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12月6日至8日,南极乔治王岛因天气突变,韩国考察队先后有两艘小艇共8人遭遇暴风雪袭击遇险,多国考察站和考察舰船、飞机,进行了一次陆、海、空联合大搜救……  相似文献   

2.
正2013~2014年冬季,美国遭遇强大北极冷空气,大部分地区出现罕见酷寒天气,多地遭遇20年来创纪录低温,全美交通陷入严重混乱,高速公路封闭,航班延误或取消,一些城市几乎陷入瘫痪……不仅是美国,俄罗斯、蒙古、中国、日本等多国的一些地区也都陷入严寒之中。"前所未见"的寒潮似乎给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遭遇了50年不遇的罕见雪灾,低温、雨雪加冰冻所造成的影响让人们始料不及。与此同时,人们注意到,新年伊始,雪灾天气也席卷了北美、中东和欧洲等许多地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遭遇了50年不遇的罕见雪灾,低温、雨雪加冰冻所造成的影响让人们始料不及.与此同时,人们注意到,新年伊始,雪灾天气也席卷了北美、中东和欧洲等许多地区.是什么原因让全球各地雪灾频仍?这究竟是一种巧合,还是有着内在的联系?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气象局的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5.
巨大的摧毁力雪崩,白色的恶魔,不知吞噬了多少无辜的生命。1962年,在秘鲁瓦斯卡兰山上,一个超过300万吨的雪团以势太可挡之势从天而降,在短短几秒钟内就吞噬了八个大村庄,许多人被活埋而丧生1991年春天,云南西北部传出了噩耗,由17名运动员组成的中日联合登山队,在梅里雪山遭遇雪崩袭击,全军覆没,无一生还,原来那一天,队员们在离峰顶不远处遇上了暴风雪的阻挡,不得不停下来,在崖边扎营等待天气变晴后再继续前进.谁知那场暴风雪已下了整整3天,疏松的新雪堆积在早已冰冻硬结的雪坡上.新、旧雪之间产生了一个隐秘的滑动面。在…  相似文献   

6.
视野     
<正>发现幽灵船1901年10月,"A·J·戈达德号"轮船遭遇风暴,在育空河(流经加拿大育空地区和美国阿拉斯加州,最终注入白令海)上失踪,从此下落不明,直到2008年7月,它才被发现直立于育空地区的一  相似文献   

7.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周期性太阳辐射下降会在北美和欧洲部分地区引发异常寒冷的冬季气候。这项发现不仅能改善长期气候预测,还有助于各国对暴风雪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长期以来,科学家就发现,太阳辐射有11年的周期,期间测量到的太阳表面黑子的辐射量升到最高之后会下降,但要证明此现象与天气有关却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8.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周期性太阳辐射下降会在北美和欧洲部分地区引发异常寒冷的冬季气候.这项发现不仅能改善长期气候预测,还有助于各国对暴风雪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长期以来,科学家就发现,太阳辐射有11年的周期,期间测量到的太阳表面黑子的辐射量升到最高之后会下降,但要证明此现象与天气有关却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9.
寒潮     
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灾害性天气,随它而来的是气温骤降,寒气逼人,北风呼啸,冰天雪地的天气,带来的是强降温、冻害、大风、暴风雪等气象灾害。寒潮直接影响农业收成、交通运输、电信通讯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例如,1983年4月25~30日受强寒潮的影响,我国从北到南22个省(市、自治区)766个县(市)6100万亩农田遭受严重冻害,其中成灾3200万亩,绝产354万亩。据不完全统计,共倒塌房屋400多万间,死亡1500人,死亡大牲畜13万多头。黑龙江西部地区遭受百年罕见暴风雪袭击,大雪伴着12级大风,造成工业重地齐齐哈尔市及周围十几个县市一度停水、停电、停产,全省直接经  相似文献   

10.
近30年我国干湿状况变化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尹云鹤  吴绍洪  郑度  杨勤业 《科学通报》2005,50(15):1636-1642
以全国616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的气象数据为基础, 应用修正的FAO-Penman-Monteith最大可能蒸散模型, 计算近30年的最大可能蒸散和干湿指数; 分析降水量、最大可能蒸散和干湿指数的变化趋势及年代际距平变化, 研究我国近30年来干湿状况变化的区域差异. 结果表明, 各要素的变化趋势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 年代际变化明显. 近30年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 最大可能蒸散和干湿指数呈减少趋势. 说明我国大部分地区近30年来湿润程度有所增加, 在新疆北部和藏东川西滇北地区变化趋势显著. 我国地理环境复杂, 全国的平均状态掩盖了区域间的差异, 在研究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时应分区域描述. 分析区域的干湿状况必须综合考虑水分的收支.  相似文献   

11.
一望无际的宇宙空间,不断运动变化的天体,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奇观。今天,人类的伟大科学成果,不断深化着对这些奇观的认识。火星上的强暴风雪最近,美国科学家们认为,在火星上也有强暴风雪,但它不同于地球上的暴风雪,而是二氧化碳冻结而形成的。这是分析"水手9号"宇宙飞船拍  相似文献   

