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Mylpf基因在糖尿病长爪沙鼠6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而探究长爪沙鼠糖尿病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糖尿病长爪沙鼠和正常沙鼠各6只,使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动物的骨骼肌、肝脏、脂肪、肾脏、心脏和脑组织中Mylp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Real-time PCR的结果表明,在骨骼肌、心脏和脑组织中,Mylpf在糖尿病组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在脂肪组织和肝脏组织中糖尿病组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在肾脏组织中两组mRNA表达水平基本相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骨骼肌中Mylpf在糖尿病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在心脏和脂肪组织中Mylpf在糖尿病组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在肾脏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基本相同,在肝脏和脑组织中没有检测出。结论 Mylpf与长爪沙鼠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该基因对长爪沙鼠糖尿病的影响可能主要发生在骨骼肌和心脏组织中。  相似文献   

2.
四川短尾Qu和中麝Qu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地,测定了四川乱尾Qu和中麝Qu的心脏,肾,骨骼肌,肝和脑中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各组织LDH同工酶的区带数,各区的迁移率要食物知力及亚基含量具有明显的种属性质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中菊头蝠和折翼蝠组织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中菊头蝠(Rhinolophusaffinis)和折翼蝠(Miniopterusschreibersi)的心脏、肝、胃、肾脏、骨骼肌和脑等6种组织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同工酶.结果显示:①LDH同工酶在不同动物的不同组织中表达各异;②出现了骨骼肌中B亚基含量显著高于A亚基的异常现象,可能与翼手类飞行时需大量能量来源的生理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法,测定了四川短尾 (nourosorexSquamipes)和中麝 (Cocidurarussula)的心脏、肾、骨骼肌、肝和脑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结果表明,各组织LDH同工酶的区带数、各区带的迁移率,相对活力及亚基含量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寻求一种从微量组织中高效又简便的提取骨骼肌总RNA方法,实验对常用RNA提取方法Trizol法进行了改进和简化,提取的总RNA质量进行了电泳和光密度值检测.实验结果显示,运动员微量骨骼肌组织提取的总 RNA 28S、18S和5S三条带清晰可见, RT-PCR 扩增的β-actin 参照基因条带具有特异性,说明该方法从微量组织可有效、简便地提取骨骼肌总 RNA,提取总 RNA 的得率和纯度均符合分子生物学进一步实验要求,为运动相关基因的分子生物学调控机制等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6.
miR-1/133基因簇在心肌和骨骼肌中特异性表达,对心脏以及骨骼肌的发育及生理病理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了miR-1/133基因簇的进化特征,预测了其靶基因及其调控的生物学过程.利用miRBase数据库对23种不同物种间miR-1/133基因簇的序列、组织方式进行了比较.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miR-1/133基因簇的系统进化树,显示该基因簇的进化与物种进化关系有一定差异.利用在线数据库对miR-1/133基因簇上游转录因子及下游靶基因进行预测,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绘制出该基因簇的网络调控图,表明miR-1/133基因簇参与了骨骼肌与心肌发育、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经典Wnt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等体内重要生理过程,为进一步阐明miR-1/133基因簇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对异育淇鲫及其母本淇鲫和父本兴国红鲤的6种组织(心脏、肝脏、肾脏、脑、晶状体和骨骼肌)中的过氧化物酶和α淀粉酶同工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异育淇鲫同工酶的电泳图谱与母本淇鲫相同,与父本兴国红鲤显著不同.因而认为异育淇鲫是雌核发育的产物,父本遗传物质对子代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肥胖sD大鼠骨骼肌组织SOCS-3mRNA的含量与高leptin血症的关系。方法:用高脂饮食制备饮食诱导的肥胖(DIO)SD大鼠模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leptin水平,应用RT-PCR半定量检测骨骼肌组织中SOGS-3mRNA的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DIO大鼠存在高leptin血症,但其骨骼肌组织中SOCS-3mRNA的含量与对照大鼠没有差别,而且骨骼肌组织中SOCS-3mRNA的含量与大鼠的肥胖程度及血清leptin水平没有相关性。结论:DIO大鼠的leptin抵抗与骨骼肌组织中SOCS-3mRNA的含量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长爪沙鼠6种组织中Nf-κb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以期探索长爪沙鼠糖尿病模型中Nf-κb的作用和靶器官。方法 选取糖尿病长爪沙鼠和正常血糖沙鼠各6只,分别采集动物的骨骼肌、肝脏、脂肪、肾脏、心脏和脑组织,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在各组织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动物相比,在糖尿病长爪沙鼠的肌肉、肾脏和脑组织中,Nf-κb基因的mRNA水平表达有升高趋势,脂肪中则显著降低,肝脏和心脏中仅有降低趋势。检测蛋白水平发现除肝脏外,其他组织的结果均与mRNA水平一致。结论 糖尿病长爪沙鼠脂肪组织是Nf-κb作用的靶器官。  相似文献   

