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兰山区社区居民的公共体育设施现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社区的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不足,不能满足居民的日常体育锻炼,影响了社区体育的发展进步。另外,小区公共体育设施简单,种类偏少,分散稀疏不均,发展不平衡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要求。通过调查研究,本文旨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建议,为改善城市居民小区体育场地设施状况,加快全区体育文化的建设和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作贡献,进一步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主城区大型工矿企业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于20世纪80年代初建设的职工住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和梳理当下针对这类住区采取的改造方式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从住区环境公共空间的形态特征、使用情况和"居民需求"的角度,探讨如何在住区有限的用地条件之下营造满足居民使用需求的公共休闲空间,如何利用住区独特的空间形态并结合其历史文脉提升居民凝聚力,延续住区的场所精神,以期为镌刻着深厚工业印记的山城老旧住区提出可行的环境公共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刘峰  姜亮  汤岳  赵和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2):13333-13341
为解决城市老旧小区内老年人户外活动休息点建设中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且未能真实反映老年人群体需求,无法快速评估和预测休息点的分布问题,通过跟踪记录与问卷访谈的方法,研究了南京市鼓楼区9个老旧小区老年人户外步行活动的特征,提出最优步行距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用于描述特定老年人群体户外活动的水平,对老年人群体的户外活动步行距离进行量化,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社区老年人户外活动休息点的分布模型,对9个小区休息点的理想分布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有利于客观地评价城市老旧小区中老年人户外活动休息空间的建设状况,有利于快速发现建成小区中休息点分布的不足,有利于直观预测规划设计中的老年人户外休息空间配置水平。  相似文献   

4.
居住区空间是城市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空间的延续。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城市空间不但向全体市民开放,还欢迎境外人士前来。而居住区空间则不同。小区,作为城市中的一个基本居住单位,是为了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方便、安静、安全和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因此小区空间理应属于小区居民所有,不容外界无关人员任意侵入。为此,小区空间的环境设计应采取与城市空间不同的对策。本文将以小区为居住单位来论述居住的空间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5.
应燕微 《科技信息》2011,(32):37-37,39
本文通过对新农村中公共空间现状的调研,分析了现今农村社区中公共空间类型与居民活动的关系,梳理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空间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以解决村庄公共空间重构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导向,借鉴中国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成模式,探讨了村庄公共空间规划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转变.政府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的态度由原来的"鼓励"转变为"支持",这也表明加装电梯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在加装电梯工作不断推进的同时,各地也相继暴露出资金筹集困难、电梯日常维修保养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基于福利多元理论,文章从政府、市场、社区、居民4个层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徐淳 《广东科技》2007,(7):160-161
现代发展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居民小区附近修建了各种大小不一的小休闲保健型园林,满足了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剧增需求.休闲、娱乐、运动多元化为一体的小广场,更是美化了整个小区的生活的环境,给城市带来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由此看来,园林的功能也在不断改变拓展和体现.作者认识到能完善的体现园林的功能终究离不开植物造景,所以从植物本生的原有的习性特色和有利于居民身心健康居住小区实际条件出发,对小型园林休闲广场植物景观配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5个城市28个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场地集中在公共活动场所、公园、广场等非正规体育场所;公共体育活动经费来源以自筹资金为主;公共体育服务相关政策法规缺失,组织相对单一,管理服务不到位;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居民参与体育竞赛较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探索城市公共空间中受众的使用和需求满足的实际使用效果,为建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使用与满足效果的评价体系提供依据。借鉴传播学理论中使用与满足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内容分析和数据分析获取西安环城公园使用与满足的数据。从西安环城公园的受众使用与满足的实际调查发现其在改造前后主要在景观规划与设计、环境小品设施、生态环境和服务质量4个方面得到改善和提高。但是升级改造后的西安环城公园,在基本解决了以往存在的问题满足了受众的使用需要的同时,还凸显出一些新的使用不满足的情况。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在市民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受众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实际使用与满足的状况是受众对城市公共空间使用效果的最直接反映。因此,需要在不断深入探索和调研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实际的使用与满足效果的同时,也要对受众使用不满足的情况予以关注,以此不断完善城市公共空间受众使用与满足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供给现状进行广泛的调研,结果表明:现阶段浙江省城市社区体育在体育场地设施供给、资金投入、组织管理、社区体育活动指导、体育服务信息等方面均存在不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文章从生态化、多元化、民营化等角度提出构建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议,为促进浙江省城市社区体育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陈琨 《甘肃科技》2022,(4):14-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开始提升,人口数量也持续增长,人们对城市住宅公共空间建筑的要求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对城市住宅公共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人们的居住要求,因此需要对公共空间建筑从户型、景观、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设计,尽可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保证建筑公共空间的合理性。文章阐述了公共空间设计意义,分析了城市住宅公共空间建筑设计现状,并从全面性、综合性的设计角度提出公共空间建筑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陈琨 《甘肃科技》2022,(4):14-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开始提升,人口数量也持续增长,人们对城市住宅公共空间建筑的要求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对城市住宅公共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人们的居住要求,因此需要对公共空间建筑从户型、景观、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设计,尽可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保证建筑公共空间的合理性。文章阐述了公共空间设计意义,分析了城市住宅公共空间建筑设计现状,并从全面性、综合性的设计角度提出公共空间建筑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3.
