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首先讨论了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的基本理论,包括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及其各自实现的子系统、语篇分析的两个层次以及"语境→语篇→评价("联系语境变量)的分析步骤,并用该模式分析了一个完整的语篇。分析表明用系统功能语法框架对语篇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语篇深层含义,可以解释语篇的语义和文体特点。  相似文献   

2.
赖海燕 《科技信息》2010,(5):137-138
Halliday建构的系统功能语法可用于语篇分析、翻译等诸多领域,而用于汉语对联的研析还不多见。本文拟从衔接和连贯(Cohesionandcoherence)、逻辑一语义关系(Logico—semanticrelations)、主位结构(Thematicstructure)和信息中心(InformationfocuspL个方面对对联进行功能分析,以证实系统功能语法在分析研究中国传统的文学形式——对联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原因状语从句为例,在系统功能语法的语境观下探讨英语语法教学真实语境的设置,并提出:语法课堂真实语境设置,应以文化语境为前提,在活动设计中充分体现语场、语旨和语式的动态结合,以呈现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4.
功能语言学认为语篇和语境是密切联系的两个概念。语境决定篇章性和语篇结构,语篇是语境中的语篇并在一定程度上从词汇和语法角度反映语境。衔接作为一个语义概念,是建构语篇结构的必要因素,各种衔接手段的使用和衔接力的大小与语境类型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系统功能主义的语境观通过收集一定语料,分析探讨了语境、衔接力和语篇连贯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语篇的衔接纽带首先要符合语篇的语境,在此基础上其衔接力越强,语篇的连贯程度就越大。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对名物化现象研究颇多,包括科技语篇中的名物化现象和非科技语篇中的名物化现象。但是这些研究的对象绝大部分都是英语语篇中的名物化现象。本文是对汉语科技语篇中的名物化现象的研究,所采用的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对英语语篇中的名物化现象的研究框架,研究的方面包括汉语科技语篇中的名物化的构成、名物化短语内部成分的语义关系和名物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所共有的本质属性。作为模糊语言家族中的一分子,模糊限制语是语言中最普遍、最典型的模糊语言。文章拟考察是否相关英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标准也适合汉语、日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并尝试性地从语法、语义、语用的角度对汉语、日语模糊限制语进行分类。分析发现,模糊限制语在这三种语言中有着共同的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7.
陈玉 《长沙大学学报》2012,26(3):104-106
通过探讨了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框架,得出结论:系统功能语法是行之有效的语篇分析(包括批评语篇分析)理论,它为语篇分析提供了理论框架、分析方法和步骤。并运用该理论对三篇语篇进行了实例分析,以理解和解释语篇的语义和文体特征,从而得到了不同的语篇效果。  相似文献   

8.
汉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无形态系统来表现通常的语法范畴,如:性,数,格,式,态,人称。语序是其最显性的语法手段。德国学者洪堡德(W.Humb。ldt)曾说:“在汉语句子里,每个词排放在哪里,要你斟酌,从各种不同的关系去考虑,才能读下去。由于思想上的联系全由这些关系产生的,因此这一纯粹的默想就代替了一部分语法。“”张世禄先生也指出:“汉语句子成立的要素不是属于语法结构形式。。”由此可见,汉语是一种略于形式,注重语义和语境的人文主义的语言。植根于形态语言的西方语言理论常将语义,语境与形式分离以求理论上的科学主…  相似文献   

