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TNF)联合顺铂(DDP0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对50例经病理证实为癌性胸腔积液的患者采用昼抽净胸水后,胸腔内注入rTNF20万和DDP40mg,1次/d,连续2-4次。结果 近期完全缓解(CR)达90%,其中12例持续6个月未发现胸水,所有病例2-4周后,经B超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及粘连。结论 rTNF联合DDP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单药用量小,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75例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组(治疗组),对照组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每周2~3次;治疗组行胸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并每日尿激酶胸腔冲洗.比较两组病人胸水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时间、胸膜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出现机会及治疗3个月后胸膜厚度.结果 治疗组胸水消失时间(6.5±2.3)d,住院时间(11.8±5.2)d,没有病例出现胸膜粘连,3个月后胸膜厚度(1.8±0.7)mm;对照组胸水消失时间(11.4±5.1)d,住院时间(15.2±6.9)d,8例出现胸膜粘连,3个月后胸膜厚度(4.2±1.2)mm.结论 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治疗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可以加快胸水消失,缩短住院治疗时间,预防胸膜增厚粘连,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论证胸腔插细管持续引流术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能使成型的新技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方法:胸腔插细管持续引流组(Ⅰ组)、分次胸腔穿刺抽液引流组(Ⅱ组)、胸腔置入硅胶管(15mm)引流组(Ⅲ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胸水吸收快、住院时间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P〈0.01).结论:国内外胸腔积液发生率极高,积液的引流采用微创胸腔插细管持续引流术相对于分次胸腔穿刺抽液引流法、胸腔置入硅胶管引流法有胸水吸收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继发感染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 某患者,男,55岁,因胸闷痛、咳嗽、盗汗、气促14年余,加重1周,于2008年8月4日收住我院诊断为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曾于1994年10月在我科住院时因胸片X线检查示:右侧胸腔中等量积液.抽胸腔积液检查示:①常规:黄微浊,李凡他氏试验阳性,细胞计数1.4×109/L,中性4%,淋巴96%,新鲜红细胞3~5个,比重1.037.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内置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UK)治疗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例,经胸腔B超证实胸水中等量以上且呈粘连包裹性,将其分为随机分为治疗级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胸腔内置管行闭式引流,且予尿激酶10万U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注入胸腔,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1~3次。对照组36例,常规反复穿刺抽液。治疗前后胸片或B超对比胸腔情况。结果治疗组明显较对照组的胸水引流更彻底,且胸膜肥厚粘连情况减轻。结论胸腔内置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是一种简单、安全并且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肺癌直接侵袭胸膜或转移致胸膜产生癌性胸腔积液,严重影响生存质量,亦是造成肺癌患者气急、胸闷、胸痛,甚至死亡原因之一。1994年1月至1998年5月,我们应用凝血酶、丝裂霉素联合治疗晚期肺癌胸腔积液患者2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癌性胸腔积液患者20例,男12例,女性8例,年龄43-78岁,所有患者均经胸片、CT证实晚期肺癌,给予纤支镜刷检、痰细胞学检直,经皮肺穿刺活俭及胸水查到癌细胞。其中鳞癌7例,腺癌11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大量胸水11例,中等量胸水5例,少量购水4例;血性胸水Ic例;伴腹腔转移3例,骨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75例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组(治疗组),对照组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每周2-3次;治疗组行胸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并每日尿激酶胸腔冲洗。比较两组病人胸水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时间、胸膜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出现机会及治疗3个月后胸膜厚度。结果治疗组胸水消失时间(6.5±213)d,住院时间(11.8±5.2)d,没有病例出现胸膜粘连,3个月后胸膜厚度(1.8±0.7)mm;对照组胸水消失时间(11.4±5.1)d,住院时间(15.2±6.9)d,8例出现胸膜粘连,3个月后胸膜厚度(4.2±1.2)mm。结论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治疗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可以加快胸水消失,缩短住院治疗时间,预防胸膜增厚粘连,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局部热疗结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采用顺铂胸腔内灌注结合局部热疗;对照组26例单用顺铂胸腔内灌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局部热疗联合胸腔灌注顺铂能显著提高癌性胸水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检测不同病因引起的胸腔积液患者胸液及血清的干扰素-γ和腺苷脱氨酶(ADA),探讨其对良恶性胸水疾病的鉴别意义.