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北京天文台Ⅱ型光电等高仪时纬残差异常与地震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延本 《科学通报》1992,37(12):1105-1105
震前经典天文时纬残差出现短期异常的现象,自发现以来研究工作不断深入。现象逐步得到证实和确认,其物理机制及利用经典天测仪器提供短期地震预报信息的可能性也被研究和探讨。目前正在使用的经典天测仪器中,中国制造的光电等高仪具有自动化程度和观测精度高的优点。安装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的一架,周围发生过几次地震,已被证明它的残  相似文献   

2.
目前,日本正在进行一项开发一种采用超导技术的“高技术船”的研究工作。最近,超导技术的发展已使它所研究的许多问题成为自发明晶体管以来的最重大的研究课题之一。这项“高技术船”研究工作是由日本造船促进基金会(JFSA,会长是Yohei Sasagawa)发起的。现在研究小组已有把握地认为,有可能制造出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重量轻的超导电磁推进系统,并  相似文献   

3.
C_(60)是近年来发现的碳的第三种稳定的同素异形体,由于其独特的性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例如:C_(60)的制备、C_(60)的结构研究、掺杂C_(60)超导体和C_(60)单晶的生长等。当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但是,由于迄今所生长的C_(60)单晶尺寸都不够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某些工作的开展,例如C_(60)单晶的电学和光学特性等的研究。 我们曾专门设计、安装了双炉单温度梯度生长炉、双炉双温度梯度生长炉和“提拉”汽相法生长C_(60)单晶的装置,生长出高质量大尺寸的C_(60)单晶,其线度在2mm左右。这就为C_(60)单晶特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此外,我们还专门设计制造了一个特殊的电测量装置,以便进行电导和介电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黄宏嘉 《科学通报》1959,4(11):359-359
1959年是卓越的俄国科学家、无綫电的发明者,亚历山大·斯捷潘諾維奇·波波夫誕生的100週年。从1895年波波夫发明世界上第一架无綫电收发报机起,这64年以来,通訊技术有着巨大的成就和发展,从同軸电纜、微波中继发展到今天的毫米波段H_(01)型波导传輸。在紀念波波夫誕生100週年的日子里,让我們介紹一下苏联在H_(01)型波导传輸研究工作中的巨大貢献,和H_(01)型波导传輸研究中的主要科学问题,用来表达我們对波波夫誕生的国家——伟大的苏联的无限热爱和崇敬。  相似文献   

5.
近20余年来,随着世界性都市化(Urba-nization)进程的加速,应用地质学中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城市地质学(Urban geology),就应运而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短短的一二十年内,世界范围内已有相当大的一批地质工作者从事城市地质研究;在我国,十几个大城市目前正在开展城市地质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在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1974,19(9):417-417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光电等高仪(Ⅰ型),由南京天文仪器厂与兄弟台站协作于1971年制成,1971年10月在我台安装调试,于1972年4月开始进行正常的连续测时测纬工作。现在分析1972年7月—1973年6月一年的仪器工作状况和观测结果,并对本仪器所能达到的精度进行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朱镛 《科学通报》1981,26(13):783-783
的介电色散互相对应,α-LiIO_3是对介电色散和电流弛豫都作过细致研究且符合(1)和(2)式的少数这类晶体之一。但从弛豫电流测得的α(记为α_i)和由介电色散测得者(记为α_(?))不同。由于两者是对不同样品测的,而α-LiIO_3实验参数又往往是结构敏感的,无法判  相似文献   

8.
《科学通报》2021,66(17):2093-2094
正有机、有机/无机复合光电器件近年来发展迅猛,并且已经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在信息显示领域(如可折叠柔性显示屏)和新能源领域(如太阳能电池)应用广泛.中国学者在此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集中展示该领域的发展,《科学通报》组织"光电功能材料和器件专题",邀请国内专家和学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撰写文章,对光电材料和器件的发展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该专题共包含10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知力之友     
机电部上海材料研究所的凌霄读者来信询问,世界上最早的正规雨量观测仪器是不是本刊1999年第2期“天气预报的发展进程”一文中所示的“乾隆庚寅五月造”测雨台。现就该问题做以下说明。 据《后汉书·礼仪志第五》记载,早在东汉时,官方就曾命令下属行政机构上报降雨量,推想一定要有统一的测降雨量仪器,只是没有记载下来。关于测量降水的最早的明确记载,见于公元1247年南宋秦九部(公元1202-1261年)所著的《数学九章》,这说明至少在南宋时已经有了测量降雨的具体方法。在1442年(明正统7年)已  相似文献   

10.
杨连贵 《科学通报》1957,2(8):256-256
目前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仪器及器材的不足。这问题如不能适当地加以解决,势必影响研究工作的展开,阻碍科学事业的发展。据我个人粗浅的了解提出下列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1959,4(20):706-706
紅外光譜仪用于記录物貭的紅外吸收光譜,可以鑑别其分子結构,它是物理学、化学特別是高分子化合物上作分子結构研究的主要和广泛应用的仪器。此外,它还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展,在工业先进的国家,这种仪器已成为有机化学工业(石油、塑料、橡胶、制药等)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現代化工具。它不仅能測定物貭在工艺过程中成分上的变化,而且能表示出其結构上的变化,为一般的化学分析方法所不及。世界上只有工业先进的几个国家制造自动記录紅外光譜仪。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提出了光、机、电全面結合的紅外光譜仪研究試制工作。仪器設計采用了現代的双光路比較法原理。光学系統参照一些国际現有仪器  相似文献   

