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查明国家生物多样性本底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根本性的基础工作,也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七条(查明与监测)的基本要求.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受威胁严重的国家之一.调查获取详细、准确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数据,是客观评估生物多样性现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开展相应的保护政策研究的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物(包括人类)层面,提出生物存活主体、特属主体的新概念,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本质上在于保护生物存活主体的生态机制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7,(19):44-44
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独立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天然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新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04BA411804),开展了以天然油脂(如菜籽油、海滨锦葵油以及垃圾油)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新技术的创新研究。课题组成员经过两年多的协作攻关,建立了年产500吨的生物柴油与化工产品综合示范生产线1条;发表论文6篇;培养硕士生1名。  相似文献   

4.
张嗣良 《中国基础科学》2009,11(5):27-31,13
本文首先通过实例阐述了基于生物反应器生物过程多尺度分析的过程优化技术和基于细胞生理特性与生物反应器流场特性研究相结合的生物过程放大技术原理和应用方法,并根据生物过程环境对生物细胞生理特性的影响,提出把环境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研究的一部分,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对生物过程开展全域性(global)研究,即基于生物过程信息处理的生物过程系统工程研究,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反应器生物过程优化与放大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开展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研究,是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最能体现“预防为主”环保理念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机结合的直接体现。课题以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地区之一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案例研究区域,开展以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为主要内容的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发展规划环评,探索了针对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规划从决策源头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形成了一整套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体系,为我国同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示范和指导,丰富了规划环评的理论和技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1):61-61,64
本项目主要依托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湿地资源监测与评价”、“北京湿地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开展北京湿地监测技术方法与生物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生物生态抑螺技术成果为基础,采用科学编制林业血防工程规划和初步设计、营建试验示范区、开展技术培训、送科技下乡以及重点疲区工程监理等措施,并研究解决林业血防工程实施过程中碰到的各种新问题,边示范、边推广,边创新,为实施林业血防工程提供科技支撑,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促进了血防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2,(21):22-22
针对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对于难降解废水处理效果欠佳的问题,结合催化铁还原预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和生物处理工艺的技术优点,通过开展催化铁与水解酸化、催化铁与活性污泥、催化铁与生物膜法以及混凝沉淀等方法的组合工艺研究,获得了适用于高有机物浓度、高毒性、难生化、高pH值、高氨氮工业废水处理的催化铁/水解酸化一好氧生物膜工艺,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于浅海开放型养殖系统的多元生态养殖模式在数值模型等方面的不足,与新西兰国立水气研究院(NIWA)合作,开展了多元养殖系统中滤食性贝类、大型藻类和沉积生物的生理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方喀斯特山地的脊椎动物资源本底数据仍然缺乏,受威胁物种比例很高,保护与利用的矛盾非常突出.为此,该项目以生物多样性整体保护为宗旨,围绕脊椎动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中心主题,开展中国南方喀斯特山地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全国生物物种资源调查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落实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通知》,2004年起,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相关部门和机构开展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第一阶段(2004~2009年)开展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编目和重点类型物种资源和重点地区的生物物种资源调查,评估了中国野生高等植物和陆生脊椎动物的受威胁现状,编制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等;第二阶段(2010~2011年)针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确定的55个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开展了对部分地区的试点示范调查,即以县域为单元的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目的是通过示范调查取得经验,以便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示范调查包括横断山南段优先区内的云南滇西北地区18个县、大明山地区优先区内的桂西南石灰岩地区4个县和南岭地区优先区内的贵州黔东南地区4个县,以及对澜沧江、松花江干流、嫩江干流以及北部湾(广西段和广东段)潮间带水生生物物种资源调查与评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生物多样性本底仍然不清,物种分布数据信息缺失严重,新物种、中国新记录或省级新分布物种大量存在;同时,由于管理上的漏洞,导致生物物种资源的丧失与流失的现象依然严重。