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闻媒介商业化运作的力度加大,新闻娱乐化趋势日益突显。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现象,但不可能成为媒介主流,硬性决策参考信息仍将是社会信息需求的绝对主体。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既不可能取消大众化通俗媒体,也不可能一味走娱乐化之路,而应施行主流媒体和通俗媒体分流、分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我国传媒行业受西方新闻娱乐化大潮的冲击纷纷随波逐流,且娱乐化趋势愈演愈烈。新闻娱乐化表现在报道的内容上突出趣味性,甚至刺激性;在报道的形式上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这些虽然在短期内争取到了众多的注意力,满足了受众从新闻中获得娱乐享受的情感期待。但从长远来看,过度的新闻娱乐化对新闻传媒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首先对于受众来说过度的新闻娱乐化诱使大众对世界的理解单一、肤浅,降低了受众的文化品位,制约了受众的知情权;同时对于新闻媒介自身来说过度的新闻娱乐化导致了新闻的“媚俗”倾向,违背了新闻的专业主义精神,损害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顿作普 《科技信息》2009,(26):259-259
当前,全球新闻的娱乐化现象越演越烈。 在西方已出现了用一个全新的概念——infortajment来表述。该词由information(信息)和entertaiment(娱乐)构成,充分说明了娱乐和新闻之间的融合现象。1998年底,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对美国16家主流媒体20年来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1977年,传统的硬新闻与娱乐新闻比例为32%比15%,而1997年这个比例为25%比40%。如今,新闻娱乐化现象不仅在都市报中盛行,在严肃类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的报道中也同样时有所见。在一些电视读报节目中也出现了娱乐化的读报现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娱乐新闻和娱乐类节目前所未有的充斥在报纸、杂志、电视以及互联网上.而媒体为了迎合部分观众和读者的口味,稿件和节目难免出现低级趣味的内容.不少媒体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娱乐大潮时,也迷失了方向.新闻机制改革给媒体带来了无限生机,但面对这些其意义和价值不明显,争议比较大的新闻类型来说,媒体该怎么办?是坚决抵制?是顺应潮流?还是应该冷静的思考这一现象,用一种更为恰当的方式来解决?其实,娱乐新闻是把"双刃剑",制作好了就是残压"毒药";如果过于太迎合低级趣味的口味,就成了垃圾,甚至会成为影响到青少年成长的"毒药".  相似文献   

5.
苗丽娥 《科技资讯》2013,(9):250-250
娱乐化大潮势不可挡,在法制新闻报道中也出现了娱乐八卦的现象,这与其严肃性相背。同时法制事件被以娱乐性的手段或形式呈现到受众面前时,其应起到的作用也被大大削弱,媒体的公信力亦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6.
顾芳 《科技资讯》2014,(9):242-243
近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手段取得重大成就,使得我国的综合水平不断提成。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的信息化产业迅速的膨胀,例如我国的电视和新闻等媒体。但是由于过快的发展使得我国当前的电视新闻媒体越发的出现娱乐化趋势,即使经过一定的手段进行整顿也未能够彻底的解决,甚至有些新闻节目也采取娱乐手段进行包装。综合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今的电视和新闻媒体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全民的娱乐趋势使得严肃正统的电视新闻播报方式已经不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中笔者就电视和新闻媒体娱乐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且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并且能够深入的了解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当前媒体的娱乐化发展愈演愈烈,我们的媒介似乎患上了"娱乐综合征",娱乐有演变成媒体最主要功能的倾向。这种发展倾向带给大众娱乐的同时,也会给我们的社会和个人带来诸多困惑。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美国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曾这样惊呼。虽然波兹曼的话不免有些夸张,但事实上,"泛娱乐化"的确正以一种铺天盖地的姿态,"占领"了各种形式的媒体,尤其以网媒为甚。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娱乐化大前提下,电视媒介也开始娱乐化,引导社会娱乐,从而双向影响。这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使得"娱乐化"渗透到电视媒介的某些频道和栏目。将以《走近科学》为例阐述科教类严肃节目在"娱乐化"过程中怎样平衡教育的使命感与娱乐化大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网络神曲作为一种新的音乐类别受到大众追棒,其核心在于网络神曲与当下文化传播娱乐化的内在一致。网络神曲的文化传播娱乐化特质体现在其传播者的娱乐化操作,受众的娱乐化心态,传播内容的娱乐化包装及传播媒介的娱乐化迎合。网络神曲对音乐文化既有积极影响,也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网络神曲传播者要掌握市场更要了解文化,受众要追求娱乐更要追求品质,传播内容要体现娱乐更要引领创新,传播媒介要迎合受众更要主导潮流。  相似文献   

11.
俞靓 《世界博览》2012,(12):62-62
正是虚荣并购?还是好莱坞向中国敞开大门?来自中国的大连万达集团宣布以26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影院集团AMC,为中国在美国娱乐行业最大的一桩收购案。在美国,这则新闻引起当地媒体的强烈关注。大家关注的话题焦点在于,这到底是一桩好买卖还是虚荣并购?是不是预示着好莱坞与中国合作增强?  相似文献   

12.
机载娱乐系统中媒体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乘客飞行体验。在提高乘客满意度的同时,媒体内容版权的安全性也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媒体内容从订购到装载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关键安全因素,在提高机载娱乐系统媒体内容加载安全性方面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来,刘心武揭秘式解读《红楼梦》在电视媒体的传播中,吸引了众多观众.而互联网上的调查获得了近万名网民的支持。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与当下民众的娱乐心理不无关系。其背景类似于红极一时的娱乐节目“超级女声”。不论是百家讲坛,还是电视与网络媒体上的普通民众,乃至刘心武本人,都是在一种娱乐氛围下所产生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将“硬新闻娱乐化”现象从“新闻娱乐化”现象中抽离出来,指出硬新闻娱乐化更容易带来社会问题;概括了硬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四种失误类型;指出硬新闻娱乐化现象带来社会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蓥 《科技咨询导报》2007,(10):155-155
在内地新闻界,日益明显的新闻娱乐化趋向已形成一种潮流。有人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也有人将新闻娱乐化看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事实上,新闻娱乐化对当代中国大众媒介起到的积极作用十分明显,但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大众化娱乐浪潮的冲击下,反腐已经开始出现娱乐化现象。其典型表现为片面追求猎奇情节;谣言漫天飞,出现网民的反腐狂欢;网民从众心理易造成"群体娱乐化"现象。从网络反腐娱乐化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对网络反腐的合理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静 《科技信息》2008,7(1):229-230
视频点播是一种双向视频传播技术,它比较适合于远程教学、企业培训、媒体娱乐等领域.如今,随着视频点播技术的日益成熟和网络教育的广泛展开,各个学校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都在把视频点播系统作为校园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讲述了怎样构建基于校园网的视频点播系统.  相似文献   

18.
从杨丽娟事件报道看新闻的娱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兰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159-161
当今中国新闻媒介传播活动中,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新闻娱乐化主要体现为硬新闻被边缘化、严肃新闻软性化、报道方式故事化三个方面。新闻娱乐化是对新闻基本功能的异化,这种异化会给公共利益和媒介本身利益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19.
根据目前大多数小学体育课中存在的问题,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娱乐化田径的必然选择、娱乐化田径运动在小学体育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做出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娱乐化田径在小学体育活动中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0.
沈玲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22(6):65-67,70
新闻娱乐化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普遍现象。新闻的娱乐化是指新闻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新闻的娱乐化是当今中国的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它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要认真看待新闻娱乐化,遵循新闻规律,确保新闻娱乐化的正确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