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紫草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组织病理变化及血清TNF-α、IL-6和NO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S组)、模型组(SAP组)、紫草3 g/kg(H-紫草组)和紫草1 g/kg组(L-紫草组),检测术后24 h和72 h肺组织病理变化及血清TNF-α、IL-6和NO水平。结果 H-紫草组和L-紫草组死亡率明显低于SAP组;H-紫草组和L-紫草组NO活性较高与SAP组相比P<0.01;而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显著降低,与SAP组比较。肺组织病理变化:SAP组可见肺间质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严重,肺泡腔部分融合成肺大泡。H-紫草组和L-紫草组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明显较模型组减轻。结论紫草能降低SAP大鼠死亡率,提高血清NO活性、降低TNF-α和IL-6含量,减轻SAP所致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F)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COPD合并PF患者临床资料(COPD合并PF组),并纳入同期入院治疗的34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对照组,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议(GOLD)分级分为Ⅰ、Ⅱ、Ⅲ、Ⅳ级组;评估COPD合并PF患者入院后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与GOLD分级、HRCT肺纤维化评分及肺气肿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临床疗效与治疗后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的关系.结果 COPD合并PF患者入院后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与GOLD分级、HRCT肺纤维化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HRCT肺气肿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治疗后3个月时,COPD合并PF患者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临床疗效与治疗后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OPD合并PF患者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随肺纤维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且与临床疗效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观察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的疗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帕金森病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n=48,严格遵照医嘱服用左旋多巴,研究组:n=48,严格遵照医嘱服用普拉克索、左旋多巴,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统计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两组UPDRS四部分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UPDRS四部分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与IL-6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NF-α与IL-6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P0.05)。联合普拉克索与左旋多巴,能显著性改善帕金森病患者UPDRS评分、血清TNF-α与IL-6水平,且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IL-2、IL-6、IL-18、TNF-α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儿科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5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正常儿童血清的IL-2、IL-6、IL-18、TNF-α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2水平显著降低,而IL-6、IL-18、TNF-α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 IL-2、IL-6、IL-18、TNF-α参与了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检测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判定病情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HIV-1阳性病人血清IL-18和IL-18BP水平与疾病的关系,用ELISA法检测67例经HAART治疗的HIV-1阳性病人及1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的IL-18和IL-18BP水平.结果显示,HIV-1感染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A类HIV-1感染组IL-1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类、C类HIV-1感染组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HIV-1感染组血清IL-18B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其中各类HIV-1感染组IL-18B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IL-18和IL-18BP水平呈正相关(r=0.705,P<0.01),HIV-1感染组的IL-18和IL-18BP水平无相关性.可见,IL-18和IL-18BP水平的变化及失衡与艾滋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动态监测外周血IL-18及IL-18BP水平可作为反映HIV-1感染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变化指标,调节体内IL-18、IL-18BP水平的平衡可能为艾滋病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探讨细胞因子IL-1,IL-6,IL-8,TNF-α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及对分娩方式和产程长短的影响.选择妊娠期正常、孕龄在37周和42周之间的单胎新生儿128例,收集脐血样本.将128例按有无胎儿宫内窘迫及分娩方式分为4组,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IL-1,IL-6,IL-8及TNF-α.从产程的长短及分娩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胎儿宫内窘迫脐血中细胞因子水平与pH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有无胎儿窘迫都不影响IL-1脐血水平.有胎儿宫内窘迫组的IL-6和IL-8水平显著高于无胎儿宫内窘迫组(分别为P=0.01和P<0.001),而TNF-α脐血水平显著降低(P<0.001).分娩可增加IL-8,但对IL-6水平没有影响.若胎儿宫内窘迫与分娩因素并存,则能增加IL-6和IL-8水平,但TNF-α水平降低.细胞因子与pH之间无相关关系.胎儿宫内窘迫组IL-6和IL-8水平显著高于无胎儿宫内窘迫组,而TNF-α脐血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因子与pH之间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89例)及多支病变组(96例),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Cys C检测并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ys C水平的差异及Cys C与冠状动脉照影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多支病变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1.55±0.32)mg/L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1.28±0.20)mg/L(P<0.01)。(2)两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与冠脉造影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多支病变组r=0.78,P<0.01;单支病变组r=0.75,P<0.01)。结论 Cys C水平检测能预测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且随着Cys C水平的增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贫血患者与炎症的关系。方法根据贫血标准对27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进行调查,对其中合并贫血的COPD患者(贫血组)40例和非贫血的COPD患者(非贫血组)4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行肺功能(FEV1%)检查,测定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质IL-6、IL-8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并计算其相关性。结果贫血组患者的炎症指标IL-6、IL-8、TNF-α水平高于非贫血组(P<0.05),CD4+/CD8+T细胞比例低于非贫血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患者合并贫血可能与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9.
探讨不同目标血糖管理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脓毒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血糖控制在4.4~6.1mmol/L)、B组(血糖控制在6.2~8.3mmol/L)、C组(血糖控制在8.4~10.0mmol/L),各组30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后尽早予以目标血糖管理,各组分别于入院时及住院治疗1、3、7天早晨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CD62p、TNF-α、IL-6、IL-10的表达水平,用生化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于当日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并计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1)三组患者治疗第3、7天CD62p表达较入院时减少(P0.05),治疗第7天PLT较入院时明显增加(P《0.05);A组治疗第7天APTT、PT较入院时明显缩短(P0.05);治疗第3、7天时CD62p表达A组与B、C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治疗第7天时A组与C组比较PLT显著增加(P0.05),APTT、PT明显缩短(P0.05);(2)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TNF-α、IL-6、APACHEⅡ评分均逐渐下降,IL-10呈上升趋势;三组患者治疗第3、7天时TNF-α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治疗第7天时APACHEⅡ评分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5);A、B组第7天时IL-6表达水平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而IL-10表达水平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治疗第7天时TNF-α、APACHEⅡ评分A组与B、C组比较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第7天时IL-10表达水平A组与C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3)血糖控制A、B、C三组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20.0%(6/30),44.8%(13/30),46.7%(14/30),A组较B、C组MODS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934、4.800,P分别为0.015、0.028)。结论,目标血糖控制能够显著抑制凝血系统激活和炎症反应水平,降低MODS的发生率,从而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iR-22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6例为研究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26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术中采集边长约0.5 cm的主动脉壁组织标本.应用RT-PCR法检测血清和主动脉壁组织中miR-22、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1、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壁组织中NLRP3、Caspase-1、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IL-18、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16(MMP-16)的浓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突发性撕裂样胸痛、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冠状动脉受累、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外周血血清及主动脉组织中miR-2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主动脉组织中NLRP3、Caspase-1、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外周血IL-1β、IL-6、IL-10、IL-18、NF-κB、MMP-1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R-22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可通过NLRP3基因靶向诱发Caspase-1、Caspase-3活化和炎症因子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