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士特征状况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科学界精英的典型。以这一群体为样本,从时间的维度,对其出生地域、学历结构、留学状况和年龄构成等进行计量研究,分析中国科学界精英的若干特征及其产生原因,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国科学家群体的基本状况,进而获得若干科技政策的新启示。  相似文献   

2.
对科学家整个群体和其中的精英群体,以及按学科、国度、学派、团队和学会展开的研究,其成果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科学家群体本身。此外,已经或者还有可能开展对女性科学家以及殖民地科学机构、政府和立法机构、国际事务中的科学家群体4个层面的研究。科学家群体研究所采纳的进路来自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使用了集体传记、群体分析、格/群分析、科学计量学等方法,但依靠的理论均来自其他领域。这个领域的研究较为分散,其进一步发展有待理论和方法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1953年,中国科学院从事化学研究的第5个机构——化学研究所——在北京酝酿筹建;3年以后,各项工作开始正常运行。在筹建过程中,功能不同的群体——科学家与科学管理者——之间、利益不同的群体——科学家与科学家——之间各种认识、主张不断斗争、不断协调,直至最终取得某种平衡。由此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利用极其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为建立一个与新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相适应的新的科研体制所作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华人科学家在物理学领域造诣较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以华人杰出物理科学家群体为样本,应用SPSS13.0数理统计软件对该群体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地域、受教育及出国留学经历、归国时间及工作单位、学科领域等情况进行计量分析,概述这一群体的若干特征,引导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心理学对人格特征的研究由来已久,本文试图通过回顾科学家人格特征研究的历程,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于科学家对照非科学家的人格特性,以及创造型科学家的人格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围绕科学家群体的认知、性格等独特的个性特征展开,并探讨启示。科学家的人格具有认知特性,社交特性和动机特性。科学家受到获取成就的驱动,更认真尽责,更具主导力。科学家是独立的,性格内向,社交较少。科学家的情绪稳定,控制力强;创造型科学家更具主导力、自信、自负且不友善。创造型科学家更自主、独立、且性格内敛,思维和性格更加开放,灵活。这对于科学人才的选拔和科研管理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外杰出科学家行政任职差异,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比较研究。在定性上,比较了中外杰出科学家的行政任职概况;在定量上,选取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和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分别作为中外杰出科学家的典型代表样本,对这两个杰出科学家群体的行政任职状况进行计量统计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中外杰出科学家在行政任职时间、任职规模、任职类型、任职岗位流动及其流动特征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以群体的方式从事科学活动的现象并不是与自然科学的出现相同步的。自然科学建立的早期阶段,科学研究都是以个人单独研究的形式进行的,并不是在一开始就有了现在的科学家群体(又称科学共同体)。虽然这并不排除科学家们在所研究的问题上进行相互沟通,只不过从总体上看,这种沟通一般都是零星的、偶然的。群体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不等于一些人的偶然聚集。如果一群人临时聚集在一起,彼此间在心理上没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便不能构成一个群体。既然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是科学发展中较后一个时期出现的现象,那么促使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主流的科研组织形式——PI制已经不能充分适应科技发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需求。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借鉴大项目管理所采用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在重点实验室管理中引入研究团队及研究团队负责人负责制,提出一种复合型的科研组织形式——“点一群一阵”结构。通过合理的队伍构建和资源配置,PI既能以研究组为基本单元进行自由探索,又可组成团队发挥群体优势、联合攻关。  相似文献   

9.
责任自由:国家目标和研究自由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是实现科学创新的基本条件,是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权利,因而是科学家行使其角色的前提。随着科学家在社会中角色的改变,科学家个人自由有着不同的内涵;基础研究中引入国家目标,责任自由将实现国家目标和研究自由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女科技工作者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群体。通过对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女科学家与中科院女院士的专业领域、获奖年龄、当选年龄、获得最高学位年龄、获得成果最佳年龄、学历状况、毕业院校等进行对比分析,对优秀女科学家的成长及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揭示女科学家的内在精神与外部环境是其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弘扬杰出女科学家的精神,并为女科技工作者的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