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工程抗震减震与结构安全实验室2003年被批准为广东省、广州市共建的地震工程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2005年获准立项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建设部抗震科研基地和隔震减震产品检测基地,现有科技人员30人,大部分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博士、硕士学位。国内外著名的地震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教授任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还是中国建筑学会结构隔震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国际地震工程学会(IAEE)成员单位,国际隔震与消能减震控制学会(ASSISI)的创建成员单位,亚太地区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体(ANCER)成员单位.与美国、日本、意大利、韩国等一些机构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实验室设有结构减震(振)与控制、工程抗震、大型复杂结构(超高层、空间结构、桥梁等)的安全性研究、工程抗爆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可进行各种建筑结构、工业设备和产品的静、动力试验。1996年研究开发了国内第一套大型电液伺服压剪试验系统,竖向荷载可达1500t,水平荷载可达200t,试件直径可达1500 mm,系统精度达到国外同类设备的最佳水平,已对国内外使用的各种规格隔震橡胶支座1000多个进行了力学性能检测.并率先在国内开发了直径700-1100 mm的橡胶隔震支座。实验室多年来在全国进行了近百个工程项目的抗震研究,包括全国第一幢橡胶支座隔震住宅房屋的设计研究,全球最大的隔震住宅区北京通惠家园的振动台试验,全国第一座隔震铁路桥梁新疆布谷孜大桥的振动台试验,全国第一座隔震公路桥梁的原型实测,以及其他建筑结构、工业产品等的抗震研究。实验室先后承担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安全重大基础项目、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的科研项目多项。其中汕头市国际隔震示范楼的  相似文献   

2.
该学术团队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为学术带头人,现有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8人,其中博士10人,科研实力强。其科研基地地震工程及应用技术试验室,是教育部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部抗震科研基地和建设部批准的隔震减震产品测试中心。该实验室实验条件优越,拥有三向6自由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实验室”是1989年由原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利用世行贷款和国内配套经费,在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基础上批准建立的“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代号B37),1995年实验室建成通过验收并开放运行。实验室具有“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环境地质”(自主设置)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减灾防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1年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02年被科技部确定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3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部级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4.
2006年5月17日,科技处组织专家分别对2004年度建设的校级重点实验室、2003年度要求整改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材料类重点实验室等10个校级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和验收.  相似文献   

5.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4):F0002-F0002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占地面积705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实验室用房面积108599平主米,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原建设部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于2000年9月由建设部批准、2001年由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新划转省建设重点实验室,并于2004年通过验收正式确定为省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苏州科技学院。  相似文献   

7.
郑寅  徐裂 《今日科技》2009,(4):60-60
截至2008年底浙江省已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145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家,国家工程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含实验基地)94家(重点实验室72家,实验基地22家),部级重点实验室36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家;据统计,2008年8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基地总投入达5.28亿元:拥有科研实验基地用房51.1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6.7亿元;固定科研人员2662人,其中正高职称606人,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室是在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矿业安全工程与环境保护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依托于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和“煤矿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及“岩土与结构工程”两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矿物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4,(2):F0003-F0003
正矿山灾害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6年,是山东省首批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准集中建设、开放运行的重点实验室之一,2010年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实验室依托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一级学科、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博士后流动站开展建设工作。实验室在"实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理论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教授的指导和带领下,紧紧围绕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致力于开展矿山安全开采相关的重大课题和关键科学  相似文献   

10.
我校实验室建设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入围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我校积极响应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基地建设的部署,结合我校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以及文、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的发展需要,将实验室建设纳入创建研究型大学的总体发展规划中.走出了一条加大投入、提高效率、快速发展的实验室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室是在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矿业安全工程与环境保护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依托于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和“煤矿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及“岩土与结构工程”两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矿物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相似文献   

12.
一、实验室概况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6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0年通过国家验收后被批准对国内外开放,1994年、1997年和2003年三次通过了国家计委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评估。现任实验室主任董国海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岸动力及海岸工程专家谢世楞教授担任。实验室下设有三个分实验室:水动力学实验室,结构实验室及抗震实验室。现有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港口、海岸和近海工程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和“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实验室研究与技术人员近40…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是在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基础上由甘肃省科技厅批准建立并对外开放,并于2003年1月经国家科技部审核批准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11月,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布《关于2013年材料领域与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报告的通知》,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材料领域5个优秀类实验室之一,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被评为工程领域和材料领域良好类实验室。2013年3月,科学技术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材料领域、工程领域两组专家对依托学校建  相似文献   

15.
近日,省科技厅通报了2011年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验收评估结果,我校工程结构分析与安全评定实验室验收评估为优秀省重点实验室.2011年11月21日,由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工程结构分析与安全评定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验收评估会在我校召开.  相似文献   

16.
山西大学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顺应当前国际上化学、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集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分子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力量,于2003年7月18日通过国家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专家论证,经“教育部教技函[2004]4号文件”正式批准建设的国内惟一的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官方网站消息,科技部公布了2008年工程与材料领域国家及部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全国共有54个工程与材料领域国家和部门的重点实验室参评。我校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继2003年重点实验室评估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后,今年再一次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我校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度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良好类实验室。  相似文献   

18.
目前,结构抗震加固已成为我国建筑物加固的一项主要工作。本文从结构抗震与减震加固原理出发,总结和介绍了各种抗震减震加固方法和技术,论述了各种加固技术的特点,并重点消能减震与隔震减震加固方法,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首都体育馆是08年北京奥运会的改扩建项目之一,存在着较严重的抗震安全问题,须进行抗震减震加固改造。以此为背景哈尔滨工业大学提出了以减震加固为主,抗震加固为辅的改建方案。  相似文献   

19.
近日,从自治区政府传来喜讯,我校“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实验室”被认定为首批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20.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8):F0002-F0002,F0003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学科——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开发、承担重大攻关项目等方面具有雄厚基础和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