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11事件,使亨廷顿和他的“文明冲突论”再次引起广泛注意。1993年夏,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理论。他认为,冷战后全球冲突的主要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或者国家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对立,而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他特别提出,儒家文明可能同伊斯兰文明联合在一起,与西方世界对抗。这一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名噪一时,但赞同者少,批评质疑者多。9.11事件却似乎使亨廷顿的理论得到了证实。这是否意味着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冲突的开始?亨廷顿本人坚决否认。美国总统布什有一次曾把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比做“十字军”,但立即改口称,这只是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不是针对伊斯兰世界的。世界各国政要都极力避免把反恐斗争与“文明的冲突”相联系……“文明的冲突”真的是未来世界的主要矛盾吗?参加本期“论坛”的几位学者各抒己见。——编者  相似文献   

2.
两极格局瓦解后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西方霸权主义企图将“文明冲突论”作为其达成非正义目的的话语高地。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顺应了时代发展大势,符合人类未来发展的科学要求,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有力批驳。度越“文明冲突论”,首先要从西方文明发展的角度深度剖析“文明冲突论”形成的现实基础及理论内涵,进而展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理念论辩,最终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3.
塞缪尔·亨廷顿11年前在《外交事务》杂志上撰文首次阐发“文明冲突论”后,许多政治家和学者均意识到这一论断的危险性,并为此感到极度不安。“民族国家仍将继续在世界事务中挑大梁,但是全球政治的重大冲突会发生在不同文化体系的国家与团体之间”。“在新世界中,冲突的主要根源不会是意识形态或经济。人类之间的分裂隔阂与首要冲突,根源在于文明”。“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壁垒分明的文明界线,将会是未来世代的战线”。亨廷顿认为,西方决策者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使西方文明日趋强大,并抵御其他文明,特别是伊斯兰文明。亨廷顿一些大胆突…  相似文献   

4.
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曾引起了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文明冲突论包含着关于中美两国之间关系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文明中,而且是不同文明的主要国家,由于两国之间的文明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两国存在着政治冲突的很大可能性。对文明冲突论视角下的中美关系论的评析表明,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冲突并不必然是中美两国关系的主流,21世纪的中美关系可以避免大国对抗及零和博弈的历史覆辙,走出一条共赢的新路。  相似文献   

5.
《世界知识》2010,(17):69-69
<正>1993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出,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世界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这一观点为人们理解冷战后的世界体系和  相似文献   

6.
西方面对代表长期趋势的事实:忧从中来;把文明视角引入国际政治研究:值得重视;防止把荒谬的推断变成可悲的事实:需要警惕。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发表以后,在很大我围内引发了几乎是一面倒的批评性反应。这一现象禅身就值得研究。首先,从政治层面看,"文明冲突论"乒有鲜明的政治特征,一是以西方(特别是美国)为中J亡的、排斥异己文明的西方中心观,二是基于斗争哲与的、以寻找主要敌手为目的的冷战时期思维定式。岌两点使得被归入非西方文明的那些国家本能地产生打触情绪,而且西方世界的政要们也因此不得不与"多明冲突论"保持距离,以免树敌过多,自找麻烦。李次,从理论层面  相似文献   

7.
西方学术界批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论主要有三点:第一,亨氏低估了民族国家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他认为,在21世纪,文化将取代意识形态成为国际纷争的焦点。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民族文化也趋于弱化,代之而起的超民族国家的文化集团各自代表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这些文化集团对内趋于协调、联合,对外则倾向竞争、对抗,成为冷战之后国际政治中的主要冲突源。这些跨国文化集团便是亨氏所谓的“文明”。不言而喻,这一趋势在西方的确很明显,例如冷战期间建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共同体和现在的欧洲联盟,等等,都是西方文明内部…  相似文献   

