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现代预应力技术与空间网格结构的结合,是我国空间结构的最新成就。预应国的施工以及预应力索的锚固,是预应力钢网壳结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两基工程实例,讨论了预应力索布置,张拉和锚固技术,说明大跨度钢网壳中施加预应力不仅可行,而且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贵州工业大学建筑空间结构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近20年来,贵州工业大学空间结构研究所在钢网格结构、预应力钢网格结构、砼网格结构及钢-砼网格结构、预应力钢-砼网架结构的理论与工程实践,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促进我省建筑空间结构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马克俭:1933年10月22日出生于湖南岳阳。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学部院士,结构工程专家,九三学社成员,曾任贵州省土木学会结构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中国钢协预应力结构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资深委员,贵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4.
选取合理的地震动输入模型,通过参数分析研究贵阳奥体中心体育场大悬挑预应力空间结构在多点输入的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比较非一致输入与一致输入下结构响应的差异.分析看出:(1)横向位移和竖向位移远大于纵向位移.位移主要还是由悬挑部分的竖向位移控制.(2)考虑行波效应后结构的地震反应增加.因此在大悬挑预应力空间结构分析中,行波效...  相似文献   

5.
探讨一种崭新结构-预应力双作用提篮式钢和 与钢-砼组合空腹夹层板组合结构的力学特性与应用前景。由于提篮式拱的两侧拱肋向桥面倾斜,使得吊索随之相向倾斜,通过预应力将钢-砼组合结构将桥面板拉紧。吊索下端与桥面下缘连接,连接点在桥面板中性层以下,使得索中的预应力沿桥面板的分力对桥面产生一个有利于钢-砼组合空腹桥面板的内力重分布的附加弯矩。通过自编的索-板有限元程序和大型通用程序Algor12对根据某桥梁实际现场条件设计的组合结构模型进行离散化的动静力分析,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证实了预应力双作用提篮式拱与钢-混凝土组合空腹夹层板组合结构是一种可以用于工程实践的优良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6.
随着预应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后张法预应力技术在桥梁、房屋建筑大跨度结构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于使用高强预应力钢绞线作为受力筋,同时又配置非预应力筋,使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减小,自重减轻,节约了材料,提高结构的抗变形能力。以甘肃宁卧庄南楼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有粘结预应力的施工工艺、施工过程及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7.
马克俭,生于1934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贵州省勘察设计(结构)大师、贵州省荣誉核心专家、结构工程资深专家、贵州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建设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中国钢协预应力钢结构委员合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成员等。1958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毕业后在贵州大学任教,2007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担任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湖南大学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8.
现代工程中预应力技术的运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进行了大量预应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预应力结构较普通钢筋结构不仅用料省,且使用性能好,更适用于大空间大跨度的结构形式。本文分类说明各种预应力结构形式及优点,分析和研究预应力结构的适用范围和工程实例,达到预应力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推广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大跨度新型张弦桁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管桁架和张弦梁的力学和构造特点,通过在管桁架结构的下弦加竖直撑杆,配置拉索并施加预应力,得到一种新型空间结构形式——新型张弦桁架结构,它可以看作是张弦梁加竖直撑杆时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这种结构不仅具有管桁架的优点,同时又能克服张弦梁的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赵伟东 《科技信息》2011,(18):I0299-I0299
