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HSYA与芍药苷联合用药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与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HSYA组(5.0 mg·kg~(-1))、芍药苷组(5.0 mg·kg~(-1))HSYA与芍药苷联合用药组(合用组)(各5.0 mg·kg~(-1))、银杏内酯组(5.0 mg·kg~(-1))、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1 h再灌注6 h后尾静脉注射给药7 d,末次给药2 h后收集相应标本保存;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FCM)法检测全血中P-选择素(CD62P)含量。结果 HE染色结果提示,与模型组比较,HSYA、芍药苷及合用组均能明显改善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的损伤程度,以合用组尤为明显。FCM结果提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中CD62P的活化程度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合用组与银杏内酯组均能显著抑制全血中CD62P的活化程度(p0.05);与合用组相比,芍药苷组全血中CD62P的活化程度显著增加(p0.01),但HSYA组与合用组之间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SYA与芍药苷联合用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的海马区神经细胞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CD62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Pullsinelli的四血管闭塞法制作了SD大鼠全脑缺血结合蛛网膜下腔置管实验动物模型,测定全脑缺血10min再灌注后海马区的过氧化脂质(MDA)和超微量ATP酶含量变化,并在显微镜下观察HWTX-I对其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发现HWTX-I可降低海马区MDA含量(P<0.05),使ATP酶活性上升(P<0.05);还可明显降低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损伤.可见HWTX-I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是否可通过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DCX)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ACO)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被分成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和人参皂苷Rg1组(n=10)。模型组脑缺血再灌注后30min腹腔注射等体积的0.9%生理盐水,1次/d,人参皂苷Rg1组ip人参皂苷Rg1(50mg/kg,浓度为8g/L),1次/d。14d后对3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观察3组大鼠DCX在海马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1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下降(P0.05);给予人参皂苷Rg1干预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SGZ(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区DCX阳性细胞、海马区DCX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通过上调海马微管相关蛋白的表达而改善局灶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连素(Ber)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R)小鼠胸腺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缺血1h,再灌注24h,实验动物共分为3组:正常组、手术组和给药组(腹腔注射黄连素质量分数为5 mg/kg),缺血0.5h和再灌注12 h各给药1次.24h后取小鼠胸腺计算其胸腺指数,并取胸腺细胞利用SYTOX Green染色法联合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活性;AFM检测细胞形貌的变化;流式细胞仪结合Calcein/CoCl2或JC-1染色检测早期细胞凋亡率.结果:MCAO/R可引起胸腺明显萎缩;SYTOX Green染色结果显示MCAO/R损伤引起细胞高死亡率(P <0.05);AFM结果表明细胞表面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细胞高度差显著减小(P<0.01);粗糙度变大(P<0.05);Calcein/CoCl2和JC-1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注后小鼠胸腺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高(P<0.01),而黄连素能显著改善胸腺的萎缩(P<0.01),降低细胞的死亡率(P<0.05),改善MCAO/R引起的细胞高度(P<0.01)、粗糙度的变化(P<0.05)和降低细胞的凋亡率(P<0.05).结论:黄连素可能通过抑制胸腺细胞的凋亡而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刺五加对大鼠脑缺血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作SD大鼠暂时性全脑缺血模型,手术后尾静脉分别注射药物刺五加注射液或生理盐水进行观察和神经行为学评分,制片作常规HE染色和Nestin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缺血损伤后的修复情况.神经行为学评分显示刺五加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好于生理盐水组.脑缺血再灌注后3d时海马、室管膜和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有少量Nestin阳性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5d和7d时海马、室管膜、室管膜下区和缺血区神经干细胞阳性Nestin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尤其在缺血区,刺五加组Nestin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多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的损伤机制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利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22 h(术后24 h),按照Zea Longa 5级评分法,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大鼠脑组织,观察其病理形态学的改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Aβ)及其前体(APP)的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之相比,6和10 mg/kg的依达拉奉可不同程度改善损伤模型大鼠的神经缺损症状,尤其是10 mg/kg依达拉奉组的大鼠症状改善更为明显(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细胞脱失明显,而治疗组可减轻这种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提示,在模型组中Aβ、APP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在不同质量分数依达拉奉组中,Aβ、APP含量均减弱(P0.05)。由此得出,缺血再灌注可能通过上调淀粉样蛋白Aβ及其前体APP而引起神经元细胞损伤,而依达拉奉可能通过对它们的抑制起到保护神经元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滇黄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滇黄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滇黄精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治疗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测定血浆丙二醛(MDA)浓度、脑组织水含量,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记数。结果:滇黄精能减轻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降低大鼠血浆MDA的生成和血浆总钙含量,减轻脑水肿的程度;滇黄精治疗组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目明显高于缺血组。结论:滇黄精可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降低氧自由基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对小鼠学习记忆和脑内氧化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血管性痴呆(VD)动物模型,并探讨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对小鼠认知障碍和脑组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的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采用清醒小鼠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手术方法,应用跳台法、避暗法、Morris水迷宫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对小鼠行为学的影响;通过HE、尼氏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用生化分析方法检测脑组织中SOD活性、MDA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反复脑缺血再灌注能导致小鼠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模型VD小鼠SOD的活性降低(P<0.01),MDA的含量增加(P<0.01).结论 反复脑缺血再灌注能引起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这可能与脂质过氧化反应、自由基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9.
