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多年造林绿化工作实践和本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际,阐述了生态建设中防护林树种优化及营造技术,提出了防护林树种优化营造技术标准和农防林接班林带营造技术标准,对当前开展的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为防止水土流失采取田间防护林密集营造的措施,得出防护林的密集营造和断根沟对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积极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营造速生高效多功能防护林技术、方法的探讨,详尽的叙述了营造多功能防护林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要求及林带稀植混交间作的优点,从而达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农田防护林发展历史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田防护林营造历史悠久,但人们对其的研究较晚。在收集各方面资料的基础上,对农田防护林的发展历史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多年林业工作实践和本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际,阐述了生态建设中农田防护林树种优化及营造技术,给出了农田防护林更新林带设置、造林树种选择、更新林带结构、整地时间及标准、造林时间及造林方法、抚育管理等技术要点,对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乃至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树造林技术和有害生物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怀军 《科技资讯》2011,(35):143-143
杨树的分布很广,不论营造防护林还是用材林,杨树都是主要的造林树种。尤其十年来,杨树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杨树迅速成林,广泛用于生态防护林、三北防护林和工农业用材林。同时杨树树干高大、整齐,常做"四旁"绿化及道路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7.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护林气候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近几十年来防护林的气候效应进行了系统总结,指出防护林具有改善小气候的功能,可降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温,从而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与小气候相比,防护林对区域性气候影响较小,但可显降低风速和沙尘暴发生频率。笔还对防护林气候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强调在该地区应因地制宜、适度地营造各种形式的防护林,集约经营、提高林分质量,以充分发挥其防护、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人工防护林对防御区域自然灾害、改善人居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但早期营造的各类防护林,已陆续进入成熟期、过成熟期,老化衰败现象日益严重,甘肃省防护林也不例外。经调查分析,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初植密度不合理、自然灾害等因素是其退化的主要因素。防护林退化将导致防护功能下降、病虫害加重、林木损失加大,影响林业生态建设作用的发挥。通过更替改造、择伐补造、抚育改造和渐进改造技术等退化防护林改造技术,确保退化防护林改造取得实效。本文同时提出了更新改造的组织、机制、科技、考核等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用逐步回归和数量化理论Ⅰ两种算法计算得出,在丘陵地区营造防护林,尤其是营造阔叶、针叶混交林,增加盖度,可大大降低土壤侵蚀量,防止泥沙淤积.减轻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在沿海盐碱土地种植盐生植物对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以往农田林网建设不能全功的原因,提出了营造盐碱地改良林、防护林,营造地上水源截流林和建设海防林、风景林的设想以及适宜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1.
用逐步回归和数量化理论Ⅰ两种算法计算得出,在丘陵地区营造防护林,尤其是营造阔叶,针叶混交林,增加盖度可大大降低土壤侵蚀量防止泥沙淤积,减轻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农田防护林的功能作用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规划设计原则与方法,给出了工程建设中的营造技术,对当前开展的“建生态市、创园林城”活动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滩涂和农田为对照,从土壤有机组成分、孔隙、形成物、结构体等方面,研究了江苏沿海,不同树种和不同林龄防护林土壤的微形态特征。揭示了沿海营造防护林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腐殖质侵染程度,改善土壤结构和孔隙状况,提高土壤熟化度,稳定上壤的脱盐效果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沙荒风口造林困难的主要原因分析及建立防护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省海岸带沙荒风口造林特别困难,营造防护林常遭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多,深入剖析,其最关键的原因是大风、水分蒸发和飞沙危害.在海岸沙荒风口建立防护林,首选的造林仍以木麻黄科树种为主.采用两年生木麻黄优质大苗深栽、适当修枝、浇定根水、设置风沙障是非常关键的配套技术,这些综合技术在沙质海岸困难立地推广应用,可以提升沿海防护林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兵团农场防护林带营造混交林的经验教训,提出防护林体系的混交林概念:“在一个农场或一个垦区一农场群中,由许多树种组成的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等形成的防护林体系,具有更加广泛的混交意义”。防护林带营造混交林要因地制宜,选择混交树种要考虑到树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一般采用5行的混交林带,具有生长快,稳定性好,经济价值高的特点,总结生产实践,提出8个混交方式,供生产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世启 《天津科技》2002,29(3):16-17
指出了在沿海盐碱土地种植盐生植物对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以往农田林网建设不能全功的原因,提出了营造盐碱地改良林、防护林,营造地上水源截流林和建设海防林、风景林的设想以及适宜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7.
红松是东北地区比较适生的主栽树种之一,又是我省营造用材林和防护林的先锋树种。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多年基层林业工作实践,全面总结并系统阐述了红松造林栽培技术,对进一步创优本地区林业六大工程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俊正 《甘肃科技》2005,21(11):252-252,220
新疆杨是西北地区城乡绿化,营造防护林和用材林的优良树种.为提高育苗成活率、苗木质量和单位面积出苗量,本试验采用不同含量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ABT6号对新疆杨插穗进行浸泡处理后扦插育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御自然灾害、改善人居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效保障了国家生态安全。但是,新中国成立后人工营造的各类防护林,已陆续进入成熟期、过熟期,老化衰败现象日益严重。2014年,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做好退化防护林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林造发〔2014〕194号,提出对全国退化严重的防护林进行修复改造,2015年,甘肃省按照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在麦积、庆城、泾川、镇原、康乐5个县(区)及华家岭林业站、关山林业管理局2个林业单位开展了工程项目的试点工作,经过一年的实施,较好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适应性强,耐干燥瘠薄,在风积沙土、砾质粗沙土、沙壤土、黑钙土、栗钙土、淋溶黑土、白浆土上都能生长。它耐旱.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根系发达,可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固沙、固土效果良好,可作三北地区防护林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是营造速生用材林、各种防护林的重要树种。由于树形及树干均较美观,可作庭园观赏和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