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1,(18):64-64,67
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等世界小麦主产国在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方面,早已实行区域化布局和标准化生产。近些年来,我国在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先后育成并推广了一批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但由于产量潜力偏低及各种配套技术不到位等原因,在我国一些麦产区已出现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下降趋势,而高产质差小麦种植面积却出现逐年增加现象。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蔬菜和果品产区,2012年种植面积分别为720万公顷、180.6万公顷、60.0万公顷,粮食总产位于全国第3位,蔬菜和果品均位于全国首位,在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山东省主要农田类型有小麦/玉米轮作、菜粮轮作、设施蔬菜和果园.各种类型土壤基础肥力普遍偏低,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只有13.4克/公斤,化肥过量施用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土壤中氮、磷大量累积,土壤碳氮比例严重失调,土壤可持续生产力下降;土壤碳氮比不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农业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7,(19):61-61
上蔡县是河南省粮食生产大县之一,是我国夏大豆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30万亩。近年来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品种老化、产量低、品质差,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为此,从2002年起,上蔡县农技人员开始研究大豆优质高产技术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7,(17):48-48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根据市场变化及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我国农业种植结构正在大幅调整,小麦生产已开始由单纯追求高产模式向优质、专用和高效的方向转变。小麦子粒品质的优劣是由品种特性与栽培环境共同决定的。对同一品种而言,小麦品质的化学基础主要决定于内含蛋白和淀粉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市场上普通小麦供过于求,而优质小麦却供不应求,因此粮食生产需要从单纯高产向优质高产的种植管理模式转变.为了适应这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的需求,迫切需要在小麦生产全过程提供基于3S技术的决策支持服务,即"产前"按优质栽培区划指导推荐优良品种;"产中"提供面向调优栽培的小麦肥、水管理决策支持;"产后"提供遥感监测品质预报和信息动态发布的技术服务.本成果提供了基于网络GIS的作物品质遥感监测与肥水调优栽培决策系统.该系统是一个以优质高效生产为目标,结合遥感技术、GIS技术、农学家知识为一体的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2,(20):71-71
小麦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黄淮麦区为我国小麦主产麦区。山西南部麦区旱地、陕西渭北旱原旱地、河南西部旱地为黄淮麦区旱地主产区,尤其山西、陕西,旱地小麦种植面积占到该区总小麦面积的50%~80%,小麦生产十年九旱,干旱缺水一直是影响该区小麦总产和单产稳定提高的主要因素,提高小麦品种的抗旱稳产性能和优质专用品质特性是促进小麦生产稳定面积、提高效益和及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旱地新三熟“小麦/玉米/大豆”模式是四川农业大学在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社会需求和农民增收需要,与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合作研究形成的旱地新型种植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在集成免耕、秸秆覆盖、作物直播技术的条件下以大豆代替“麦/玉/薯”模式中的甘薯而进行的连年套种轮作多熟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在小麦调优栽培及品质测报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上出现了"结构性过剩"现象.以小麦为例,一方面普通小麦价格整体下滑,另一方面面包专用的强筋小麦和饼干糕点专用弱筋小麦等优质小麦供不应求,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进口.我国不乏优质小麦品种,但由于生产过程中缺乏调优指导,使种植质量参差不齐,收购加工环节科技含量低,收购检测成本高、效率低,难以普及优质优价,挫伤了种优质品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甜高粱是新兴作物,但我国缺乏规范的甜高粱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农民种植无据可依,经常发生种植粗放、田间管理滞后、病虫害严重、收获指标无法保证等问题,致使甜高粱的茎秆产量低、含糖量低且质量差,影响了产后深加工市场的扩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根据甜高粱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大量的科学试验,经过多年多点的重复试验、生产调查、大田示范验证、生产推广应用,数理统计,并依据当地的生态和生产条件,综合分析总结确定,制定了盐碱地能源甜高粱生产技术规程.以提高甜高粱产量、保证质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产业开发,有利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是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宁粳28号、宁粳27号示范及产业化生产"项目实施的第一年.本年度计划完成任务的60%,在区内建立4个核心示范区,10个辐射区,示范面积16万亩.实现产值337.3万元,利税120万元,农民每亩增收80~100元的目标.截止2005年6月已完成了4个示范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到达189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900万亩,占47.5%,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蔬菜产业化经营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有效的带动了农民增收和致富,但是我省设施蔬菜生产还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①棚室建设无规划,未以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为依据;②种植模式随意、雷同,尤其是近年来冀中南雾霾天气日益加重,越冬果菜生产存在极大安全隐患;③关键技术缺乏,不同茬口蔬菜品种使用混乱;④低温弱光、高温高湿等逆境条件栽培技术不完善;⑤病虫害猖獗,过度使用化学农药;⑥盲目追求高效益,导致有机肥、化肥使用超量等,造成生态及蔬菜产品污染,不符合目前优质高效的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该项目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组织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2家国内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单位,针对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存在的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在小麦优异雄性不育系的创新、改良及其应用,高恢复力高配合力父本材料的筛选与创新改良,高产优质杂交小麦新组合的筛选及组合审定,优异杂交小麦新组合的高产制种技术及中试制种,高产优质杂交小麦新组合大面积示范,杂交小麦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等方面开展的联合攻关;同时,还根据杂交小麦学科发展的需要,在小麦雄性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的标记定位、小麦雄性不育性遗传与表达规律、小麦雄性不育机理等理论基础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85-86,88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生产大省,其小麦生产的丰欠对全国粮食有效供给和安全有重大影响。影响河南小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倒伏、倒春寒、干旱、干热、锈病、白粉病等。品种间遗传基础狭窄,小麦育种很难有突破性进展。因此,选育出高产、稳产、抗病、抗寒、抗倒、广适小麦新品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4.
