礼仪文化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家庭、社交、宴饮、服饰、居住等日常生活,也延伸到国家的典章制度和政治生活中。中国古代礼仪分为吉、凶、宾、军、嘉五礼,丧礼是凶礼中最为重视的一部分,它属于人生的最后一次礼仪。丧礼既表达生者对于死者的眷恋,也是原始宗教中对死者的尊敬。同时,中国社会推崇孝道和家庭伦理,因此古人对于丧葬礼仪极为重视。以《唐律疏议》中关于居丧期间的禁止事项来探讨丧服制度法律化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统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这个社会最基本单位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和睦、安宁的家庭关系,不仅是每个家庭成员生活幸福的重要内容,更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与深入,社会道德风气发生了显著变化,并直接影响到家庭伦理,动摇了传统家庭伦理的根基,增加了家庭的破裂,弱化了家庭成员的责任。在今天全国大力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强化家庭责任,从责任角度解读传统家庭伦理中形成的这样一种规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春秋时期,经历着礼崩乐坏,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当时贵族们在这一时期建立新秩序的努力。在这一维新政治发展过程中,礼、仪分立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礼与仪的分辨,仪式化的政治行为由于较低的政治效用而被贵族们放逐到政治之外,对礼则进行了改造,贵族们或仰仗武力,或抽绎传统文化,加强了礼的政治效用。可以说,春秋时期的维新政治是伴随着礼仪分立而进行的。这种分立无疑表明了春秋时期贵族社会认识方式的变化,甚至可以说认识方式的变化是这一时期维新政治更为核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又称安土桃山时代或者织丰时期)是日本中世到近世的过渡期。在这个时期,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把茶道多方面地运用在政治与外交中,以千利休为代表的茶人们也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千利休的剖腹自杀也直接受丰臣政权的局势的影响。茶道作为国家级别的仪式,代表着该时代新兴的艺术文化。在新政权确立的过程中,当权者对茶道的掌控意味着其文化权威的确立。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普通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社会转型发展这双重背景对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所提出的全新发展要求,如何推动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顺利转型,就成为了目前成人高等教育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在系统科学理论、权变理论及其组织变革理论等科学理论的指导之下,就如何实现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顺利转型发展,和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目标定位,及其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等方面进行探讨,有利于促进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7.
雷州半岛传统婚俗雷歌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俗雷歌是反映粤西雷州半岛传统婚俗的一面镜子,它描绘了雷州各种不同的传统婚姻形态和丰富多彩的婚嫁仪节:在婚姻形态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约束和两情相悦、自由浪漫的恋爱婚姻并存;在婚嫁仪节上,既闪现着儒家礼仪的厚重,又极具地方乡土特色,体现了雷州普遍性的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从个人层面看,婚姻是个体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层面上看,婚姻又是形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基本途径。文章以东山彝族乡为个案,运用社会学、民族学等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对东山彝族配偶的选择、订婚仪式和举行婚礼等方面的探讨,揭示出彝族婚姻仪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人际和谐、群体和谐与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终极向往与追求之一;礼仪自古就是实现这些和谐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礼仪以伦理道德为核心,以划分民众的等级和社会地位、规范民众行为并对民众实施教化来实现社会的有序和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传统礼仪的价值和作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沧源县翁丁村佤族剽牛仪式的发生地进行实地调查,以民俗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相关理论为背景,对佤族剽牛仪式从解放到现在形式、内容和社会文化功能的变迁进行了全面考证、梳理和分析.研究表明:剽牛仪式是佤族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经济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教育功能正在被弱化;认同功能呈扩大的趋势;仪式是村民获取身心快乐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新时期,应认真研究佤族剽牛仪式的内涵和意义,充分整合利用长期积淀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使其为促进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