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本》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本文就其著录源流及史料价值作一简述。《世本》一书,作者是谁,成书于何时,现已不能确考。《汉书·艺文志》:“《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迄于春秋时诸侯大夫”。对于作者是谁及成书的时代,都说得不明白。汉代以后史志所著录的《世本》共有七种。1、《隋书·经籍志》:“《世本王侯大夫谱》二卷。”2、《隋书·经籍志》:“《世本》二卷,刘向撰。”3、《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世本》四卷,宋衷撰。”《新唐书·艺文志》:“宋衷《世本》四卷。”4、《旧唐书·经籍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二十五史《艺文志》、《经籍志》的长期研究,并经过完整的检索,发现作为载录中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七略》的《汉书·艺文志》,尚无学者对其中的家数、卷数作过目录比例的数字统计的专题研究。为体现最早一批典籍在正史中被著录的状态,笔者对它们逐一进行了梳理,从而得出本文。  相似文献   

3.
《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图书目录,从学术源流、编纂依据、编撰方法以及分类体系和著录体例几个方面对《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进行对比分析,探求传统目录学的发展轨迹以及两《志》在目录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孝标作为梁朝著名学者,一生著述宏富,《隋书·经籍志》多有著录。但由于种种原因,散佚诸多,只能从《隋书·经籍志》《山东通志》等文献中查其篇目。刘孝标著作可考证者涉及史部、子部、集部七类凡七种,并笔受吉迦夜所译佛经五种,而终以《世说注》闻名。  相似文献   

5.
清一代著述的《清史稿·艺文志》与《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分别误收了一部越南汉籍。其中,《清史稿·艺文志》著录的《越史略》三卷实乃越南大臣于陈废帝时(1377—1388)所作的一本编年体史书;《清史稿艺文志拾遗》著录的《张广溪先生集》四卷则为越南阮朝重臣张登桂的别集。  相似文献   

6.
《新唐书·艺文志》较《旧唐书·经籍志》不仅著录更富,分合归类亦更科学,理应获得较高评价。美中不足者,其书名作者著录时有疏误,且偶有条目重出,前者已有董文武先生《点校本<新唐书·艺文志 >校勘拾遗》(《河北师院学报》1990.1)一文条辨纠正,后者尚无人论及。今摭拾于此,供研究者参考,有关文字校勘亦附及之。 1、乙部史录正史类(第1457页)徐坚《晋书》一百一十卷 按两唐书本传不言坚作《晋书》,旧志亦不载此书,疑新志徐坚名下脱“注”字,盖注臧荣绪《晋书)一百一十卷也。新志次此书于李善《汉书辨惑》二十卷后、高希峤《注晋书》一百三十卷(房玄龄等撰)之前,亦可见其类矣。 2、乙部史录编年类(第1459页)梁祚《魏国书纪》十卷  相似文献   

7.
由于《鹤阳谢氏家集》为永嘉楠溪的宗族家集,历来不被外界注重。其首见于乾隆《温州府志·经籍》,著录为:“《鹤阳家集》永嘉谢梦览瑞园编。”而乾隆《永嘉县志·经籍》却把其归在谢包京名下。孙诒让《温州经籍志》著录为:“谢氏梦览《鹤阳家集》□卷,存”。可见孙氏当时编《温州经籍志》时也未曾见过原书。人们对此书版本或语焉不详,或论之失误,故特作考略如下:  相似文献   

8.
《齐谐记》南朝志怪小说集。《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7卷,题宋散骑侍郎东阳无疑撰。《旧唐书》同。作者生平不详,一般认为是晋末宋初东阳(今属金华市)人。成书在南朝刘宋初,唐代以后早佚,遗文散见于《艺文类聚》、《初学记》等  相似文献   

9.
地方志载经籍,最早见周宋孝王《关东风俗传·坟籍志》,波流迁播。贵州方志诸如郭子章《黔记》、《贵阳府志》、《兴义府志》、《黎平府志》、《续遵义府志》都仿正史艺文志著录书目,条流派别,间述解题,以明原委,对方志艺文猥选诗文、滥登篇章的弊病,起了补弊纠偏的作用。而民国《贵州通志·艺文志》(以下简称《通志》)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宗旨,正部居,严断限,明根据,省重复,书虽晚出,却颇得部次之法,学者置此一册,黔中文献大体包罗。惜著录多据旧有史志,未注明存佚,漏遗舛误之处亦复不少。即以地志类为例,其所收录为元代2部,明代45部,清代148部,附录民国10部,计215部,除黔人所修外省方志及著录有误者31部,实际只有184部。而我近年考订所得,则有近四百部,  相似文献   

10.
《难经》是一部重要医典。它和《内经》在祖国医学中居同等重要地位。关于《难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说法不一。皇甫谧著的《帝王世纪》说:“黄帝有熊氏命雷公,歧伯论经脉,傍通问难八十一为《难经》。”《旧唐书·经籍志》说:“《黄帝八十一难》二卷,秦  相似文献   