本文主要阐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特点及施工技术等,针对大跨度,增加净空的结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预应力混凝土多梁式梁桥的非线性壳单元计算模型,对多梁式梁桥进行了非线性全过程分析。采用弥散裂缝模式、Ottosen屈服准则和Hinton压碎准则描述混凝土开裂、屈服和压碎非线性性质后,引入实体退化壳单元理论,对混凝土和普通钢筋采用分层壳单元模拟,预应力钢筋采用组合壳单元模拟,并根据位移协调性推求了预应力钢筋对组合壳单元刚度矩阵的贡献,研究了一种非线性组合-分层壳单元计算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三维非线性壳单元计算程序。结合破坏性试验资料可知,非线性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并对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应力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对于预应力混凝土多梁式梁桥这类薄壁结构,采用本文提出的非线性壳单元计算模型来研究其非线性行为是有效的,此单元具有良好的数值稳定性和收敛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壳梁组合(SBC)单元,建立了预应力混凝土T梁非线性分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破坏全过程研究,对梁体刚度折减、预应力筋应力重分布规律等进行了分析.基于分层壳单元和梁单元计算模式,对预应力筋采用SBC单元模拟,有效地模拟了预应力筋的空间预应力作用,对普通钢筋和混凝土采用分层壳单元模拟.采用Owen准则等描述了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屈服等材料非线性效应,并研制了相应的非线性计算程序.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梁的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非线性SBC单元方法用于预应力混凝土T梁分析是合适的,为此类工程薄壁结构的评定分析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对新型的建筑结构形式进行客观评估的方法。这种方法采用等级分析过程AHP(Analyticalhieracbyprocess),综合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而得出一个量化的指标,通过这个指标来决定结构形式的取舍。该方法的分析过程程式化,数学计算简单,易于理解接受。给出的范例是两种钢结构网壳的分析选择,一种是非预应力钢结构网壳,一种预应力钢结构网壳。范例的分析表明了该方法在评估建筑结构形式时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优化区域空间结构与发展大连北三市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空间结构这一复杂的研究领域一直是地理学界和经济学界的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所在 .实现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主要标志 .通过对特定区域的空间结构进行时空分析 ,可以较为精确地反映出这一地区各种人文、社会、经济要素的综合发展历程 ,从这一角度出发 ,将大连划分为中心城市和北三市两个子系统 ,在具体分析大连区域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的基础上 ,指出当前大连大力发展北三市经济是优化区域空间结构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混凝土多T梁桥的极限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多T梁桥,基于实体退化壳单元,研究了多T梁桥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利用Owen屈服准则、Hinton压碎准则和双折线模型考虑了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非线性效应,有效地模拟了预应力混凝土多T梁桥的开裂、屈服和失效全过程.引入实体退化壳单元理论,描述了预应力混凝土多T梁桥,其中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采用分层单元模拟,并根据所采用的非线性理论编制了相应的非线性计算程序.结合预应力混凝土多T梁桥实桥破坏性试验资料比较可知,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研究表明用实体退化壳单元模拟预应力混凝土多T梁桥是可行的,相应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以福州市闽侯县某多跨预应力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建立空间动力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并自定义隔震率分析采用摩擦摆支座不同布置形式的隔震效果,研究了支座参数、桥墩高度等因素对桥梁隔震效果的影响,得出多跨预应力连续梁桥隔震设计参数的选取原则,可为同类型桥梁的隔震措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借助Fortran程序语言,对膜单元采用三节点九自由度的空间三角形单元,考虑初始预应力形成切线刚度矩阵,对膜结构进行几何非线性分析.依据张力场理论,针对膜材不抗压的特点,改进褶皱区域单元的本构关系矩阵,修改单元刚度矩阵,给出单元出现褶皱情况.验算平面矩形膜弯曲模型,说明了程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预应力马鞍形壳板在工程计算中,长期用梁的弯曲理论近似,这对于有扭转的壳板出入太大。本文采用扭转理论分析,得到较满意结果,并得到实践的验证。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台风多发地区风电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预应力拉索与塔架结合的索塔型风机结构.基于非线性振动理论推导了索塔结构的动力平衡方程;采用预应力悬链线单元、实体单元和壳单元,建立某风电场65m高塔架型风机和索塔型风机的有限元模型;计算了2种风机结构的自振特性及其在50年一遇极端工作阵风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索塔型风机前2阶自振频率约比塔架型风机高11.3%,3至10阶自振频率无明显差异;除最不利单桩轴力最大值外,索塔型风机轮毂处的水平大位移区、塔架底面迎风点等效应力最大值及高应力区、迎风面最不利单桩轴力变化幅值等指标均明显小于塔架型风机.总体而言,强风条件下索塔型风机的受力性能优于现有塔架型风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