8.
国际恐怖主义是冷战后困扰国际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自冷战结束以来,全球恐怖主义势力急剧扩张,世界恐怖组织越来越多,对整个世界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国际恐怖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现象,既有其生存的社会基础,也有其发展的外部环境。所以,只有全世界动员起来,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才有可能铲除恐怖主义这颗“毒瘤”,为世界各国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文明的冲突虽是国际冲突的一个重要诱因,但并不构成世界政治的主宰因素,国际冲突的主因当取决于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结构的平衡。对于文明冲突原因的探讨,亦不能仅仅从文化本身去理解,其根源于几个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的扩张与当今不对等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10.
“民主”是人类政治探索中的恒久命题,从古希腊至今2000多年来,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国际政治中也存在民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相互依赖的加强,国际社会中的民主因素不断生长。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为各国民主交往提供了平台,“国际代议制民主”成为了当今国际政治中的主要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终结,用东西方军事和意识形态对立的观念来看待国际政治显然已经过时。人们似乎一时不知该如何来观察和分析、把握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动向。加上近几年来世界正经受着民族、种族、宗教和地区冲突加剧的困扰,特别是世界各国经济和资源角逐、竞争也日渐激烈,当前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趋于“内向”,所有这一切使未来世界的变化和走向将围绕什么中心内容来发展变得模糊起来。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国际恐怖主义问题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恐怖主义是冷战后困扰国际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自冷战结束以来,全球恐怖主义势力急剧扩张,世界恐怖组织越来越多,对整个世界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国际恐怖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现象,既有其生存的社会基础,也有其发展的外部环境。所以,只有全世界动员起来,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才有可能铲除恐怖主义这颗“毒瘤”,为世界各国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从发表到现在已近两年,各方的批评和回应却始终未见停止。我认为,单是这一事实本身就值得思索。是什么东西引起人们如此强烈的反应或兴趣?是所谓“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将决定21世纪世界面目”的谬论?或“儒教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的联盟将成为基督教国家的头号威胁”的癔语?恐怕不限于此。“文明冲突论”有基本出发点的错误,有许多不值一驳的判断,然而,  相似文献   

14.
“文明冲突论”具有双重含义:在国际政治上,它颠覆了西方文明具有普世性这个命题,但又通过对西方文明独特性的强调而重构了这个命题,其意是要劝喻西方国家深根固本,宁静志远。在国内政治上,它又显示了美国白人对日益活跃的少数族裔的恐惧和敌视。概言之,它既昭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非西方世界的深闭固拒,也显现了美国白人的惟我独尊。  相似文献   

15.
亨廷顿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国际政治理论家之一,也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具争议的政治学家。他提出的"第三波"、"文明的冲突"等观点,早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流行话语。其代表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给予我们无尽的思索和启迪。  相似文献   

16.
张弘 《世界知识》2014,(1):52-54
自从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以来,这个名词越来越频繁地在国际政治中出现。冷战结束后,西方在北约和欧盟双东扩之后并没有停下脚步,继续东扩目标直接瞄准原苏联国家。  相似文献   

17.
布什政府退出ABM条约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是对冷战及后冷战时代10余年世界格局的颠覆性挑战;ABM条约是过去核时代军控体系以及国际政治大致稳定的基石;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标志着新时代的到来。美国退出ABM条约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行为说明,美国又一次逼迫世界适应弱肉强食、人人自危的“丛林规则”,我们应该拿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西方学者对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有不同的观点。的确,即使在伊斯兰世界内部,也存在很多矛盾、许多冲突,如果把所有矛盾、冲突都归结为是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有许多问题是说不清的。那么,这次伊拉克战争有没有“文明的冲突”的因素?我认为有。如果从更深层次解读这场战争,解读萨达姆现象,解读布什主义,就会发现“文明的冲突”的因素。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场战争反映的“文明的冲突”不是整个伊斯兰世界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冲突,而是伊拉克和美英两国特别是和美国之间的冲突,也就是部分伊斯兰文明同美国的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伊…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原本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人类进入了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正如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所说:“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地缘政治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中美双边关系将在21世纪上半叶权力结构的形成过程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一段时间以来,中美两国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明方面呈现双边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至今已近六年。经过冷战后初期的大动荡、大变化,世界走向总体缓和已成定局。建立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步伐在加快。但天下“不太平”的问题尚未解决,在通往全球和平与安全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诸多荆棘和波折。和解势头趋强,冲突仍起伏不定冷战后的冲突和战争史基本上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1991年到1995年的“冲突多发期”,这一时期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