11.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真正称帝的女皇,她似乎是个谜团,充满了魅力。但是有关在她统治时期学术文化发展这一非常重要的问题,却很少有人探讨,本文拟结合两唐书《经籍志》、《艺文志》著录情况来研究武则天当政时期的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夷坚志》是南宋洪迈(字景卢,号野处,谥文敏)撰作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志怪小说集。原书共四百二十卷。何异于嘉定壬申(1212)所作《容斋随笔总序》最先记载了《夷坚志》全书的卷帙情况:“仆又尝风陈日华,尽得《夷坚》十志与支志、三志及四志之二,共四(按:原讹作三)百二十卷。”征之书簿,则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1小说家类的著录最为完备:“《夷坚志》甲至癸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一百卷,三甲至三癸一百卷,四甲四  相似文献   

13.
南怀仁编撰的《新制灵台仪象志》共十六卷,其中卷1至4是关于仪器的制作、安装和使用的论述,卷5至14是各种天文表格,卷15、16卷是与仪器有关的各种示意图,即《新制灵台仪象志图》(《仪象图》)。探讨图与前4卷关于仪器论述的内容对应关系。《仪象图》中的117幅图大多来自西方文献。考证所有这些图的出处,给出对应西方著作中的原图以作比较。  相似文献   

14.
右为罗雪堂先生在日本景印唐 本世说新书 卷,起规箴篇“孙休好射 ”条,记豪爽篇“桓玄西下”条,凡五十一条;後有雪堂跋语一通,并驸日本神田醇氏,及宜都杨守敬氏之题识者。此卷书法端秀,异文纷纭,内容之美,三先生跋尾,言之说矣;第犹有特异之处数端,可得而说,谨 之如次:一 世说卷秩,说者最为纷歧隋书经籍志子部小说类,世说八卷,刘义废除撰,世说十卷,刘孝 注。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并云:“世说八卷,刘义废撰,绩世说十卷,刘孝标撰”。崇文总目郡齐读书志,并云“世纸十卷”。直齐书录解缦及里檠名严,黎星双屋产书总目。并云“‘些亟婆j三卷”…  相似文献   

15.
五代时后蜀国人勾延庆所著的《锦里耆旧传》一书,是记载五代时期前蜀国、后蜀国兴亡事迹的一部历史著作,该书著录于《四库全书》“史部·载记类”,其提要见于《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十六.该则提要于作者名字、书的卷数、记事起讫等问题,颇多讹误,今依据笔者的研究心得予以辨正.  相似文献   

16.
生活于萧梁北周之际的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以下简称《荆》书),是一部描述岁时风物的专书,为研究我国南方荆楚地区的历史和民俗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原书早佚,今所见者,为后人所辑。兹就原书卷帙及后世辑本略作考述,或可对整理是书者有所裨益。至于疏误之处,祈请方家指正。 对于《荆》书,历代公私书目著录不多。据笔者对《隋书·经籍志》以下五十余种官私目录、史志题跋的查检,发现竟有一半以上未见记载。可见是书失之久远,流传不广。综观各家著录,其卷数有五说:一卷、二卷、四卷、六卷、十卷。  相似文献   

17.
据记载,李清照的作品是很丰富的。《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六卷;宋人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称,李易安有《文集》十二卷;明人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称,《李易安集》十二卷。可惜这些集子都没有流传下来,多数作品散轶了。除词以外,李清照的诗文存留至今的,诗仅有十九首和断句十五则(其中《端午帖子》三首与《春帖子》二首,是歌功颂德的应时诗,应属糟粕);文仅有八篇(其中《投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医典。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①,据《甲乙经》序:“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②。  相似文献   

19.
文献类 (一)温州经籍志三十三卷,外编二卷,辨误一卷民国十年浙江省图书馆刊本、子延钊有《续志稿》未刊。《叙例》云:“温州自唐以来,魁儒玮学纂述斐然,而图经所载,仅具书名,不详崖略,疏漏踳谬,研讨靡资。今特为补辑。以成斯编,确存辜较;兼于阙遗,匪敢谓梓桑文籍,尽备于斯,然唐宋以后,嘉道以前耳目所及者,亦略具矣。“此书之作,意存赅备,故辄选轨鄱阳,近宗秀水,庶广甄录,用备考稽。“故此编分类,一遵四部。至于子目分合,古录多殊。惟乾隆《四库总目》辨析最精,配隶尤当。今之编纂,实奉为圭臬焉。  相似文献   

20.
孙吴政权,自孙策平定江东,至孙皓亡于西晋,先后八十余年。在一般人看来,吴国文学既无曹魏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的灿烂群星,也无西蜀诸葛亮鞠躬尽瘁、情真意切的《出师表》般的名作。然而,吴国文学自有它的可观之处,忽视它是不恰当的。今就吴国文学成一引玉之论,以就教于方家。 吴国的文学人才如今很少为人称颂,其实在当时还是颇为不少的。《隋书·经籍志》著录吴人文集有《张温集》六卷、《骆统集》十卷、《暨艳集》二卷、《杨厚集》一卷、《陆凯集》五卷、《胡综集》二卷、《张俨集》一卷、《纪骘集》三卷,凡八家三十卷,尚不计梁时尚存的《土燮集》、《薛综集》、《姚信集》、《谢承集》、《华覈集》、《韦昭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