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人们普遍对中国—东盟的经贸关系持乐观态度。中国—东盟的经济贸易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依然处在较低的经贸水平。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应进一步加强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与东盟各国发展经贸往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广西应该采取加强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关系,与东盟各国发展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各国发展水平不同,在世界产业链中的位置不同,各国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和利益诉求也就有所不同,彼此经贸关系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中越贸易在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两国贸易额约占中国和东盟贸易总额的20%,中国已是越南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投资国。但是中越贸易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盟携手: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组建奠定了基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组建依赖于双方经济依存的不断增强、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以及来自中国与东盟各国外部的挑战;而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组建进程中须解决主导权问题、自由贸易区机制问题、有机协调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发展合作问题以及南沙群岛问题。  相似文献   

4.
东盟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10个国家,是东南亚最重要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东盟地区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由于东盟各国基本都采取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所以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对外开放后,与东盟的经济交往逐步增长,东盟成为我国的重要经济伙伴。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1990年以来,中国—东盟贸易额以年均约18%的速度递增,东盟一直稳居中国第5大贸易伙伴地位。2003年,双边贸易额达782亿美元,2004年双边贸易总额首…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发展,双方在电子领域的合作将大大加强。中国和东盟各国在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紧密程度相当高,双方进行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优势互补的产品将给双方带来双赢的局面。文章就双方目前在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扩大中国和东盟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徐红磊 《科技信息》2007,(34):166-166,20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这一新概念的出现还仅仅只有五年时间,但它如今所带来的震撼性影响力是当初的设计者所没有想象到的。现在,由我国联手东盟十国组成的自贸区已启动了全面建设进程,引人关注的是,这一自贸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被称为未来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我们在加快开放步伐中正创造着东亚发展的崭新格局。根据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与东盟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就主权,互利性,存在差异、摩擦和矛盾等进行分析。并就贸易的增长、贸易结构进一步合理化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东盟各国计划仿效欧盟货币统一的做法,提出成立单一货币的设想。泰国财政部长在1997年9月中旬的东盟财政部长会议中作出上述提议,并呼吁将这项设想列入1997年年底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东盟领导会议宣言“2020年蓝图”之中。“2020年蓝图”是东盟整体发展长期政策的方针,预料泰国提倡的东盟设立统一货币设想,将成为蓝图中的一项重点。东盟预计在2003年实现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的计划,继贸易之后将会陆续出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了广西同东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和融合.在这个充满多元文化碰撞、经济贸易自由的背景下,广西的体育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受到来自东盟各国体育文化的挑战.分析了广西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建议如下:广西体育产业应加强与东盟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同时提高体育产业的科研创新能力,壮大体育产业管理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发展越来越深入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随着中国和东盟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和东盟的贸易伙伴关系也不断加强。而云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和东盟贸易的枢纽站。故而研究云南和东盟的外贸现状、有利条件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统计数据,对云南和东盟的贸易现状进行了描述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云南和东盟经济发展和未来相互贸易的前景进行政策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0月7日召开的东盟首脑会议宣布,将于2020年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这是东盟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大步骤。此前,东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是建立较为统一的东盟大市场,其主要手段是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宣布建立的经济共同体实质上有两大目标,一是要建立一个统一大市场,这是原有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基本目标;二是要将东盟建设成为一个统一的生产基地,这是此次合作宣言的深层意义所在。也就是说,东盟的经济合作将在市场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促进产业合作的方向发展。为此,东盟在其建立经济共同体的行动计划中,一方面继续强调并充实市场整合…  相似文献   

11.
云南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扮演着中国与东盟各国开展双边贸易的重要角色。近年来,在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特别是伴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质性进展,云南与东盟十国双边贸易发展迅速,同时也显示出贸易发展不平衡、区位优势尚未充分体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5月19日~20日,俄罗斯与东盟峰会在索契召开。这是俄罗斯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20年来的第三届峰会,东盟各国主要领导人云集于此,共同发表了《索契宣言》和"俄罗斯与东盟2016至2020年发展合作综合行动计划"。俄罗斯与东盟关系走过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曾经以军事和政治因素主导,今日又以经济和贸易驱动,进而成了务实合作的伙伴。东南亚:从冷战"平衡器"到亚太伙伴东南亚扼亚太要冲,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战略位置十分重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东南亚疫情的发展,各国的应对也随之改变,影响了政策稳定性,导致企业投资出现不确定性。相应地,各机构对东南亚经济增长的预测也做出了调整。当前,东盟已经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从经济和外交层面看,应重点关注东盟地区。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因此,我们既需要逐步跟踪分析地区经济增长态势,也需要据此分析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走势。  相似文献   

14.
战场变市场     
10月底,“中国和东南亚关系”首届学术讨论会在泰国旅游胜地普济岛召开,组织者是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所,与会者包括东盟各国及中国的国际问题专家和学者。会议着重探讨了柬埔寨战争后东南亚局势的前景,以及中国与东盟未来关系的发展。专家们一致认为,东南亚正处于转折时期。随着柬埔寨问题政治解决的前景日趋明朗,不少国家已在考虑战后印支的重建问题。西欧及东盟一些国家正着手与印支国家发展贸易,日、美也跃跃欲试。东盟国家有意于发展与印支各国的经贸关系,化战场为市场。不过,要实现这一转折,关键在于越南尽快从柬埔寨撤军。  相似文献   

15.
刘珊 《科技信息》2011,(12):83-84
本文主要首先是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出口产品相似指数对中国与东盟之间农产品贸易竞争性进行了分析;其次利用贸易互补指数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构表明:中国与东盟农产存在竞争关系,但是贸易互补指数在增加,这说明中国与东盟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专有化程度和市场的细分正在不断地增强。  相似文献   

16.
孙妙青 《科技信息》2013,(11):296-297,329
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由于具备良好的经济贸易基础,其现代物流系统对当地经济发展起重大的作用,而区域内物流园区的良好规划和发展将保障着整个地区的物流的有效运作。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物流园区发展背景、趋势以及规划和运营模式等现状,重点提出了对珠江三角洲物流园区总体规划以及在区域合作运营方式的建议,以便更好的促进该地区的物流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1月4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框架协议”探讨的是到2010年未来8年内,中国与东盟贸易与投资机会存在与发展的空间,从而为在这一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准备。东亚经济合作还处于接触、研讨阶段自由贸易协定(FTA,FreeTradeAgreement),是指与贸易对象国或经济体之间就相互撤消关税、消除数量限制等贸易壁垒问题签署协议,但实际上协议内容往往涉及需在经济体之间进行政策协调的广泛领域,包括投资、服务、知识产权、解决贸易纠纷等。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于1996…  相似文献   

18.
东盟成立于1967年8月8日.对于东盟成立的原因,学术界一直没有一种统一的看法.在冷战的国际政治背景下,东盟的成立既有应对外部环境威胁的考虑,又有发展经济、维护民族独立和巩固政权的共同利益.而这一形成过程是东盟各国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讨价还价的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与东盟在贸易投资及经济合作机制等方面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正逐步转变成一种稳定、全面的区域经济合作关系。现阶段,客观、系统的研究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有助于理顺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与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调整方向,为构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研究体系迈出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逐步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本文分析了我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并探讨了产业内贸易的动因和制约因素,并对如何加快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