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混采废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或许将成为未来环境保护的热点之一。通过论述铜川市陈炉镇混采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发育特征,在详细勘察的基础上,运用地质灾害防治及其他相关工程理论,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环境恢复治理方案,以期在无法恢复原有环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探讨了废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新思路,为其他类似地区的环境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孝感市矿山企业众多,在漫长的开发过程中形成许多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和百姓生命财产安全.通过调查发现孝感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影响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植被资源占用与破坏以及矿山废水和废渣对环境的污染.其中矿山地质灾害以云梦和应城地区膏盐矿开采导致的地面塌陷为主,含水层影响破坏主...  相似文献   

3.
从矿山合理开发的角度,对潘集煤炭集中开采区造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空地面塌陷、土地资源的压占和破坏、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方面进行调查,为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的,总结了开采区内矿山企业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综合治理,针对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所采取的相应保护与治理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4.
基于湖南省双江口萤石矿矿山地质环境野外调查,总结了双江口萤石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根据分析结果,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进行分区,划分为废石堆场破坏土石环境影响较重区(Ⅱ)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轻区(Ⅲ),并提出了恢复治理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对祁连重晶石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生态修复进行研究。区内发育和分布的地质灾害主要为不稳定斜坡,共11处,分为渣堆边坡和人工开挖边坡。矿山开采过程中的挖损、固体废弃物堆积对地表景观造成较大破坏,土地资源损毁严重,共破坏土地面积7.32 hm~2,破坏类型主要有露天开采面、渣堆、道路、人工建筑等,其中采矿挖损1.45 hm~2,渣堆面积4.56 hm~2,道路面积0.68 hm~2,建筑物面积0.63 hm2。建议根据类型及规模对不稳定斜坡进行相应的整治,并设置拦渣墙、排水渠;破坏的土地采用整平、夯实处理;地表景观采取表层覆土绿化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安远县废弃矿山现场及周边实地踏勘以及收集矿山水文、工程及地质等方面的相关资料,并在地质环境条件和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以生态袋边坡治理技术为主的适合于本矿山工程治理和生态复绿的技术方案,可有效消除矿山边坡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恢复和重建矿山生态系统,美化自然景观,达到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实现废弃矿地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隆博煤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煤层开采等资料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从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土地资源破坏四个方面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采煤对地质灾害、含水层及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严重,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较严重。依据评估结果,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对策。研究成果可为隆博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琪 《科技咨询导报》2013,(15):100-100
现如今,我国存在许多矿山地质环境恶劣的现象,由于对老矿山的废弃还没有实施地质环境的治理工作,废弃矿山的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地质灾害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在治理工作的勘查设计中,进行综合考虑,从不同方面入手,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各个矿山由于矿石类型、赋存条件、开采方式、地质环境容量的不同,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不同,因而治理方法、治理措施、治理思路应结合矿山实际情况确定。本文论述了露天开采对矿区及周边地质环境的影响,分析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治理设想。  相似文献   

10.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了大量废弃矿区,严重破坏了矿山生态环境。我国矿山企业虽做了很多的恢复治理工作,但成效都不十分明显。对废弃矿区景观重塑问题进行研究,帮助企业走出这一困境已经势在必行。以云南昆明海口磷矿的废弃矿区为例,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废弃矿区景观重塑展开探讨,对景观生态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对我国各类矿山废弃矿区的生态恢复及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