12.
每隔2~7年,赤道大部分地区、东南亚和南美洲西部地区的气候就会出现异常:一些地区变得干旱无雨.如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东部、南美洲东北部、非洲的合恩角、东非的马达加斯加,也包括南亚次大陆的北部地区;另一些地区则暴雨成灾,如赤道太平洋的中东部地区、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和东南部地区、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等地区.  相似文献   

13.
迎战暴风雪     
暴风雪突袭南方电停了水断了高速公路成了冰路车站里拥挤着几十万想回家的人据说是拉尼娜现象是五十年不遇的天灾面对暴风雪人们没有害怕没有慌乱只有勇气和勇敢总理在各个灾区奔波指挥电工用热血融化着寒冰56个铁路人手拉手走完了85h的车程最可爱的人总是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用  相似文献   

14.
董自鹏  余兴  李星敏  戴进 《科学通报》2014,59(3):306-316
利用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数据探讨了2000年3月~ 2012年2月陕西省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的时空变化趋势及成因. 结果表明,在地形因素和局地源的共同影响下,关中盆地、安康和汉中是陕西AOD高值区,除上述地区AOD在上升外,陕西大部分地区AOD在下降. 陕西气溶胶波长指数(α)分布与植被覆盖情况密切相关,地面扬尘是粗模态气溶胶的重要来源,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上升和沙尘天气的减少使秦岭以北地区粗模态AOD逐年递减,而人类活动导致陕西林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细模态AOD的上升. 随着细模态AOD上升和粗模态AOD下降,人类活动对气溶胶影响日益突出,陕西地区气溶胶类型正逐渐向城市工业型转变.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头生活在6900万年前、体长超过9米的鸭嘴龙的化石,它属于此前未知的一种鸭嘴龙。当时,这种长着几百颗牙齿(帮助它们咀嚼粗糙植被)的素食恐龙成群栖息于今天阿拉斯加所在地(当时的阿拉斯加北部气候较温暖,被森林覆盖)。它们可能主要靠后肢行走,但也可能用四条腿行走。从化石出土情况判断,这头鸭嘴龙可能接连数月生活在黑暗中,最终可能因遭遇暴风雪而亡。  相似文献   

16.
对于地球气候的未来而言,不管全球变暖的典型模式预示着什么,有一点是肯定的:全球变暖永远也不可能使冬季消失,对于热带以外的地区来说尤其如此.从今年初巴格达的飘雪天气到中国的特大暴风雪,过去的几个月见证了各地的反常天气.  相似文献   

17.
正南极和北极地区,大部分终年为冰雪所覆盖,自然环境恶劣,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也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南北极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其特有的生态环境,突出了极地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与地位。1在北极地区,最近几十年发生  相似文献   

18.
2001年的冬天,是野马放归后经历的第一个冬天.12月下了一场大雪,新疆遭遇了10年来气温最低的一个严冬,部分地区的气温下降到零下35摄氏度,甚至达到零下40摄氏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数据探讨了2000年3月~2012年2月陕西省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的时空变化趋势及成因.结果表明,在地形因素和局地源的共同影响下,关中盆地、安康和汉中是陕西AOD高值区,除上述地区AOD在上升外,陕西大部分地区AOD在下降.陕西气溶胶波长指数(α)分布与植被覆盖情况密切相关,地面扬尘是粗模态气溶胶的重要来源,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上升和沙尘天气的减少使秦岭以北地区粗模态AOD逐年递减,而人类活动导致陕西林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细模态AOD的上升.随着细模态AOD上升和粗模态AOD下降,人类活动对气溶胶影响日益突出,陕西地区气溶胶类型正逐渐向城市工业型转变.  相似文献   

20.
张冬峰  高学杰 《科学通报》2020,65(23):2516-2526
基于一套RegCM4区域气候模式动力降尺度试验结果,进行了中国及不同分区在21世纪不同时期, RCP(典型浓度路径)4.5和8.5两种排放路径下的气候变化集合预估.试验中RegCM4在5个不同的CMIP5(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全球气候模式分别驱动下运行,水平分辨率为25 km×25 km.分析表明:未来中国范围内平均地面气温将普遍升高,其中冬季(12~2月)的青藏高原和夏季(6~8月)的西北干旱区升温幅度最大;相应的气温极端气候事件指数TXx(日最高气温最大值)和TNn(日最低气温最小值)升高.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季降水将增加,西北干旱区增加幅度最大,仅在云贵高原部分地区出现一定减少,模拟间一致性在中国北方较好;夏季降水在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东北北部和黄淮增加,其他地区变化较小或略微减少;集合预估的日最大降水量(RX1day)在全国将普遍增加;连续无降水日数(CDD)在中国北方以一致缩短为主,南方则有所延长.相对于当代参照时段(1986~2005年), 21世纪中期RCP4.5和8.5下全国年平均气温分别上升1.6和2.2°C,降水分别增加4%和5%.各要素变化均随时间推移而增大, 21世纪末期两种排放情景下全国年平均气温分别上升2.4和4.6°C,降水分别增加5%和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