建议进一步开展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三个层次进行生物多样性综合性本底调查和编目,并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同时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估体系,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坚实的、持续的和稳定的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大眼睛、高鼻梁、高智力……众所周知,生物遗传会影响后代的很多特征,但生物对环境压力产生的适应性应激反应也会遗传吗?8月2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烨课题组发表于《自然一细胞生物》的研究给出的答案是:会. 这次,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跨代遗传现象——神经元线粒体的应激记忆可通过mtDNA水平升高来遗传.它赋予了后代更强的抗压能力以及更长的寿命.不过,这样的遗传优势也会让后代付出其他"代价".  相似文献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挖掘生物高效利用土壤养分潜力,保持土壤环境良性循环"围绕氮和磷在土壤中损失量大、作物利用率低和污染环境等问题开展系统研究.揭示了小麦等作物通过根系与根际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活化土壤中难溶性营养元素(以磷为主),提高其利用效率的机理;并从小麦及其具异源遗传背景的杂种中筛选能活化和高效利用土壤养分的种质资源,研究其遗传控制及品种改良技术,开辟了作物高效利用土壤养分育种新途径.系统研究了氮磷施入土壤后的去向以及如何提高其利用效率,减少养分对环境的污染,为高效肥料研制和农作物持续增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生物语言学”及术语考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语言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视角进行理解。从广义上来说,生物语言学研究涵盖了从进化生物学、基因科学、神经科学以及心理学等角度展开的语言研究。从狭义上讲,生物语言学主要指的是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法学派关于语法属性的研究。文章研究发现国内外百科全书或词典等工具资料书对生物语言学的界定更多地倾向于广义生物语言学;而学术论文的研究更多地关注狭义生物语言学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土壤圈层内及其与其它圈层间的碳、氮、磷、硫、污染物及生物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过程,以及与土壤生产力,环境保护和人畜健康关系探讨,是土壤质量研究的核心。首先对水稻土、红壤、潮土、黑土等四大类代表性耕地土壤之质量演变的主要过程以及恢复、培训高质量土壤的技术开发研究。同时将对土壤质量指标的量化表达、评价咨询体系及土壤质量时空变异规律和建模等开展研究,从而提出不同级别的土壤质量标准建议和编制数值化土壤质量图等,为国家的决策及建设提供服务。本文叙述了在我国开展土壤质量研究的基础条件以及在研究思想上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在技术上要重视建立土壤质量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属性的综合评价体系等新观点。  相似文献   

16.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HHMI)是美国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私立基金会之一,它设立了各种不同资助计划支持美国生物医学顶尖人才开展具有重要原始创新性的生物医学基础研究。本文介绍了HHMI的各项资助计划,总结了HHMI资助的主要特点,并依此对我国基础研究管理工作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很早就观察到地震前的生物异常反应,古籍中多有记载。我国系统地开展震前生物异常反应的观测和研究应该从1966年开始算起,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1966年-1976年为创建期,1976年-1987年为持续期,1987年-1996年为低潮期。本文概述了我国地震前生物异常的观测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果聚糖是继蔗糖、淀粉之后,植物中第三大储藏性碳水化合物,是果糖的天然来源。利用富含果聚糖的生物质资源,开展基于果糖平台的生物炼制,是一个充满前景并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深入研究基于果糖基生物质生物炼制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将有助于推动果糖基生物质生物炼制产业的发展,从而对我国的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和谐社会的建立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纳米尺度物质的生物环境效应与纳米安全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纳米尺度的物质进入生物、环境以后,与生命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所产生的生物环境效应,是一个新兴的、典型的学科交叉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纳米生物环境效应的科学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实验结果分析了纳米尺度物质可能产生的新的生物效应以及对生物环境健康与安全的潜在影响。本文认为:纳米生物环境效应的研究必须与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进行;纳米技术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一个在其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之前,就已经过认真研究,引起广泛重视,并最终能安全造福人类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基因     
李慧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35(1):102-106,128,93
生物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生物学机制,成为语言研究的另一种范式.目前分子遗传学手段被广泛运用于研究语言生物学机制的微观层次,鉴定了与语言功能相关的基因,且从基因中找寻到人类语言起源和进化的相关理据.然而语言与基因的联系非常间接,脑功能各层次的系统研究以及多学科合作才能最终揭开语言与基因关系之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