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心率、血压和人体重心为指标,发现男青年练简式太极拳过程中,人体重心位置下移幅度不明显,各相邻组末动作重心变化值差数的和为零,伴随心率和血压增加.提出简式太极拳中套路结构的空间特征是构成小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并指出练拳时身体重心有规律的轻度波动,导致心血管“按摩”效应,可能是太极拳防治心血管病的运动学机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男性锻炼者练简式太极拳时的身体重心轨迹,发现练拳过程中身体重心位置随各组动作不同而变化,下移幅度不明显,但心率显著增加.本文提出,运动时身体重心轨迹的轻度波动可能是一种太极拳健身的运动学机理.  相似文献   

3.
蕴含哲理的太极拳,无论从身心修炼,还是技击实用,始终都在开合的变化之中.本文从开合之含义、太极拳盘架、技击、呼吸以及劲力发放等几方面阐述了阴阳学说之开合在太极拳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定义了太极拳的核心区域,研究了核心力量理念在太极拳运动中的具体体现.太极拳通过立身中正、气沉丹田和圆裆开胯体现出核心区域的支撑能力和对运动中重心稳定的控制能力;通过中枢神经对核心区深层肌肉的支配控制和呼吸与动作的有效配合,达到增加核心区域肌肉力量和稳固重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太板拳动作缓慢、刚柔兼济、阴阳转换和理气互溶等特点与中小学生在此阶段的心理生理特征不相适应。导致中小学生练习太极拳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而太极操是以太极拳的基本动作为基础,以操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健身运动,它既有操的特点,又有太极拳的韵味,是太极拳和操的有机结合体,能提高中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下一步学习太极拳架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导致膝关节损伤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运动可引起多种膝关节损伤,这些损伤的原因主要与技术动作不规范、股四头肌力量不足、重心过低、疲劳过度有关.笔者分析了这些原因,以期为更好地发挥太极拳的健身作用、防止不必要的膝关节损伤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掩手肱捶"和"云手"是四十二式太极拳中的两个动作,本文以"掩手肱捶"、"云手"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身练习体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对太极拳专家进行相关内容的访谈,对两个动作的动作结构作了分析,又着重以他们的动作用力,身形要求,阴阳结合,虚实变换,艺术审美等方面分别研究了他们的健身价值、技击实战价值、艺术价值等。从而进一步分析阐述了四十二式太极拳中部分动作的实用价值,与此同时也根据研究的结果,对太极拳练习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太极拳中"马步靠"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身练习体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对太极拳专家进行相关内容的访谈,对其动作结构作了分析,又着重以其动作用力,身形要求,阴阳结合,虚实变换,艺术审美等方面分别研究了"马步靠"的健身价值、技击实战价值、艺术价值等。从而进一步分析阐述了"马步靠"动作的实用价值,与此同时也根据研究的结果,对太极拳练习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太极拳中"掩手肱捶"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身练习体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对太极拳专家进行相关内容的访谈,对其动作结构作了分析,又着重以其动作用力,身形要求,阴阳结合,虚实变换,艺术审美等方面分别研究了"掩手肱捶"的健身价值、技击实战价值、艺术价值等。从而进一步分析阐述了"掩手肱捶"动作的实用价值,与此同时也根据研究的结果,对太极拳练习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蕴含中华民族传统的和谐人生哲理,在其动静、虚实、阴阳、刚柔、起落和开合之间,体现了深厚的传统和谐生存心态,完全可以减缓当下人们由于紧张、忙碌、竞争而产生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步法练习中的阴阳理论的探究,把握步法练习的关键,提高太极拳的练习动作规格,增强健身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太极拳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对大学生24式太极拳练习者4个分段中肺的总通气量(v'E)、氧摄入量(V’O2)和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整套太极拳的4段动作组合中V’E,V’O2和V’CO2指标值分别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且呈累积性上升,上述3项指标在太极拳第4段的净增值较大,对肺通气功能的改善和康复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太极拳教学的现状,对结合太极养生功进行太极拳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两者在动作套路和呼吸方式上有着相通之处,在练习中可以互补,结合起来教学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太极拳的动作套路和健身原理,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太极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研究,经过筛选以长度因子(身高、指间距、上肢长、前臂加手长、下肢长、坐高)、充实度因子(体重、克托莱指数、体脂百分比)和围度因子(臀围、小腿围、臂围差)构建现阶段我国太极拳顶尖水平运动员的单项评分表和身体综合评价标准,为我国太极拳运动员早期选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结合国外开合结构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开合结构的基本组成体系、结构选型、开合方式以及受力特点.就开合结构的技术难题以及经济性原则,探讨了开合结构在我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太极操·序     
正太极拳是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而综合创造出的一套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的拳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和中国传统武术的奇葩。太极拳起源于焦作温县陈家沟。2006年焦作市被国家正式命名为"太极圣地"。焦作师专作为焦作地区的一所高等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突出地域文化,彰显办学特色,把研究、传承太极文化作为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7.
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构建合理检索式,以综合评价太极拳对老年人身体机能、心理状态两方面的作用效果。效应量合并结果显示,太极拳运动可对老年人身体机能方面产生显著的中等效应改善效果,其中运动周期>24周、频率≥2次/周及健康老年人和膝骨关节炎患者群体的疗效明显。同时对心理状态方面具有相同的提升作用,但仅发现>2次/周的太极拳运动可显著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太极拳运动可显著改善老年人身体机能与心理状态的效果处于中等效应范围内。建议制定提高身体机能的运动处方为周期>24周、运动频率≥2次/周,对健康老年人和膝骨关节炎患者群体效果较明显。而在改善心理状态方面,除发现运动频率应>2次/周外,无其它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急行跳高这项运动是通过助跑和踏跳.使身体垂直向上跳起.在到达最大高度时越过横杆的一种竞技运动。急行跳高的姿势很多,从剪式发展到滚式和俯卧式,直到后来的背越式.动作结构的不断发展,都是为了用最大的跳跃力越过最大的高度。运动员在跳高中所越过的高度,可以看做是腾起瞬间的总重心高度、腾空中总重心升起的高度和总重心达到的最大高度与横杆高度之差,这三个高度之和。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和汉语都是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文化形式,本文采取了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的动作名称进行了语言学方面的研究,认为:太极拳的动作名称不仅具有四字格形式、简约为美、工整对称等外部表现,更重要的是太极拳动作名称所具有的求气、求道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化的内在追求.汉语赋予太极拳动作名称独特的语言特色,使太极拳具有更多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太极拳运动锻炼对中老年人体质健康的作用,随机选择实验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人,实验组进行太极拳运动锻炼2年以上.测两组体重指数、体质指数、静态心率(HR)、血压、空腹血糖(BS),血脂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过氧化脂质(LPO)等指标.结果显示,太极拳运动锻炼组体重指数、HR、血压、BS、LPO均低于对照组组(P〈0.01);动脉硬化、高血压病、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