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分为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按再灌注2,6,12,24,48 h分为5个组.依达拉奉组在缺血2 h后解除栓塞,给依达拉奉3 mg.kg-1静脉注射,首次给药24 h后相同剂量再次给药.再灌注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给药剂量、实践和方法同依达拉奉组.检测各组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法)测定脑系组织bcl-2蛋白表达和凋亡细胞数,并测量各组脑梗死体积.结果依达拉奉组再灌注后6,12,24,48 h的梗死体积血清MDA浓度TUNEL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小于再灌注组(P<0.05),各时间点bcl-2蛋白均高于再灌注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以降低羟自由基水平,对抗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研究 Apelin-13 侧脑室注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侧脑室埋管后,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脑缺血 2 h 后侧脑室注射给药。再灌注 24 h 后进行 Zea-Longa 神经功 能评分;TTC 染色法测定大鼠脑梗死面积;试剂盒测定大鼠脑组织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 的活性;Western blot 法测大鼠脑组织 Bcl-2、Bax 和 Caspase-3 三种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pelin-13(1. 0 μg·kg - 1 )侧脑室给药能改善大脑的神经功能, 减少脑缺血面积,降低 iNOS 活性,增加 GSH-PX 活性,增加 Bcl-2 的表达,减少 Bax 和 Caspase-3 的表达。结论 Apelin-13 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保护的可能机制包括降低 NO 水平,加强自由基清除,以及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1.
小鼠尾静脉注射胶原蛋白与肾上腺素的混合诱导剂诱导体内血栓形成,观察复方沙棘对小鼠体内血栓的影响;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术(MCAO)制作大鼠缺血性脑梗塞模型,观察复方沙棘对大鼠行为障碍和脑梗塞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方沙棘(22.8,45.6g/kg)对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体内血栓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复方沙棘(9.98,19.95g/kg)能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阻断大鼠的行为障碍,可减少大脑中动脉阻断所致的脑梗塞范围.提示复方沙棘对大鼠脑缺血、脑梗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榕树须不同提取物的抗脑血栓作用,并评价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脑偏瘫、电刺激致大鼠血栓模型观察提取物对小鼠脑血栓的保护率、大鼠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采用肾上腺素加冰浴致小鼠血瘀模型观察其对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时间的影响。【结果】榕树须95%、80%醇提物的不同提取部位能提高小鼠脑偏瘫恢复率(20%~60%);乙酸乙酯及正丁醇部位对电刺激引起的脑血栓有较好保护作用(P0.01,P0.001);乙酸乙酯部位及正丁醇部位均能延长寒凝血瘀小鼠的凝血酶时间(P0.05,P0.001);正丁醇部位能延长寒凝血瘀小鼠的纤维蛋白原时间(P0.05)。【结论】榕树须80%醇提物的正丁醇部位具有较好的抗脑血栓及改善血瘀小鼠凝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电针对脑梗死大鼠尾壳核、海马CA1区缺血半影 (IP)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为探讨针刺治疗脑梗死神经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脑梗死模型 ,分为缺血组和缺血 +电针组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尾壳核、海马CA1区IP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结果 :(1)缺血组 :缺血 1d ,尾壳核IP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深染固缩 ;缺血 7d后 ,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加 (P <0 0 5 ) ;在海马CA1区IP区 ,缺血 1d ,阳性神经元分布广 ;缺血 7d ,数目减少 (P <0 0 5 ) ;缺血 14d ,数目较缺血7d时增加 (P <0 0 5 )。 (2 )缺血 +电针组 :尾壳核IP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较缺血组增加(P <0 0 5 ) ;在海马CA1区IP区 ,电针 1d ,阳性神经元分布局限 ,数目较缺血组减少 (P <0 0 1) ,电针 7d后 ,数目较缺血组增多 (P <0 0 5 )。结论 :电针对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调节具有双重性。既能减少电针 1d时海马IP区nNOS表达 ,减轻一氧化氮 (NO)的毒性作用 ;又能加速海马 (电针 7、14d)、尾壳核IP区nNOS表达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双侧颈动脉夹闭建立脑缺血模型,分别观察造模后和造模前腹腔注射100 mg?kg-1虫草素对小鼠Y迷宫行为训练的影响以及检测海马各区神经元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造模前给予虫草素能明显提高小鼠的正确反应率(p0.05),减少达标所需训练次数(p0.05),并显著增加海马CA1区和CA3区锥体神经元数量(p0.01).造模后给予虫草素对小鼠的正确反应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减少达标所需训练次数(p0.05);同时,海马CA3区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p0.01),而CA1区没有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虫草素能改善脑缺血小鼠的学习能力,预防作用似乎比治疗作用更为显著,其相关机制可能与虫草素促进海马神经元的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5.