对37例结核性胸膜炎及25例癌性胸液患者和8例漏出液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胸液的干扰素-γ,Giusti’s比色法测定ADA.结果显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液中的干扰素-γ水平(490.83±384.67)pg/mL,明显高于癌性胸液(36.40±90.85)pg/mL和漏出液组患者胸液(14.87±5.96)pg/mL(P<0.001),且重叠性很小.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液中.ADA明显高于癌性胸液患者(P<0.001).干扰素-γ诊断结核性胸液的敏感性81%,特异性97%,正确率90%,阳性似然比27;ADA诊断结核性胸液的敏感性89%。特异性97%,正确率93%,阳性似然比29.6.提示胸液的干扰素-γ在局部抗分枝杆菌感染中起了一定的作用,检测胸液中干扰素-γ和ADA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胸腔置管引流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效果.方法 3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 脉导管引流注入药物和生物制剂的治疗和护理.结果 32例患者胸腔留置术均一次成功,无气胸、血胸、腔内感 染等并发症.引流时间5~21d,平均10d,所引出的液体量4000mL~11000mL,平均引流量8000±250mL.无1例患 者堵塞.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安全、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值得在 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植入剂(中人氟安)在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20例患者常规胸腔穿刺尽量抽净恶性胸腔积液后胸腔内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中人氟安)1000mg。结果:总有效率70%,未见明显毒副作用(0度~11度),其不良反应主要为药源性发热、疼痛反应、白细胞下降。结论:氟尿嘧啶植入剂(中人氟安)胸腔内植入对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可靠,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王浩杰  刘东华 《科技信息》2014,(10):200-201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积极的诊断及控制恶性胸水对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肿瘤浸润或转移至胸膜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升高、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以及血管通透性的增高等是恶性胸腔积液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而内皮抑素(ES)为内源性抗血管生成物质,其表达水平与多种恶性肿瘤的进展和预后有关,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内源性血管生长抑制剂之一,近年来ES为癌性胸水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被许多学者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旨在介绍ES在癌性胸水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和胸水中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断( CYFRA21-1)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9例临床已确诊的胸腔积液患者(恶性47例,结核性32例)的血清和胸腔积液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EA、NSE、CYFRA21-1的含量,采用酶免疫法检测组织多肽抗原(TPS)、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恶性肿瘤生长因子(TSGF)的含量.结果: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6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CEA、NSE、CYFRA21-1的在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7%、90.0%、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中CEA、NSE、CYFRA21-1的在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3.3%、100.0%、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和胸水中CEA、NSE、CYFRA21-1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及肿瘤组织学分型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肺癌患者胸腔内反复大量积液在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手术、放疗、化疗疗效均不理想。本文采用全身化疗联合TNF和IL-2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恶性胸水30例,其中腺癌19例,鳞癌9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平均年龄51岁;对照组28例,腺癌15例,鳞癌1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平均年龄55岁。方法:治疗组所有病例均先行全身化疗,化疗结束后胸腔抽液,尽可能抽尽胸水后胸腔注入TNF10万U、IL22万U,每周2次,连续4~6次。对照组全身化疗同前,胸腔局部不用TNF及IL-2。