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简述了国内外关于劳动力流动研究的概况,结合资料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状况以及趋势,并探讨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进程需要关注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本世纪以来,我国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动表现出四大新特点:农村人才流失严重;“民工荒”与“返乡潮”交替出现;就业结构失衡局面在逐步改变;“血地缘关系网”已成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纽带。本文分析了新特点的成因,并提出了促进我国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流动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经济行为,我国劳动力流动有从农村向农村流动、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城市向城市流动、从城市向农村流动4种形式.从农村流出地、城市流出地和城市流入地3个区域出发,基于不同技术行业中的企业视角,对劳动力自由流动前后的企业最优化行为进行建模,并对基本模型进行扩展.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与劳动力不能流动相比,劳动力自由流动将能够提高劳动力要素的配置效率,企业利润会更大,整个社会福利水平也会更高.面对当前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巨大压力,从国家整体利益来看,应该允许各受教育程度劳动力在国内充分自由的流动,实现劳动力要素的最优配置,继而提高企业利润,最终促进整体经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要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就业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健全法律规范。做好公共服务,保障流动农村劳动力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健全城市住房机制,促使流动劳动力扎根城市。完善宏观调控,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加强劳动力培训,做好市场服务,防范劳动力流动风险,做好中年劳动力流动和劳动力国际流动。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城镇化背景中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流动进行考察分析,发现目前城乡割裂的二元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二元就业管理体制以及城乡差别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制约着农村劳动力职业流动;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流动要有整体思路,按照城乡统筹原则和农村城镇化的思路制定有效的政策,建立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以及完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6.
2004年"民工荒"是我国劳动力流动的转折点,此后劳动力流动结构和就业出现了新特征。一方面,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增加,外出农民工教育水平较高,流动家庭化特征明显。另一方面,流动人口出现就近就业趋势,从事职业逐渐由制造业占主导转变成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且具有区域差异,同时农民工收入持续上升但增速放缓。劳动力流动结构和就业方式的转变反应了我国流动人口的需求变动,因此相应的各种人口流动政策也应逐步调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成为转型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广泛注意。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有4.5亿人,其中剩余劳动力约1.2亿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相当于一个中等以上国家的人口;平均每天约有5000—6000万人处于流动状态,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民工潮”现象。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剩余和跨区域流动已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压力,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也是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任煜东  周晓宇 《科技信息》2008,(19):311-312
农村税费改革后,沿海地区出现的农民工短缺现象并不意味着我国劳动力的流动趋势发生了改变。“民工荒”现象是对过去农村地区劳动力的边际产出被过分压低的修正,我国劳动力的流动趋势没有改变。沿海地区必须采取措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才能留住劳动密集型的企业。  相似文献   

9.
“民工潮”──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分析AnalysisonTransregionalInfluxofRuralLabourForce¥//郭书田(农业部农业政策研究会,研究员北京100026)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跨区域流动,引起国内外的广...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消除农村贫困和防止农民返贫;有利于推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质量,减少人口数量;有利于改变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状况。我国二元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不平等,社会保障向城市居民倾斜,在农村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有利于改变这种状况;有利于劳动力的城乡流动和经济交流;有利于安定农村社会生活和实现农村社会的政治稳定。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促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社会性别的视角为分析框架,通过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及原因的分析,指出传统的社会性别意识对于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流动的一定限制,进而基于社会性别视角探讨了有关农村女性劳动力如何有效流动的现实思路,以期促进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用Markov过程模型,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迁进行模拟与研究,通过农村劳动力系统的Markov转移概率的估计,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转移状况进行了实际分析。并借此分析,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及粮食生产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9年以来,我国农民开始大规模进城务工,并逐渐形成"民工潮".农村劳动力流动有其深刻的经济原因,并会对农业及粮食生产产生深刻影响.分析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会影响农业部门资本积累、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人力资本积累和粮食供求区域均衡.从政策层面、产业层面和社会层面提出了稳定农业及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国家基于"二元"结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研究很多,西方国家依据“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形成了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乔根森模型、托达罗劳动力转移模型等.分别对这几种理论模式进行了评析,并且对西方国家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论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为我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切合我国实际的科学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中央领导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城镇化战略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城镇化的重要一步就是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通过对不同来源的湖北、河南近四百份调研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农村流动劳动力在进行择业决策的时候,他们的年龄因素、婚姻状况、现阶段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等内在因素和农村劳动力还受到城市户籍政策、城市就业政策、城市医疗保障、城市社会保障、子女受教育环境等外在因素都会产生影响.在得出研究结论之后,从妥善引导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角度探索性的提出了一系列可能对城镇化建设带来正面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剩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入城市,是劳动力流动的客观规律。如何促进劳动力的流动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的内容。本文基于比较利益这一微观角度,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体,从其视角出发,对其流动收益与流动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做出其流动决策。认为,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成本是促进其流动的根本,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农村家庭小型化,土地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例下降,农村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功能弱化,使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面临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适合新农村特点的养老保障制度。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农村老年人养老面临的新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解决我国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完善我国农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劳动力市场 ,是农村劳动力开发、配置、利用、流动及其所有者、使用者经济利益实现的客观机制、环境的综合。它也是劳动力供求平衡的基本调节机制 ,是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按比例结合的主要机制。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运转状况既直接影响着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发展 ,又直接影响着社会再生产中消费水平的提高 ;既直接制约着经济发展水平 ,又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尤其在目前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 ,劳动力市场作为劳动力就业、流动的主要媒介 ,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就业状况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市场 ,是农村劳动力开发、配置、利用、流动及其所有者、使用者经济利益实现的客观机制、环境的综合。它也是劳动力供求平衡的基本调节机制 ,是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按比例结合的主要机制。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运转状况既直接影响着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发展 ,又直接影响着社会再生产中消费水平的提高 ;既直接制约着经济发展水平 ,又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尤其在目前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 ,劳动力市场作为劳动力就业、流动的主要媒介 ,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就业状况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谈农村语文教学——让学生成为语文自主学习的主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素华 《科技信息》2010,(21):352-352
我国深化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农村人口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由于不堪经济负担的原因,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将小孩留在了农村,正处于学习成长阶段的学生成为“留守学生”.从而给农村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留守学生”的出现,给农村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留守学生”队伍逐渐膨大的情况下,“留守学生”成为农村语文教学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