甜高粱是新兴作物,但我国缺乏规范的甜高粱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农民种植无据可依,经常发生种植粗放、田间管理滞后、病虫害严重、收获指标无法保证等问题,致使甜高梁的茎秆产量低、含糖量低且质量差,影响了产后深加工市场的扩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根据甜高梁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大量的科学试验,经过多年多点的重复试验、生产调查、大田示范验证、生产推广应用、数理统计,并依据当地的生态和生产条件,综合分析总结确定,制定了盐碱地能源甜高粱生产技术规程。以提高甜高梁产量、保证质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产业开发,有利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大豆主要消费国,近年来的年消费量超过7000万吨。但是,我国消费大豆约80%依赖于进口,造成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严重萎缩,危及我国食品安全及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的保持。所以,大豆是我国最需发展的作物,也是发展潜力极大的作物。发展大豆生产,品种是基础,而品种的培育则取决于种质资源的创新和育种技术的发展。因此,本项目开展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和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研究,把RNA干扰技术应用于大豆蛋白质改良,建立大豆品质快速改良的新途径;分离和克隆大豆品质、抗性相关功能基因,为大豆分子育种提供选择依据;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聚合高产、优质、抗病基因,创制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并示范推广。项目从2004年开始实施,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1.我国小麦改良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国家"863"计划项目"小麦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通过鉴定.其中,利用不对称体细胞杂交技术创建耐盐、抗旱、高产、优质小麦新种质及新品种,是一项重要突破,总体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4,(11):18-18
黄淮麦区是我国最主要的小麦产区,常年播种面积在1.5亿亩以上,总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的五分之二。筛选、创制高抗小麦主要病害和逆境胁迫的育种材料,探索小麦广谱、持久抗病抗逆育种新途径,培育适合黄淮麦区的高产、多抗、持久抗病抗逆小麦新品种是产区生产实践的迫切需求,并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是黄淮麦区生产上最主要的小麦病害,常年受灾面积在4亿亩次以上,损失的粮食总量可达50亿公斤。胞囊线虫病是近年出现的一种威胁巨大的新型病害,发病程度逐年加剧、受灾面逐年扩大,目前已在河南、河北、山东等13个小麦主产省发现该病,仅河南省普查发病面积就达1700多万亩,可能造成20%~40%的产量损失。选育抗病品种是从源头上保证黄淮麦区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然而黄淮麦区的主要生产品种多数易感白粉病、锈病、纹枯病和胞囊线虫病,无高抗赤霉病品种。除病害外,逆境胁迫也是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小麦育种缺乏优良抗逆种质。  相似文献   

18.
油菜是江西省4个种植面积超700万亩的作物之一,也是江西第一大油料作物。发展冬季油菜生产,一直是江西冬季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对于确保食用油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乃至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油菜种植面积呈下滑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7,(16):62-62
该项目根据市场的需要,以玉米提质、增产和农民增收为总目标,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优质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对单项技术实施科学组装,建立适应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新型种植模式和耕作制度,组建新型的耕作栽培技术体系;通过建立产业化运行体系对优质产品实施产业化优价经销,促使农民和企业分享利用先进技术带来的效益,拉动京郊优质饲用玉米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天津市土壤缺硒状况,天津市科技攻关培育项目“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开发研究”(033121311)采取以高效富硒植物营养调节剂为主体技术,以优质水稻和小麦品种为载体.采用叶面喷施硒制剂的技术措施,通过作物的生理代谢,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大幅度地提高作物的含硒水平,并将其稳定控制在0.2mg~0.3mg/kg范围之间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