12.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科学实验室主任迈克尔说:“许多人已预料;到1990年初,计算机硅技术发展的黄金时代将要结束。”要继续提高计算机的运转速度,降低计算机的价格,就必须要寻求新的技术。研究者已经在各个领域从事研究,有些研究工作真是不同寻常的,例如:用光线代替电流的计算机;温度下降到绝对零度的计算机;用细菌结构制造的计算机。研究工作的重点是增加计算机的功能和提高计算机的运转速度,目前使用的计算机还不适应人工  相似文献   

13.
何泽慧 《科学通报》1957,2(2):43-43
原子核乳膠是原子核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採测器的一种。苏联、英国、美國和其他国家郡已經制成了原子核乳膠,但制造的过程並沒有發表。为了要发展我國原子核物理学,需要各种必要的仪器,因而制造原子核乳膠也是必需進行的工作。我們根据少数前人提供的線索,对原子核乳膠制备过程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对于制备过程中的規律得到了新的結果,可以重复地制造出一般品質同原子核物  相似文献   

14.
石墨炔是由二炔键将6个苯环共轭连接形成的具有二维平面网络结构的全碳分子,其sp与sp2杂化态的成键方式决定了它的独特分子构型,使其具有优异的电学、光学和光电性能,在信息技术、电子、能源、催化以及光电等领域具有潜在、重要的应用前景.自2010年被成功合成后,石墨炔的研究吸引了不同领域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已经在石墨炔的理论预测、合成方法及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使石墨炔研究稳定地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时期,并正在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和领域.本文总结了石墨炔近3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描述了石墨炔的电学、电化学和催化性质及功能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含浓度极化层的三相非均匀体系的介电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孔双 《科学通报》1996,41(17):1583-1587
对于由具有不同电性质(如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相组成的非均匀体系,介电测量以及基于适当的物理模型的介电解析,提供了获得体系内部各组成相和反映体系构造信息的独特的研究方法。实际中的大量例子:如乳状液、细胞悬浊液等球型分散系的介电行为,已被很多研究者在Maxwell-Wagner的界面极化理论基础上成功地解释了。近年来,作者关于平面多相体系的介电理论及解析方法的系列研究,为讨论膜/溶液体系的物理化学过程以及膜的构造和机能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提出的浓度极化层(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layer,CPL)的介电理论给出了CPL的频率域的介电谱。鉴于化学中的大多数实际体系是CPL与其他相构成的非均匀体系,这类体系的介电解析在理论及实际上都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CPL与在荷电膜/溶液界面出现的异常电现象如整流、振荡现象密切相关.本研究对由两种溶液相和夹在这两相中的CPL构成的三相层状体系:溶液(Ⅰ)/CPL/溶液(Ⅱ)进行了模型化,并在浓度极化的介电理论基础上对该体系的介电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CPL的两个重要参数:厚度及电导率的变化对整个体系的介电弛豫的影响以及该体系产生介电弛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碳化硅(SiC)陶瓷材料具备优异的力学、热学、光学性能,在国防工业和国民生产中应用广泛.然而,传统陶瓷成形工艺在制备复杂SiC构件时面临周期长、成本高、复杂结构成形难等问题.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理论上可成形任意复杂结构,为复杂陶瓷构件的制备提供了有效手段,目前SiC陶瓷增材制造已成为本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SiC陶瓷增材制造的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详细论述SiC增材制造的原料设计与制备方法、工艺与装备、后处理技术、模拟仿真、性能评测及典型应用等内容,并对SiC陶瓷增材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有关三价稀土离子在玻璃中的螢光光譜的研究工作以往只有极个別的报导。最早研究的是pr~(3 ) Nd~(3 )激活发光玻璃。以后Deutschbein測定了个別稀士离子在玻璃中的萤光,所得結果和鑭系离子在晶体中发光情况很不一致。因此鑭系离子在玻璃中螢光光譜至今还不够清楚。近来为了制造閃爍玻璃,对Ce~(3 )在不同基貭玻璃中的发光作了較詳  相似文献   

18.
目前,无论在苏联或者在国外,对于计算装置和情报机的研究都给以很大的注意。这些机器可以代替人来完成许多需要花费大量脑力劳动的过程。苏联科学院有许多机构,其中包括电模拟研究室,正在研究这些问题。电模拟研究室目前正在进行制造试验型情报机的准备工作。这台情报机具有十亿个二进位数的快速“记忆”。根据意图,这台机器将会以极快的速度实现许多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参看下面的机器原理方块图)。  相似文献   

19.
《科学通报》1955,(7):44-44
一、中国科学院在院务委员会下设学部,分工进行学术领导。二、学部按学科分别领导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馆、台、独立研究室)及学部所属的专门委员会、专门小组和调查队。三、学部的任务: (1) 了解与本学部有关的各门科学技术的全面情况和发展趋势,研究并解决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上的各项学术问题; (2) 在院务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指导本学部各研究机构制定年度计划、五年计划、远景计划、某些学科的发展计划和临时性的重要科学工作计划,协助院外有关的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和产业部门发展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学部  相似文献   

20.
传导速度特别高的对虾大神经纤维研究工作的由来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生理科学工作者范世藩早在60年代初就已从事对虾大神经纤维生理和结构的研究工作,他和他的同行发现了对虾的超高速神经纤维,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近年来,他在对虾大神经纤维电活动机制的研究方面又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对虾大神经纤维研究工作的由来和发展作了介绍,它有助于读者了解对虾大神经纤维生理和结构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