9.
英语空语类在汉语中的体现及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语类PRO在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管辖与约束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空语类处在一定的句法关系中时,具有语义内容,但没有语音实体,它的存在必须建立在句法和语义的基础之上。运用空语类理论来研究汉语句子,能够揭示出汉语中许多动词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语法性质和语用特征,对汉语动词的认识,及汉语动词的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篇衔接系统一般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英汉语篇的衔接系统有异有同,其中包括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在内的语法衔接差异较大。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的差异表明:英语看重语法,汉语善用词汇;英语重视形合,汉语注重意合;英语是主语语言,汉语是主题语言。语篇意识对提高翻译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翻译实践、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等也具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王国庆 《科技信息》2010,(31):I0087-I0088
词语集语音、语法、语义、语用和文化于一体,主导着语言的结构和机制。对外汉语教学中,应从语法、语义和语用角度对留学生习得汉语词语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找出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形式语义学关于"语法"、"句法和语义",以及"语词和语句"等概念。传统语言学所谓语法讲究对语言符号串线形排列的成分分析,现代生成语言学的Chomsky学派认为语法就是有关语言层次结构的由小到大的生成规则,类型逻辑语法等形式语义学理论所谓的语法是指基于逻辑推演的关于自然语言的运行规律;形式语义学强调句法和语义的对应,这是形式语义学的灵魂;形式语义学在语句领域取得了较大成功,而语词领域是语言学侧重的研究方向。从形式语义学比较语言学的不足可以看到其未来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自然语言的逻辑语义分析和汉语信息处理是当今众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将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性谓语句分为光杆形容词谓语句和复杂形容词谓语句两种,并利用转换生成语法、现代谓词逻辑、类型论、范畴论、广义量词理论、集合论和λ-转换等语义理论分别对各类句子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以期有助于信息处理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学习普通话的重要环节是在语流中模仿普通话的节律。停延作为节律的基础,确定了语流中的音步组合,进而关系到协同发音、连续变调等一系列语音现泉。停延的研究对于普通话的朗读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提供的60篇短文为语料,对于文中的停顿做出了定量、定性的分析:普通话的音步组合层的平均长度为5—7个音节,影响各篇短文音步组合层长度的主要因素是文体风格。该文根据60篇短文的语音资料,提出了设置句中无标点停顿的语义原则、语法原则、语用原则。根据语义原则,只能在有助于语义表达的地方停顿。根据语法原则,只能在构成语法结构的地方停顿。如果在某种情况下构成了非语法停顿,那是为了满足节律的需要。根据语用原则,人们通过对语境的分析,以停顿为手段,实现表情达意的最佳效果和节奏的匀称感。文中以大量例句,对各种语法结构中的语音停顿现泉进行比较说明,做出了令人信服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PEARL语言特性的研究和对集成的形式化方法RT-Z语法、语义及结构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将二者相结合的实时系统开发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了实时语言和形式化方法的优点,使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无须依赖具体的硬件和应用环境,同时对实时约束灵活的分解降低了系统开发的难度.  相似文献   

16.
在以认知为基础的面向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语言学框架下,对古汉语的自动句法语义分析进行研究,希望能对古汉语教学与研究,以及现代汉语的分析和处理起到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运用以左结合语法为基础的数据库语义学方法对古汉语的两个基本结构(函词-论元结构和并列结构)进行自动句法和语义分析,以可接续性为前提,遵循自然语言的时间线性顺序,采用规则和模式匹配的方法,过程简便,计算效率高,且符合古汉语本身的特点.分析结束时自动生成的语义关系图清晰、准确,更彰显了数据库语义学方法的独特性、适应性以及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引之的《经义述闻》体现了许多训诂方法:利用因声求义来明通假、求语源;运用语法勘正错讹;在语言环境下考求字义文义;利用校勘来判断正误;总结全书通例等。对《经义述闻》予以爬梳可以更充分地发现科学的训诂方法,使得《经义述闻》成为训诂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8.
词类活用问题是在古代汉语语法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影响很大且迄无定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古代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为立足点,结合词类活用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系统探讨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的古代汉语词组的活用问题,试图为词类活用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作一点初步的探索和补充.  相似文献   

19.
母语是任何第二语言系统未建立的情况下建立的第一语言系统,根据“迁移”理论的观点,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从学生的语用错误的视角来分析,中国的英语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母语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存在着诸多干扰现象。  相似文献   

20.
英汉机器翻译系统的设计和软件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XECMTS是一个基于GPSG理论开发的英汉机器翻译系统。XECMTS应用GPSG语法语义同构理论、实现了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译文生成的同步完成,语法分析正确率为91%,译文准确率为65%。XECMTS可在PC80486或更高档的微机的MS-DOS环境下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