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无论作为一个术语还是一门学科,“文学批评史”都是舶来品,这导致了西方文学观念、批评方法和书写体例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编撰的决定性影响。已有的批评史著作和教材,无论是通史、断代史,还是分体史,大体上是以西释中,在西方文论的理论框架内排比中国文论的材料。这就潜伏着危机:中西文化观念的异质性使得阐释深入不下去,众多论著在同一层次上作重复研究。有学者说,“如果我们还承认批评(本身)是文学经验的触角,并将之看作是一种与探索文学经验有关的、既表现思想又体现乐趣的活动,那么批评史就不应仅仅是一种枯燥无味的编年史或者罗列批评家及其经典著作与言论的‘光荣榜’。”  相似文献   

2.
在阿英看来,文学与政治(政治理念)不是非此即彼的对抗状态,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统一于对“理想中国”的想象之中。从“想象现实观”出发,阿英完成了“文学-政治”批评模式的思考探索。这种批评模式,倡导“审美-实践”的文学范式,认为文学与政治的链接是通过“想象”——对人类自由美好生活的想象,肯定人的价值,肯定文学的审美特性,肯定文学的实践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3.
诗志词情     
通过对不同文体批评之间的多方位比较,将可能澄清许多笼统、含糊、夹缠不清的理论问题,更为清晰地揭示各体文学批评以及整个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精髓真貌,为中国文学批评带来新的增长点,将整个中国文学批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文章旨在从传统文论观的“志”与“情”中,去探寻诗词之辩,以期把握诗词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网络小说批评是21世纪初的一种小说批评新模式:它不同于以往传统小说批评模式,而是一种集网络性、现场性、综合性、立体性等多元传播媒介元素为一体的新型小说批评模式。按具体传播平台之不同,可分为:网站小说批评、博客小说批评、微博小说批评。其文体形态总体呈现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批评与网络言论相结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叶燮《原诗》从批评思想来说,是对传统儒家伦理批评的延续,其“知人论世”说、对人格批评论的推崇和应用等均有鲜明体现。其创新求变思想也非常突出,叶燮据此以历史价值为准,不仅理论上积极呼吁倡导,而且创作实践上以身作则,其“新变”观对蔓延了中国传统几千年的复古论调是一次极大的冲击与解构,具有一定的现代色彩,对当代中国文论界也是一次警示和启迪,.其破立结合与点面结合的批评方法,使其批评具有尖锐、犀利的风格,也使《原诗》不仅具有强烈的逻辑思辨性,同时具有品鉴与感悟的诗性。  相似文献   

6.
在阿英看来,文学与政治(政治理念)不是非此即彼的对抗状态,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统一于对“理想中国”的想象之中。从“想象现实观”出发,阿英完成了“文学一政治”批评模式的思考探索。这种批评模式,倡导“审美一实践”的文学范式,认为文学与政治的链接是通过“想象”——对人类自由美好生活的想象,肯定人的价值,肯定文学的审美特性,肯定文学的实践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丈论中国化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7.
《抽象的抒情》是沈从文1961年未完成的一篇文学论文。新世纪以来,学界对沈从文"抽象的抒情"文学理念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阐释。本文从沈从文的现实处境以及中西方文化文学传统的碰撞中去对文本进行了再解读,认为沈从文的文学理想是在中国抒情传统和西方现代生命哲学、心理学的影响下,结合自身文学创作实践的探索和试验而逐渐形成的,并重估了沈从文抒情理论在"后五四时代"文论建构中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古已有之的文体,“论说”在报刊时代有了新的境遇。在传统“论说”文体的基础上,报刊知识分子在清末民初创造了种种新的话语体式,诸如“策论体”“新民体”“演说体”“逻辑体”“新青年体”等。本文将文体形式与启蒙路径结合起来,着重分析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如何通过选择报刊“论说”的文体形式来达到向导国民、启蒙社会的目的,进而探讨各种论说文体与不同启蒙路径之间的复杂联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显著特点是:文学主体性理论的提出。文学主体性理论的代表作是《论文学的主体性》,它明显受到西方20世纪西方哲学中人本观(受人本观影响的文学“本体论”)的影响。文学的主体性理论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吸取了西方人本观的精华。去除了本体论重形式的不合理成分,把文学的全过程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审美系统,这是中国“天人合一”重整体传统观念的体现,是对西方本体论的借鉴和发展。中国当代文论将走在世界文论的先进行列中。  相似文献   

10.
文艺批评是一种带着理论眼光来看待以文艺作品为中心的文艺现象的操作活动。文艺批评作为操作是被工具化了的,在某种意义上人们对它熟视无睹,至多有时文论家们来操讨一番它的理论基础和新的可能途径。这样,批评本身就被忽略了,它的内部关系也缺少有效梳理。韦勒克曾说:“二十世纪是批评的世纪”,在文艺学各学科中,批评的发展速度与其被研究重视的失调是最为突出的。本文就是针对这种状况来进行尝试性的探讨。在文艺批评理论中,早就有人指出过批评的一些体论。如批评有一个基本原则是作品中部分的意义有赖于作品总体的意义,总体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4.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现行力学教材和普通物理教材大都把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矩守恒定律视为质点组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的推论,忽视了守恒星的本质意义,是不正确的.本文绘出正确表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