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基于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周边社区经济发展矛盾冲突根源的剖析,分析了社区共管对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保护的积极意义及面临的挑战,并进一步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为技术服务机构,通过在玛可河社区实施青海省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进行牧村调查,入户访谈,成立共管委员会,制定共管计划,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共管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药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共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地缘相接,存在着唇齿相依的联系.药山自然保护区为周边社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周边社区面临着烧柴、用水和经济滞后等现实问题,但从自然保护区建设得到启发而在自己的土地上植树造林.保护区是社区发展的生态保障.本研究发现了管理环境和资源的一个多层次管理体系.讨论了平等互利、协作、自愿和惩奖制度化的共管原则,并提出了共管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为例,介绍了保护区及周边社区概况、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实践情况,分析了保护区在社区共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结合保护区实际提出了完善社区共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云 《广东科技》2012,21(15):161-162
通过对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工作的调查,对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共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已成为安徽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已是当务之急.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虽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保护区工作运转困难、保护区的建设与当地社区的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管理模式不清等问题.文章分析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现状,并提出安徽省保护区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李福阳  黄科添  吴儒华 《科技信息》2011,(25):I0385-I0386
本文对防城金花茶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关系现状和矛盾进行分析,提出社区共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背景、意义、程序和过程,讨论了保护区所面临的冲突,分析了社区共管的机制、管理模式、所取得的成效及产生的影响、指出了共管是解决保护与发展矛盾的有效途径,并对今后社区共管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在自然保护区,由于存在土地权属不明确以及在管理中对少数民族为主的地方社区的限制而产生的突出矛盾;事实上地方社区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地方社区应该参与到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活动中.通过对当前普遍采用的"社区共管模式"的实施效果分析,在全面认识和尊重地方社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对于未来保护区社区共管要鼓励地方社区的参与,并加强社区参与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大多是通过政府行政手段抢救性划建的,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保护区内群众的生活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内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的不断增长,自然保护区与区内群众的矛盾已成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的共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在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内实行社区共管实践,把当地社区纳入自然保护区管理,在保护和拯救濒危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解决保护区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矛盾,帮助社区发展生产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有效的措施,走出了一条自然保护与当地社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偏远落后地区自然保护的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实施社区参与共管是一种能够积极解决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之间突出矛盾的管理摸式,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途径。本文就结合青海省大通北川河源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探讨通过社区群众参与资源保护,发展社区经济,减轻对保护区的资源压力,从而促进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和社区群众参与管理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鼠害类型、现状和防治策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座谈、访问和实地考察等形式,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鼠害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鼠害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鼠害治理的原则和方法.三江源地区共分布有啮齿动物31种,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黑唇鼠兔和高原鼢鼠;三江源地区鼠害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其次与全球气温变化、天敌的减少、不当灭鼠方式等因素有关.采取以生态防治为主的生态管理措施是进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鼠害治理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调查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黑熊种群对周边社区的影响,分析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突出矛盾,提出对黑熊进行种群数量调控、社区共管、社区能源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保护区孤岛效应、开展多种经营等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措施,以期缓解社区发展矛盾,使保护区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三江源”地区是中华民族生命和“源泉”.被誉为:“中华水塔”。是我国江河中下游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2003年1月28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标志着我国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建设跨入了新的历史时期。2000年以来.经国家林业局专家组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省林业局的领导和专家多次进行调研.确定玛沁县黄河流域总面积为18.8万公顷确定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5.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态系统最敏感脆弱的地区之一,农村能源是解决该地区农牧业生产、农牧民生活及环境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该地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结合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地域和气候特点,从生态模式的选择、模式建设及其效率分析等方面,论述了农村能源庭院生态模式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PRA调查等方法对安西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周边社区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摸清了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认识程度,基于保护区与社区群众的利益关系,确定了保护区与社区群众和谐发展的关系。针对保护区资源管理与社区经济发展相互间的影响和矛盾,提出了建立社区共管机制,引进社区发展项目,开展社区技术培训、调整居民收入结构,开展科学研究、推行合理的养殖模式,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保护意识等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引入商业机制参与佛坪保护区周边社区养蜂项目的尝试,进而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通过分析认为商业机制引入共管项目是可行的,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它不仅协调了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冲突,提高了社区村民对自然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了社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减轻了社区贫困和资源不可持续利用对保护区所产生的威胁和压力,同时解决了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引入商业机制参与佛坪保护区周边社区养蜂项目的尝试,进而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通过分析认为商业机制引入共管项目是可行的,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它不仅协调了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冲突,提高了社区村民对自然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了社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减轻了社区贫困和资源不可持续利用对保护区所产生的威胁和压力,同时解决了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自然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大娄山脉东侧斜坡地带,面积393465亩,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差,社区人口多,居民经济收入差,社区发展水平低下。区内森林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始终是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所需,常常需要使用自然资源,而且使用不合理或过度利用。保护区面临着如何寻找有效途径鼓励社区居民既能持续利用资源,又能保护那些必须要保护的自然资源。通过四十五年的实践,保护区在资源管理工作中,立足生态保护,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把当地社区纳入自然保护区日常管理,即"社区共管"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发展与资源保护冲突这一两难的困境,实现了社区发展和资源保护双赢的目标,使保护区生态、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自然保护事业成效可观。  相似文献   

20.
广西自然保护区有62处,总面积164.64万公顷,占广西土地面积的6.96%,保护区管理人员约3730人,平均每个自然保护区的49人,高于全国的27.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仅占7-8%,低于全国平均的20.8%,保护区的自然资源遭受破坏严重,基础建设滞后,边界不清,级别不清,经费来源没有保障,开展的多种经营效益差,缺乏社区共同管理,因此,广西自然保护区应该尽快划定四至边界,发放林权林地证,明确行政级别,保障经费来源,改革现有的管理机构,精减低素质人员,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经营项目和社区共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