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漳州师院学报》2022,(2):24-32
为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战略部署,基于福建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和权威机构统计数据,以福建省典型农业强市——漳州市为研究案例,盘点了漳州乡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了漳州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乡村人才振兴政策及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从完善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建立完善乡村振兴的配套政策、挖掘乡村人口增长潜力、提升乡村人力资源质量、增强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完善乡村人才任用和激励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勇 《河南科技》2003,(12):27-27
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源汇区作为漯河市的唯一城区,近年来,围绕漯河建设开放型、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科学决策,积极探索具有城区特色的发展之路。一、坚持科技兴区、工业立区,强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围绕源汇区实施“工业50亿振兴计划”,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以提高规模效益为核心,发展强势龙头企业,依靠龙头企业带动优势行业,依靠优势行业推动支柱产业,全面提升该区工业的综合竞争力。一是帮助企业引进项目,引进高科技人才,协调融资,做大做强优势行业,培育壮大强势…  相似文献   

3.
《漳州师院学报》2022,(3):24-32
《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三农”领域的第一部由管理型立法向促进型立法转型的立法成果,其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充分彰显了促进型立法在体系价值维度与实践价值维度的优势,“三农”立法体系得以整合贯通,农村工作实践的价值遵循得以固定。但《乡村振兴促进法》的价值实现还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等几个层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困境,当下应当从完善配套规范、加强各方主体参与协作、强化普法宣传等层面着手,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法》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4.
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研究脱贫地区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对促进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为例,从产业耦合角度出发,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重点探究花垣县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发展的过程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实现进一步高质量耦合协调的...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有序推进,知识产权之于农业的推动作用已不止来源于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所提升的农产品附加值,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产品所带动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无不为乡村振兴提供着新的思路。本文以淮滨县王角村为例以期探索一条知识产权助力乡村经济振兴的实践道路。  相似文献   

6.
《漳州师院学报》2020,(1):34-38
提高乡村治理有效性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从制度建构到制度执行的视角来看,乡村治理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乡村治理体制、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以及乡村治理效能等方面。反观我国乡村治理现状,仍存在着治理体制不完善、治理体系滞后、治理能力不高、治理效能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应加强乡村治理的制度供给,加快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制;完善自治、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加强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建设,增强乡村治理实效。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地区经济快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河南为主体,涵盖周边省市的中原地区,是一个文化相连、经济相关、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建设中原经济区,既是事关全国发展大局的战略举措,更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四点建议: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三是加快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四是重视人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8.
甘丽 《河南科技》2011,(10):27-28
<正>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多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校生规模已达到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  相似文献   

9.
《漳州师院学报》2021,(2):26-3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作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对传统村落保护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通过对福建传统村落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及整体现状调研分析,探索传统村落功能更新与空间活化的路径,从因地制宜、资源整合、保护规划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保护与活化策略,以期为福建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实现保护和活化提供一定的学术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漳州师院学报》2019,(1):152-156
法治精神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具有助推核心价值理念认同、催生核心价值动力萌生、内化核心价值理念于心的积极作用。因此,培育大学生主体法治精神、奠定大学生法治思想基础、拓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外部环境和有效开发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场域,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生头脑,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使大学生能够成为真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现状入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别在生态气象综合观测、大气污染防治气象保障、乡村振兴和生态扶贫气象服务以及生态宜居城市气象保障服务等方面,初步探讨了如何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12.
《漳州师院学报》2021,(4):138-142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导大学生崇尚劳动行为、尊重劳动成果、厚植劳动情怀、锤炼劳动品质、养成劳动习惯,最终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是助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新时代高校必须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培养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不断丰富和拓展培养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积极推进和落实培养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才能科学构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制教育在高校德育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是人们对高校法制教育的性质、目标、功能等方面定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高校法制教育定位应该是:性质的德育性,目标的素质性,功能的政治性,内容的思想性,方法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4.
《漳州师院学报》2021,(1):26-32
黄炎培是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从职业教育目标、主体对象、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概括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结合当今乡村振兴行动的实施,分析当今乡村职业教育扶贫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有业者乐业是生成可持续内生动力的关键、"先富后教"是职业教育扶贫工作的基本要领、职业教育扶贫与产业开发扶贫的协调联合、兼顾身心特点的科学性与地区需要的适应性等观点,巩固乡村职业教育脱贫工作,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分析欠发达地区县域乡村社会-生态系统面临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突出问题有助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文章基于DPSIR模型,运用熵权法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维度构建欠发达地区县域乡村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综合评价体系,结果显示:(1)2015—2019年期间静乐县乡村系统韧性水平呈现稳定上升趋势,生态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16.
推进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和国家的需要,是高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精神内核、灵魂所在,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高校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明确方向,凝聚力量,通过创新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利用高校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固化作用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互联网“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等路径推进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他们树立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奉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实现乡村振兴的产业及治理要素,分析了广州市城郊典型淘宝村的演变过程、驱动机制及其乡村治理逻辑,构建起面向乡村振兴并与淘宝村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治理框架.研究发现:(1)经济社会的多重效应对淘宝村的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包括产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基础设施配套的规模效应、行业协会的组织效应以及专业群体的人才效应等.随着数字...  相似文献   

18.
剧静宜  赵政 《河南科技》2022,(5):132-135
高校科技人才是服务农业绿色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社会共建共享实现共同富裕的孵化器.然而,从人才共享的内在推动力量、约束调控机制和产出分配等关键环节来看,科技人才共享面临着科技人才内生动力不足,科技人才创新成果保护难,科技人才共享的调控协调难等障碍与困难.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利益价值观教育,形成科...  相似文献   

19.
“十五”《纲要》指出:“十五”期间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进程,已成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实践课程。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选择 在我国目前国民经济产值构成中,工农之比由建国之初的3:7转化为8:2,而城乡人口比率却凝固在2:8上长达40年之外。据推算,在我国目前的农村劳动力中,至少有2.7亿农业剩余劳动力,除在乡村工业企业等非农产业里的1.06亿就业者外,…  相似文献   

20.
构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创造型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改变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构教师培养体制;改革教师分配制度,形成激励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覆盖面;改革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不断探索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