社区教育作为学习型城市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有鉴于此,试图从社区基础设施的配备、社区文化资源的挖掘、社区居民需求的满足、社区民众参与的鼓励、社区家庭教育的重视等五方面来解读《北京宣言》特征之五,并阐释社区教育对学习型城市构建的意义,通过揭示我国社区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勾勒出我国社区教育的未来,即在构建学习型城市中推进学习型社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慧社区的建设已成为社区发展的新模式。智慧社区的建设有助于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创造优美、安全的社区环境,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文在比较国内外智慧社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智慧社区的特征,并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分析了中部城市社区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中部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重要物质保障,其合理规划布局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本文以无锡市中心城为例,通过现场踏勘、问卷调查等深入的现状分析,解析现状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了解居民对设施的满意度和需求状况,并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提出相应的设施规划布局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了解铜陵市居民的体育需求,推动铜陵市群众体育健康发展;了解当前不同类型的社区体育资源现状,掌握社区居民的需求,该文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铜陵市社区体育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发展社区居民体育事业,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培养良好的体育消费心理,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指导。结论表明:(1)铜陵市社区居民体育社会环境发展稳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2)铜陵市社区居民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更多地追求多元化的健身体育及精神需求;(3)铜陵市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主要是体育设施缺乏,体育项目不完善,缺乏专业健身指导,体育信息不流通,体育消费低。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交往空间有利于社区归属感的产生,社区归属感的营造是城市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对典型回汉混居城市——银川进行社区归属感满意度调查,用ArcGIS进行空间表征分析,用层次分析法基于交往空间对银川市社区归属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银川市归属感强度由大到小为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影响社区归属感的主要因子是运动休闲空间和宅间交流空间,居民社区归属感淡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健身场地、入户门厅等交往空间的缺失.在此基础上,阐明银川市社区交往空间对归属感的影响机理:银川市区位差异明显,环境优美、物业高端的社区归属感愈强;开发商提供传统的交往空间而忽略业主的主观感受,使居民归属感淡化;密集的居住结构,使社区居民关系疏离.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城市社会学、休闲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支撑,通过实地考察法、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龙岩市为例,对城市居民休闲体育行为的空间需求和供给问题进行研究。聚焦于城市休闲体育的两个主体"人"与"空间",探究符合城市居民休闲体育需求的休闲体育空间优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龄化已是世界现象,文章以厦门鼓浪屿为例,分析了鼓浪屿高龄社区的现状;论述了高龄者机能的老化以及对外部空间的需求;针对鼓浪屿风景名胜区这一特殊性,对其社区外部空间提出新的设计方法,以满足不同阶段高龄者在户外公共空间的活动,从而促成老年人的沟通交流,让社区成为具有活力的老年社区。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了解广东省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公园发展现状的看法,2015年7月,对475名广东省社区居民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于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建设的满意度较高,社区体育公园内的体育设施基本可以满足居民体育锻炼的需求,大部分人希望政府更多地建设社区体育公园.调查中也发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相对匮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