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姚腾霄 《科技资讯》2008,(7):173-174
本文在全面把握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北京民营企业在创意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全面把握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北京民营企业在创意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姚腾霄 《科技信息》2008,(9):149-149
本文在把握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北京民营企业在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优势与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北京民营企业在创意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姚腾霄 《科技信息》2008,(5):317-317
本文在全面把握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北京民营企业在创意文化产业的重点行业及聚集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并对北京民营企业在创意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姚腾霄 《科技资讯》2008,(8):187-188
本文在全面把握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北京民营企业在创意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进行了分析;还分析了北京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北京民营企业在创意文化产业中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发展方式的推动下,取得了不俗成绩。从总量上看,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十五"期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10%;"十一五"期间又提高到12%,以此推算,预计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十二五"末有望达到15%。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本刊将从第6期开始,对北京在对传统文化资源、传统农业资源及工业遗产资源的创意开发中的做法和经验分别进行介绍,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万年红 《科技信息》2011,(34):49-49,51
创意文化发展研究是发展温州区域文化、提升温州软实力、服务温州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论述了民营企业产业结构大调整时期温州创意文化发展背景及研究意义;以影视动画产业为温州创意文化的发展方向,介绍了发展温州创意文化的新思路,重点分析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温州创意文化发展对促进温州市、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时间不长,却引发全世界关注,不少国家和地区将其作为战略性产业,积极采取政策措施推动其发展.本文参考欧美、上海等地文化创意产业指数及多位学者的实证研究,结合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构建符合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支撑条件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16个区县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条件进行定量评价,将其划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弱四个等级,并对每一级别区域支撑条件进行评价,指出未来工作方向:支撑条件好的区域,加强创意人才吸纳力度,增强对外沟通能力,建设国际化区域;支撑条件较好区域,依托政府支撑较强优势,重点提高科研行业就业,打造皇城文化品牌;支撑条件一般区域,发挥对外沟通较强特点,全面提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条件;支撑条件较弱区域,凭借环境优美,把握轨道交通发展契机,错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台湾、上海、北京等地文化创意产业机构设立、基地建设、政策扶持、成果等情况进行比较,结合《福州市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探讨外地经验对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科技智囊》2013,(3):60-71
文化创意产业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抓手,是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的重要推动力。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北京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打造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面对国内外新的形势、新的环境,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克服劣势,抓住机遇,实现了稳定增长,保持了北京第二支柱产业的位置。产业内各个行业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整体结构呈现稳中调整的特点。功能核心区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给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新机遇。按照杭州市对创意产业行业代码的归类,拱墅区已有2331家文化创意产业企业,拥有己初具规模的LOFT49、唐尚433、A8艺术公社和乐富·智汇园等5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涉及文化艺术、影视传媒、信息软件、产品设计、建筑景观设计、咨询策划、时尚消费等多个行业。目前,在杭州积极打造“全国创意产业中心”之际,拱墅区已经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区域经济整体规划,积极调研,大胆创新,探求适合拱墅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道路,结合自身优势,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文化设计等创意产业,形成拱墅创意文化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2.
近日,市政协副主席张和平率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一行,考察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在参观了基地电子竞技中心、动漫中心、数字交易中心、测试推广中心后,他对基地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北京作为国家首都,科技、文化和智力资源丰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前景广阔,要大力推动游戏动漫等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科技在文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文章在剖析湖南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基本态势及其与北京、上海等地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方略上的异同的基础上,从大园区集聚建设、大项目支撑发展、大企业引领带动、大协作推进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湖南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英语文化创意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和变革,各类英语文化创意产品形态也日益多元化。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英语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影响,总结了新媒体时代下英语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多样化产品的变化,提出了新媒体时代英语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不仅能够拓展英语教育的应用场景,同时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主要城市创意产业保持平稳发展2016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国主要城市创意产业发展虽有所放缓,但相对整体经济而言,各地创意产业仍在城市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北京在"十二五"时期巩固了文化产业的支柱性产业地位,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文化中心城市建设,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十三五"期间,北京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发挥着不可替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需要全球舞台截至2009年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连续6年稳步增长,不仅巩固了自身在首都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而且显著增强了北京的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推进了创新型城市建设,有力促进了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据统计,2004年至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实现产业增加值613.6亿元、700.4亿元、812亿元、992.6亿元,占当年GDP的10.1%、10.2%、10.3%和10.6%,比重逐年提高,年均增速17.4%。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达到30个,实现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所提出的"到2010年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力争达到30个"的工作目标。此后近两年时间,北京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数量没有发生变化,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也不会再认定新的市级集聚区,这点可以从前几年上海停止认定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做法得以印证。总的来说,近年来北京文化创意产  相似文献   

18.
作为大数据的3个基本特征,容量大(Volume)、速度快(Velocity)和多样化(Variety)已成为业界的基本共识。大数据技术的一系列优势已经显露无疑。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已成长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但其进一步发展还有赖于大数据及其技术的支撑。在理论上,大数据及其技术特点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特性相契合。在实践中,一些文化创意产业类的重点企业已经率先运用大数据促进其业务发展。北京的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应积极利用大数据及其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全面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决定》还特别对北京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的作用,这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王献东 《太原科技》2007,(12):46-47
介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点,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和人力资本的概念,指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