观察维药神香草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物的抗炎、止咳、祛痰作用及哮喘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淋巴细胞(Ly)、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Neu)的百分比及肺组织和BALF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探讨其抗炎、止咳、祛痰作用及其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为维药神香草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通过小鼠右耳二甲苯致炎法、氨水喷雾致小鼠咳嗽法、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法进行抗炎、止咳、祛痰实验。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实验中,采用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法复制哮喘模型,进行药物干预,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BALF中细胞总数、Ly、Eos、Neu的百分比;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肺组织及BALF中TGF-β1水平。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给药组可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的耳廓肿(P0.05)、减少氨水喷雾致小鼠咳嗽次数(P0.05)、促进小鼠气管酚红排泌(P0.05),且均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BALF中细胞总数,Ly、Eos、Neu的百分比,TGF-β1水平及肺组织中的TGF-β1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推测,维药神香草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止咳及祛痰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Ly、Eos、Neu等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TGF-β1的分泌,减轻或改善哮喘的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6.
白藜芦醇诱导VEGF表达促进缺血再灌注小鼠新生血管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白藜芦醇能否诱导小鼠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域新生血管形成及其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用9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单纯缺血组、白藜芦醇组及假手术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免疫组化法测定微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表达.结果白藜芦醇处理组与单纯缺血对照组微血管计数存在差异,并且有统计学意义(P<0. 05),白藜芦醇处理组在各时间点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说明白藜芦醇可以诱导脑缺血后VEGF早期表达,促进缺血区域新生血管形成,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内NOS变化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川芎嗪 (TMP)对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皮层和海马一氧化氮合酶 (NOS)变化的作用。方法 :阻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 15min和再灌注 2 4h建立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 ,用NADPH d组化技术检测脑NOS阳性细胞数目的变化和TMP对脑缺血 再灌注过程中NOS阳性细胞数目的影响。结果 :脑缺血 再灌注 2 4h后 ,皮层和海马NOS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多 ,TMP(2 0mg·kg-1和 4 0mg·kg-1)缺血前 30min腹腔注射 ,可明显抑制其增多 ,与NOS拮抗剂L NAME 10mg·kg-1的作用相似。结论 :TMP能降低脑内NOS的活性 ,对脑缺血可能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利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考察缺血1 h、2 h和4 h后再灌注1 d、4 d、7 d和14 d的不同时间点时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测梗死面积.结果显示缺血2 h组存活率较高,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论为缺血2 h为最适合的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缺血时间,可以为评定后续实验中药物药效指标和选择缺血时间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甲状腺激素减少时,小鼠的大脑、小脑、海马、嗅脑等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变化.采用丙硫氧嘧啶(PTU)持续灌注20日龄左右雌性昆明小鼠造成甲减模型.采用NOS的生化测定法检测甲减小鼠的大脑、小脑、嗅脑、海马等中的NOS含量;检测指标包括组织中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两种分型酶的活性.生化测定法显示,甲状腺功能低下小鼠NOS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在大脑、小脑和嗅脑中均出现了下降,cNOS在大脑、小脑、海马、嗅脑部位也均出现了下调.而iNOS含量在甲状腺功能低下小鼠的大脑、小脑、海马、嗅脑中却出现了上调.由此可得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异常会造成NOS含量的异常,NO信号系统可能参与甲状腺激素缺乏所致的脑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淫羊藿总黄酮、杜仲总黄酮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小鼠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维甲酸灌胃造成小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症模型,同时灌服高、中、低3种剂量的含有淫羊藿总黄酮、杜仲总黄酮的供试药,检测小鼠血清总碱性磷酸酶、血清羟脯胺酸/肌酐值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3个给供试药剂量组的血清总碱性磷酸酶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升高,而血清羟脯胺酸/肌酐值与模型组相比下降,高、中剂量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淫羊藿总黄酮、杜仲总黄酮对维甲酸所致小鼠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