10.
在筛选心脏发育相关新基因的研究时,本人克隆出了在人类心脏组织特异表达的基因-ZNF382,ZNF382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情况已经报道,为了阐明该基因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本研究用质粒DNA注射小鼠法,生产制备得到抗ZNF382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胚胎原位抗体染色结果初步显示ZNF382蛋白主要在心脏和骨骼肌表达,其蛋白质表达水平与mRNA的表达水平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该基因很可能参与心脏的形成或对心脏功能的发挥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黑斑蛙、虎纹蛙和牛蛙皮肤的比较组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H.E和V.G胶原染色法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虎纹蛙(Rana rugulosa)和牛蛙(Rana catesbeiana)皮肤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和参数测量与比较.结果表明:三种蛙皮肤组织结构相似,但皮肤厚度、各组织层相对厚度及腺体密度存在较明显的种间差异和部位差异.虎纹蛙的皮肤最厚(0.44-0.68mm),牛蛙其次(0.28-0.60mm),黑斑蛙最薄(0.19-0.38mm);在三种蛙中,黑斑蛙躯体多数部位表皮相对厚度为15.1%-22.6%,较虎纹蛙(10.9%-17.7%)和牛蛙(9.9%-21.8%)厚.虎纹蛙和牛蛙皮肤胶原纤维层相对厚度分别为59.9%-68.7%和51.6%-75.3%,较黑斑蛙(44.4%-69.0%)厚;黑斑蛙和虎纹蛙躯体多数部位的颗粒腺密度(4.5-23.1个/mm2;8.9-25.3个/mm2)和粘液腺(54.1-152.2个/mm2;68.6-127.5个/mm2)较牛蛙(1.4-10.8个/mm2;16.8-39.3个/mm2)高.研究结果可供蛙类皮肤的合理开发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虎纹蛙产卵前后血浆性激素变化,得到如下结果;雄性虎纹蛙在交配期血浆睾酮的含量较非交配期高,提示间质细胞分泌的激素与精子的形成相关。雌性虎纹蛙在产卵前血浆雌二醇含量较产卵后高,说明卵泡分泌的激素可能影响其他性征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虎纹蛙(Rana tigerina rugulosa)的食性与繁殖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报道虎纹蛙(RanatigerinarugulosaWiegmann)的生态习性特点.该蛙性凶猛,蝌蚪以活的小动物为主食,也会互相残杀,成体则喜吃昆虫和蟛蜞;繁殖期为4~8月,高峰期为4月下旬~5月中旬;属于一年多次产卵类型;卵群形态为小片状,沿着水域的岸边分布;个体发育迅速,春末夏初产卵发育而成的雄蛙,在当年冬眠之前可达性成熟.  相似文献   

14.
虎纹蛙蝌蚪与幼蛙肌肉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鹏程  廖东江  简少卿 《江西科学》2005,23(2):106-108,119
双向电泳技术是蛋白质组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对虎纹蛙蝌蚪与幼蛙的肌肉进行双向电泳并对其图谱对比分析,为其今后进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首次对中国林蛙在华南地区的胚胎后期发育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华南地区的环境条件基本适合中国林蛙的胚胎后期发育,较高的温度加快了中国林蛙的胚胎发育进程,但对其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金线蛙冬眠期的生态及形态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徐州近郊金线蛙冬眠期的生态和部分内脏器官的形态生理状况的研究表明,雌性金钱蛙的体长和体重的平均值均明显大于雄性。其越冬开始时间在10月底到11月初.越冬地点为水边洞穴。文中还给出了金线蛙冬眠前的肥满度、脂肪体系数、肝系数和生殖腺系数等形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用骨髓细胞法对南京产日本林蛙的染色体组型进行研究的结果,並将其与国内外有关资料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林蛙胚胎后期性腺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解剖学方法,对南移后的中国林蛙胚胎后期性腺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南移后的中国林蛙胚胎后期的性腺发育基本正常,环境的变化并未对其产生不良影响.本文结果为研究无尾两栖类的生殖腺发育提供了基础资料,并为北蛙南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虎纹蛙消化道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报道了虎纹蛙消化道各部的形态、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虎纹蛙消化道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和泄殖腔。除口咽腔外,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各部主要区别在于粘膜层和肌层:食道粘膜为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纵肌层稀少;胃、肠粘膜为单层柱状上皮,肌层由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胃和十二指肠可见粘膜肌层。管壁皱襞的形态、腺体分布情况、肌层的相对厚度等在消化道各部也存在差异。此外,还观察到食道粘膜上皮有纤毛结构。研究表明虎纹蛙消化道结构与其食性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林蛙胚胎期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产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国林蛙南移至华南地区后胚胎发育期的性腺发育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并首次探讨了中国林蛙的性别分化模式.结果证明变迁后的环境对中国林蛙胚胎期的生殖腺发育没有造成不良结果.此结果不但丰富了发育生物学的内容,也为林蛙的南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