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析汾河流域水质污染的防治与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西省汾河水质污染物的种类和超标物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改革开放初期和21世纪初期汾河干流主要河段中污染物所占比重进行了对比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时期排入汾河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提出了防治汾河水体污染加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汾河入黄段黄河小北干流河道的地形及特性,分析了汾河入黄段摆动范围及其原因,简述了黄河夺汾对汾河的影响,及黄河堵串工程修建之后对汾河入黄位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汾河流域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区域生态治理修复与环境保护势在必行。探究了汾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及其修复,通过借鉴其他湖泊治理的经验,对比了北方湿地植物污水处理的性能,并提出了适当的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4.
简要分析了干旱半干旱环境背景控制下发育的湿地所具有的高生产力、生物物种多样性、水陆生态系统过渡性、生态脆弱性等基本特征;以汾河太原段湿地系统为对象,结合较有限的历史资料,调查、对比、分析了该河流湿地系统的现状;揭示了汾河太原段湿地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汾河太原段湿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取了18个与生态系统密切相关的气候因子,使用多元统计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汾河流域34个气象站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可以划分为3个生态气候区:1)汾河源头暖温带北部生态气候区;2)汾河中上游暖温带中部生态气候区;3)汾河下游暖温带南部生态气候区。  相似文献   

6.
浅议汾河入黄段河势变迁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河、汾河的河势变化特点,对黄河东移产生的原因及对汾河下游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黄河东移夺汾会使汾河下游行洪受阻,危及下游堤防、控导、险工工程安全。建议对黄河东移夺汾还要进一步充分论证、分析与研究,加快黄河、汾河的治理步伐。  相似文献   

7.
汾河水库是引黄水入并的调蓄水库。文章对汾河水库的运用状况、来水频率、库容变化进行了分折,并对引黄水入并后如何充分发挥汾河水库的调蓄功能,在保征水库防洪安全的访提下,做好拦洪、蓄洪和对黄河水的合理调蓄,继续发挥汾河水库的功能和作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王小勇 《山西科技》2009,(6):141-142,145
近些年,渠道防渗已经成为灌区改造工程的重要方面,诸多防渗新技术也在灌区得到了应用,针对汾河灌区管理自身具有的区域性特点,文章分析对比了灌区渠道防渗的几种方式,并针对不同的渠道特点,提出了合适的渠道防渗方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1960-2011年汾河上游流域4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现代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52 a来汾河上游流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水分盈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汾河流域上游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 203℃/10 a,并在1993年发生由冷变暖的气温突变;20世纪80年代平均气温最低,21世纪初10年最高。年降水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主要表现为年际间的波动,年代际呈现“U”字型变化;20世纪60年代,降水最为丰沛,80年代最为匮乏,之后略有增加。20世纪60-80年代,上游四季气候以冷为主、干湿相当,之后,以暖为主、略显偏湿。在气温持续升高、降水波动减少的前提下,水分盈亏量逐渐减少,与降水量的多少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0.
刘建忠 《太原科技》2003,(4):47-47,49
通过分析太原汾河蓄水工程城区段水文地质条件,计算汾河蓄水工程蓄水渗漏量,探讨了该工程对兰村泉域水资源的影响,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汾河太原段水质现状及变化情况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汾河太原段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汾河太原段的水质污染严重,在其9个监测断面中,小店桥和温南社断面的水质污染最为严重,主要污染物为5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高锰酸盐;采用综合指数法对2007年汾河太原段枯水期、平水期及丰水期内的水质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表明汾河太原段上游段水质最好,中游段水质次之,下游段水质最差,且滩上桥、寨上水文站和温南社断面在河流解冻期时污染明显加重;在此基础上,针对各河段的水污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太原汾河景区东西暗涵全长近15km,沿途容纳多条支流排入,暗涵出水紧邻太原市国控断面小店桥。经平均综合指数法分析,东西暗涵对小店桥水质的影响率为88.4%,说明小店桥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是东西暗涵出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水源涵养林工程是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工程建设,改善汾河两岸的生态环境,恢复汾河流域沿途的自然景观。介绍了襄汾县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中摸索出的一套提高当地水源涵养林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选取运城境内汾河和涑水河的3个重要断面为研究对象,以CODCr作为指标参数,运用秩相关系数法,对其水质在2002-2008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据此对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调查“引黄入晋”前汾河水库水质污染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对汾河水库污染来源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汾河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对汾河水库泥沙淤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汾河水库来沙量及淤积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最明显的是在1998年以后。究其原因,除受降水量及入库水量减少因素影响外,主要是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汾河近10年的污染趋势及汾河沿途各污染物变化趋势,指出了汾河水污染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汾河水污染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汾河水库上游81 km水质状况及入河排污情况进行了监测、调查与评价,提出了有效防止水体污染、保护水源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静乐县县界以上汾河上游水资源量及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