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化建设》2004,(6):41-42
加快“数字浙江”建设是我省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围绕发挥“八大优势”、推进“八项举措”的具体行动。在实施“数字浙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浙江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综合业务优势,利用信息网络平台的高度安全性,积极参与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助推了政府效能建设。  相似文献   

2.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电子政务建设搭起了公民与政府问、政府不同部门问便捷.高效的沟通桥梁,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在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功不可没。电子政务应用已经覆盖全社会,“网络政府”、“智慧政府”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3.
动态     
《信息化建设》2006,(3):60-62
民政部信息化项目首次尝试采用监理方式;“十一五”柳州推进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推出英文版;郑州“电子政府”3月“执政”“数字海洋”列入上海电子政务“十一五”重点发展规划;廊坊:政府网站统一“门牌号”杜绝假冒政府网站;浙江召开全省电子政务工作会议;华为3Com2006年渠道大会推出新技术理念——“IT0IP”;WatchGuard成功克服最新微软漏洞;Fortinet双喜临门。  相似文献   

4.
大连市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先进城市,“网络平台趋于整合,公共服务渐成主流”是大连市政务信息化的主要工作方向。早在2003年,市政府针对政府各部门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的问题,便着手探索电子政务统一建设的方式。2008年,大连市在总结政府网站建设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了电子政务外网集中统一平台建设工作。经过一年来的建设和应用,电子政务外网依托政府网站资源,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在资源共享和降低投入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集中统一”的模式让大连在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中尝到了甜头。  相似文献   

5.
电子政务作为21世纪各国政府“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我国也不例外。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且在软硬件设施与内外专三网建设方面部有了较大的发展.电子政务建设初具规模。然而.在我国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信息孤岛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制约因素之一。如何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电子政务建设平稳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前,联想IT for1电子政务解决方案在国家经贸委、全国人大、黑龙江森林工业总局、安徽淮南田家庵区、数字湖南、数字福建等众多政府信息化项目中得到了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联想在电子政务方面提前迈出了一大步。今年6月,联想集团成为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成员,联想集团助理总裁、IT lior1事业部总经理陈立入选总体组专家团,这标志着联想在服务中国电子政府发展中又迈出重要一步。本刊记者就联想发展电子政务的背景及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品牌规划等  相似文献   

7.
电子政务作为21世纪各国政府“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我国也不例外.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且在软硬件设施与内外专三网建设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电子政务建设初具规模.然而,在我国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信息孤岛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制约因素之一.如何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电子政务建设平稳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上海信息化》2006,(4):89-90
由上海市海洋局根据国家海洋局“数字海洋”建设总体方案规划开展的“数字海洋”上海示范区建设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目前,该项工作已被列为上海市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前,安徽省电子政务的建设模式与其它省市的建设模式相同,政府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系统之间相互的关联性不强,信息不能共享,这也是电子政务初级发展阶段的特点。在新的发展阶段,电子政务工程的设计者和建设者都需要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大胆创新,突破目前“各自为政”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刊综合消息12月9日至13日,一场受到全世界瞩目的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将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学术界和商界的名家将云集北京,共商中国电于政务的建设和发展大计,谋求新的合作商机。自此,继电子商务市场在中国井喷之后,电于政务,作为另一种市场“新宠”逐渐浮出水面。 2002 年 9月5日,杭州举办了一场有关“数字浙江”的论坛,重点探讨电于政务的发展。同一时刻,江苏省省长在南京召开全省信息化工作会议,研究的主题同样锁定电子政务。2002 年初以来,苏州、宁波、绍兴等地都纷纷提出电子政务建设计划,无锡甚至宣布今年为“电于政务年”,年底前政府各部门将实现联网办公。电子政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电子政务资源整合已经引起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同关注。如何打破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体制、管理和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实现电子政务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应用。加大我国电子政务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满足“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原则,已经是我们目前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各国电子政务的实践与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电子政务建设浪潮席卷全球,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纷纷明确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建立集成、有效,安全的政府门户网站,创造数字时代的社会基础,分阶段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主要表现为:提高政府运作效率,重构政府工作模式,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政府服务,形成公众参与社会经济管理的新途径,转变政府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13.
美国电子政务研究的进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2月,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于施洋应世界银行和美国多所研究机构的邀请,专程赴美访问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三大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南加州大学“数字政府研究中心”、纽约州立大学“政府技术研究中心”和麻省阿莫斯特大学“国家数字政府研究中心”。此次考察,是近年来我国研究人员为数不多的对美国的一次全面接触,为我们了解美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提供了一次良机。本刊在第一时间约到了本次赴美考察的调查报告,并对当事人进行了专访。希望这两篇文章使我们能拨开迷雾,了解到一个真实的美国电子政务。  相似文献   

14.
后发而先至!近年来中国在数字城市、电子政府的建设成果为世界所瞩目,并吸引着各大IT跨国巨头的关注。阳春四月!上海!IBM全球政府事业部将其在电子政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随需应变的政府,持续的电子政府进程》引入中国,引发了沪上信息领域政府领导、学者、专家的浓厚兴趣。籍此,本刊邀请复旦大学电子政务研究所蒋昌建博士、上海市信息学会会长黄晖博士、电子政务项目实施学者苏波,与IBM全球政府事业部高层共聚一桌,畅谈当前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政府网站建设新机遇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9年1月,国家经贸委和中国电信牵头,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近几年,随着电子政务的推广应用,政府网站建设发展较快,据国家信息中心编撰写的2007年电子政务蓝皮书披露,至2006年底,部委、省级、地方、县级政府网站平均拥有率超过85.6%。政府网站的开通运行,为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对于电子政务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历数这一年可谓喜事连连,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成立,《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颁布等等。我国开始了在正规的制度规范下建设电子政务系统,开展电子政务活动。在标准的数字体系下建立和完善电子化政府构架。各级政府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初步建立了适合于本行业发展、能极大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和流程效益的电子政务系统。政  相似文献   

17.
2007年2月.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于施洋应世界银行和美国多所研究机构的邀请,专程赴美访问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三大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南加州大学“数字政府研究中心”,纽约州立大学“政府技术研究中心”和麻省阿莫斯特大学“国家数字政府研究中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日前,记者就政府建设富有特色的电子政务系统,并在此过程中大力扶持国内软件业发展等问题采访了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于孔让。他说,电子政务建设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发展电子政务,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世界性信息化浪潮所作的英明决策。国土资源部自建部以来,就将“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列为五大工作目标任务之一,现在,国土资源部在部领导的指导下,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很  相似文献   

19.
电子政务建设中工程监理模式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不仅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也渗透到政府的运作过程中,以电子政务的方式彻底地改变了政府的工作模式,但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技术、质量、过程等风险,使得电子政务的建设不尽如人意.为此,在分析电子政务中信息工程监理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电子政务工程监理的"菲迪克"模式及其实施策略,并将该模式应用在宁波市科技园区"数字园区"工程中.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提出"数字政府"的发展规划,明确了政府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并且启动"数字政府"的宏伟工程。近几年来,"数字政府"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