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清朝同治年间的西北回民起义中,李得仓率领“南八营”起义军转战于陇东南一带抗击清军。最终由于形势所迫,接受招抚,客观上达到了维护民族权益、削弱封建专制压迫的目的。李得仓成为地方官员之后,向清延争取回民的正当权益,促进回汉团结,支持民族宗教事业,为近代张家川地区的社会稳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李得仓,不仅有助于客观看待回民起义尤其是对研究近代张家川的形成与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由于相同的宗教信仰,回民汉语方言和维吾尔语中都存在着大量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文章从借词进入借入语后在语音、词义、语义等方面的不同发展变化,尤其是在词义、语义方面的变化,比较了相同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进入回民汉语方言与维吾尔语中的不同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3.
晚清咸同之际的回民起义是在传统社会面临转型使命却又背负着巨大的人口压力的背景下发生的,是当时西部各种社会矛盾综合作用的产物。本文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从比较研究的角度,认为清初以来的云南、甘肃回族社会,在文化同一性的前提下,基于具体的社会环境不同,其发展历程及指向不尽一致;清政府在甘肃、云南的统治政策使上述指向的差异更加明显;回民起义前,云南、甘肃两地回族与汉族的关系日形紧张,矛盾的一面日渐发展。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的作用于回民起义,使云南、甘肃回民起义外在的历史面貌表现出众所周知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晚清云南、甘肃回民起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杜文秀起义与甘肃回民起义是有别于农民起义的一种斗争类型,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内涵;近代以来后人对回民起义的反思并没有到位,回民起义事实上是当时当地社会矛盾综合作用的产物;因此,采取新的研究视角,拓展理论视野,突破原有的研究理论框架,回民起义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湘西三二事变是当时复杂的政治、经济、历史、社会心理、民族以及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民党政府对外界遮蔽事变真相,纵匪为患,造成湘西社会严重失范。对这一事变的反思提示,制度整合和道德整合是维系一个良序社会的基本要素,两者不可或缺和偏重。  相似文献   

6.
张瑞彬 《科技信息》2013,(5):195-196
鸦片吸食泛滥曾是近代陕西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鸦片的种植和吸食可谓"触目惊心"。陕西的鸦片问题起源于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活动,后因近代中国军阀割据的政治形势及其统治、反动政府不顾人民死活的横征暴敛、当时的社会风尚及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使得鸦片吸食给近代的陕西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大量吸食鸦片给陕西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使陕西经济走向畸形、抗灾能力大大减弱,社会风气也日益败坏。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陕西地区适应小农经济的水利设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同时,为了对抗日益干旱的自然环境,当时一些著名的农学家提出卓有成效的水利理论,例如徐光启的旱田用水五法,王心敬的井利说。这些理论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推广,在陕西地区得到了实际应用,建造了大量的井灌、涝池,并对小河流进行大量的开发利用,改善了农田状况,解决了旱季用水困难的问题,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之所以陕西地区在明清时期大量发展小型水利设施,和当时陕西的政治经济、自然地理是有着分不开的关系的。明清时期陕西地区的劳动人民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了小型水利设施,使得水利工程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甚至一直使用至今。  相似文献   

8.
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掌握广西实权后,采取了一些促进广西社会发展的措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时值日本展开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广西实力派一改过去保境图存的主张,与粤系陈济棠联合发动事变,逼蒋抗日。两广事变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也是两广地方,尤其是广西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毛泽东称之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事变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它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反映,是中国革命、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解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日益高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巩固的阶级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们西北大学是西北地区成立较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初创于1912年。由于民国前期陕西地区频繁的政治动乱,以及财力物力的限制,西北大学曾两次停办。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地区的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等高校迁来陕西组成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正式改为现名。因此,论初建,西北大学已届75年;论重建,西北大学至今已度过了50个春秋。  相似文献   

11.
中亚东干人的语言“是百年前地道的陕甘方言”;有些语音及口音与今天陕西关中一带甚至宁夏回民的口音一模一样。在翻译东干语 (或研究东干文化 )时要注意遵循历史上约定俗成的、传承下来的思维规则 ;要把语音和语义结合起来。正确的翻译 (或研究 )对促进民族、地区间文化交流及扩大对外开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主是张学良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其现代民主意识更与西安事变共始终,成为影响西安事变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重要因素。尽管西安事变的结果基本满足了张学良改组国民政府、政治自由、保障民主权力以及停止剿共、联合抗日政治诉求,但其现代民主意识中封建传统观念这一局限性,又令人不无遗憾。  相似文献   

13.
云南回族档案史料是以回族为主的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其种类可分为铜牌、碑记、墓志、匾联、谱牒、文告、印信等,各类史料的形式、内容、价值又各有特点。近30年来,对回族碑刻、家谱、印章、回民起义史料的开发利用取得了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中期沙俄征服吉尔吉斯人之后,将大批俄罗斯、乌克兰农民迁入吉尔吉斯地区.19世纪70、80年代中国西北陕甘回民起义失败后逃入中亚东干人和一部分被迁入中亚的德意志人最终也大部分在吉尔吉斯北部定居下来.大量移民迁居到吉尔吉斯北部地区改变了吉尔吉斯斯坦民族成分和物质文化的构成,打破了吉尔吉斯旧的社会结构,改变了吉尔吉斯斯坦的民族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人口城镇化的发展与预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陕西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历程 ,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城镇规模等级、空间分布、职能结构和城镇化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 ,分析了陕西人口城镇化的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 ,采用多种定量方法 ,对陕西城镇化人口进行了预测。最后 ,就城镇化发展战略、城镇主导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投资体制改革、户籍制度及社会保障等方面 ,提出了陕西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代回族报刊的创办作为近代回族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提出了诸如救国、救教、兴族等主张,反映了中国社会变革时期回族大众的觉醒与自强。民国年间,大批回族知识分子在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后,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与发展回族新式教育的新途径。其中。兴办进步团体、创办各类刊物成为主要的宣传途径。在回族开明人士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下,建立了许多文化教育团体.创办了许多以面向回族等族穆斯林和其他非穆斯林群众的伊斯兰刊物。经过宣传与倡导,新式回民学校逐渐遍及全国各地,成为回族教育由经堂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一种过渡形式。新式回民教育对回族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为回族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日本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加快了全面侵华的脚步。为了实现其“大陆政策”,尽快解决“中国事变”,从事了一系列染指我国西藏的阴谋活动,并且在其拉拢上层僧俗贵族的同时,还向西藏派遣了大量的特务进行活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陕西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还有很多因素对陕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形成制约。本文首先对陕西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约陕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几个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回民聚居的边远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都比较落后,女子教育更为落后,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尤其是民族教育问题值得研究。笔者曾在甘肃临夏县中学和临夏师范担任少数民族女子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临夏回民中学男女混合班担任数学教学工作,这在里从数学教育学角度,对民族  相似文献   

20.
张学良陪蒋回宁作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必要环节,是由张学良发动事变的目的、动机,以及他和蒋介石在该事变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同时也是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