根据患者气急、胸闷、胸痛等症状、体征变化,胸片、B超检查结果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20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90%(27/30);对照组6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总有效率50%(14/28),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法副作用小,胸腔注射TNF、IL-2后有6例出现轻微胸痛和低热,2例在注药1h内出现寒战、高热(后自行缓解),未见其它严重副反应出现,结论:上述疗法是治疗肺癌恶性胸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对45例恶性胸水患者采用胸腔置管闭式术基本引流完后,腔内注入博莱霉素,每周1次,在胸水再生的情况下重复引尽胸水及腔内给药.结果45例患者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3例,缓解率(CR+PR)77.7%.发热3例,恶心呕吐3例,胸痛8例,均为Ⅰ度.结论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水,疗效好毒副反应少,病人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杨辅宝 《甘肃科技》2000,16(5):55-55
为探讨短程疗法的疗效兹将我院1993 年5 朋以来使用短程疗法治疗的50 例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病人与在此之前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的50 例发病年龄病情相仿的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病人进行疗效等方面的评价1 材料与方法本组100 例病例均符合结核性胸膜炎渗出性的诊断标准均有低热盗汗抽出胸水为淡黄色化验为渗出液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病人且为发病1 3 周并住院的初发病人年龄16 45 岁既往健康无全身重要合并症无明显肺部活动性病灶胸腔积液大于一个肋间全部病人均在尽可能抽完胸水的同时予以同剂量激素并行化疗短程疗法方案用2HRZS E /4…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对45例恶性胸水患者采用胸腔置管闭式术基本引流完后,腔内注入博莱霉素,每周1次,在胸水再生的情况下重复引尽胸水及腔内给药.结果45例患者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3例,缓解率(CR+PR)77.7%.发热3例,恶心呕吐3例,胸痛8例,均为Ⅰ度.结论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水,疗效好毒副反应少,病人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其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8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和39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病例资料,重点对癌胚抗原(CEA)、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认识和更好地鉴别诊断提供依据.结果:①两组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PLDH)水平及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血清乳酸脱氢酶(PLDH/SLDH)比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两组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PADA)含量、血清腺苷脱氨酶(SADA)含量和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血清腺苷脱氨酶(PADA/SADA)比值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入选模型的因素为患病年龄、发热、胸腔积液颜色、PADA/SADA比值.结论:①PADA、SADA含量可作为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结核组PADA约为40 U/L,低于目前普遍采用PADA >45U/L的诊断标准;而PADA/SADA比值为(3.44±1.38),PADA/SADA比值越大则越有利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病年龄、发热、胸腔积液颜色、PADA/SADA比值联合用于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判别时有良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探讨多孔导尿管热低渗液灌注化疗的方法和护理经验,提高热低渗液灌注化疗的护理水平。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采用多孔导尿管作胸水引流,排尽胸水后灌注热低渗液化疗药物,总结灌注前、灌注中、灌注后护理措施,探讨其护理要点,认为,做好术前心理护理与准备,术中注药时的病情观察、密切配合、保持导管通畅以及术后饮食护理,预防穿刺部位感染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的关键。患者无1例出现堵管,2例轻度发热,4例胸闷、头晕,总有效率90%。热低渗液灌注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多孔导尿管质地柔软,管径适宜,不易堵管;组织相容性好,夹管方便,感染少,成本低、固定不容易脱落,患者改变体位或离床活动时,对肺及胸膜的损伤程度小,不引起疼痛,比中心静脉导管内径大,不易发生堵管。其次因有多个孔,温热的0.45%、43℃盐水短时间迅速弥散至胸腔,保证了胸腔内治疗温度,又避免肺灼伤而致肺膨胀不全等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及不良反应,避免感染发生,良好的护理是持续治疗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 ,55岁 ,因咳嗽、咳痰 ,胸痛半月于1999年7月5日收住传染科治疗。摄胸片示左侧胸腔中等量积液。胸水化验李凡他实验阴性 ,白细胞计数200×106/L,蛋白55g/L。胸水化验未发现肿瘤细胞及抗酸杆菌。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 ,给予2HL2EZ/4HL2及强的松进行抗痨治疗 ,2个月后胸水吸收 ,症状消失 ,给予出院 ,出院后继续抗痨治疗。半年后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并少量咯血10天 ,再次于2000年1月10日收住传染科。胸腹部CT检查提示1、左膈下腹膜后囊性占位病灶约10×7 8×7cm3。2、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入院后2个月行剖腹探查 ,术中显示左膈下 ,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