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便携式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便携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组成,直流变换模块和逆变模块中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设计,给出了电路中各主要器件的具体参数,并给出实验结果。直流变换主电路采用带高频变压器的推挽电路、全桥整流和滤波电路。控制电路采用专用的脉宽调制集成电路芯片;逆变电路采用全桥逆变电路和滤波电路。控制电路采用AVR单片机,产生单极性正弦脉宽调制(SPWM)的控制信号,使主电路输出标准的正弦波交流电压。  相似文献   

2.
为设计一种低功耗的数字化正弦逆变器,设计了以STM3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全桥逆变器,该逆变器采由单片机的高速定时器产生高分辨率的SPWM脉冲,通过光耦隔离和IR2111驱动芯片把SPWM脉冲信号对由IRF840场效应管构成的全桥电路实现斩波逆变,经过LC滤波电路,最后实现高压SPWM脉冲转换成交流电源。  相似文献   

3.
徐周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3):191-194
传统高压交流电源通常由高频交流(HF)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和逆变桥正弦脉宽调制(SPWM)主电路组成。设计高频高压变压器是传统高压交流电源设计中的难点。提出一种新型小功率高压交流开关电源设计方案,采用倍压整流技术和升压斩波(BOOST)电路实现升压,避免了设计高频高压变压器时的绝缘距离受限制、空载电流过大,高频振荡回路可靠性低等问题,简化小功率高压交流电源拓扑结构,具有设计简洁,稳定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文中提出一种可再生能源用高频环节并网逆变器的实现方案.介绍了该逆变器基于空间矢量图的倍频式SPWM控制策略,给出系统的构成和部分关键性电路,并讨论了软件实现方案.实验波形和分析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低频数字控制的双Buck逆变器开关频率低、控制周期长、系统功率密度低、输出波形质量不高的特点.基于高性能DSP设计双闭环SPWM高频数字控制算法,搭建双Buck全桥逆变器样机平台,展开逆变器高频恒频数字控制的研究.仿真与实验表明,所设计的高频控制方案合理有效,其得益于DSP内部高效的浮点数学计算单元对复杂算法的快速运算,实现系统100 kHz开关频率的控制.高性能DSP高频开关控制逆变器不仅可缩短控制周期,保证系统高效率高质量波形输出,还可有效降低滤波器件的体积,提高系统整机功率密度.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光伏独立发电系统拓扑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采用推挽输出的新型光伏独立发电主电路拓扑结构,系统由光伏电池阵列、充电器、蓄电池和逆变器组成.该逆变器能同时实现升压和逆变,省去了蓄电池之后的DC-DC升压部分.在简化主电路拓扑的同时,能够有效输出稳定的220 V交流电压.此外,该系统采用基于高频链SPWM调制方法及电压有效值外环、瞬时值内环的闭环控制策略.采用该系统不仅可以减小系统体积,降低系统成本,而且具有输出电压动态响应好、稳态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逆变器是新能源并网时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它并网输出时波形中含有大量谐波,对电网电能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对逆变器在SPWM控制下滤波输出的谐波抑制进行探讨,重点对工程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无源滤波器的滤波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给出了全桥逆变器拓扑结构,构建了3种滤波器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平台进行了仿真,通过对输出电流的FFT分析发现,LCL方式滤波的总谐波畸变率最低,是一种较好的滤波方式,在并网逆变的实际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考虑当前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逆变入网的需要,在比较了现有逆变器的基础上,针对低压小功率的逆变,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单相正弦波逆变器.该逆变器主要由控制模块、全桥式逆变模块、同步BOOST电路、信号采集与调理模块、信息显示模块、欠压过流保护模块等构成.逆变器采用SPWM正弦脉宽调制,经过IR2104产生两路反相的SPWM波,驱动4个开关管IRF540工作,并利用STM32完成电流/电压采样、调试和液晶显示的数据处理.经实际测式,该逆变器获得了较高的转换效率,较低的输出电压/电流误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一种实用型高频升压光伏离网户用逆变系统的设计。它基于微芯科技公司的dsPIC30F2010芯片为控制电路,采用MOS-FET器件为逆变主器件,控制采用SPWM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在逆变电源及UPS等电源系统中,为了降低开关损耗而广泛的应用了移相SPWM技术.在此介绍了一种基于TMS320F2812DSP芯片的SPWM数字移相方法.它更加灵活,更适用于带反馈控制的逆变系统;它拥有倍频的效果,更适合应用于高频链结构的逆变系统.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三相交流36 V开关稳压电源的设计思路.此设计采用TOP系列单片开关电源芯片来代替传统的线性稳压芯片,利用高频变压器来代替传统变压器,极大的缩小设计体积;采用高性能8位单片机ATmega8模拟DDS算法来进行编程控制,从而产生交流36 V,400 Hz中频逆变稳压输出.  相似文献   

12.
针对5 kVA电力专用UPS中逆变电源的使用情况,设计了基于DSP的逆变电源系统。该系统直接利用SPWM变频控制技术,由DSP控制芯片生成SPWM波,并采用重复控制与PI双闭环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将190-286 V的直流电转换成50 Hz的220 V的稳定交流电。结果表明,该设计能够达到系统稳、动态性能良好,且控制电路简化,结构紧凑,成本降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微处理器智能化和功率器件IGBT高速大电流的特点,研制出超音频调制频率的逆变电源,讨论了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和正弦脉宽调制(SPWM)波的生成和输出稳压方案的设计,提出了一种软件实现SPWM波的新方法。实验数据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压性能和很小的波形失真,并且能够进行自检测、过流、过压、过热和短路保护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一种高频高压电源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频高压电源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如材料改性、金属冶炼、环境保护等.本设计采用220 V交流输入,经整流成直流后,通过直流斩波调压,再通过IGBT逆变为交流,最后通过电感滤波、高频变压器升压来实现输出为高频高压的正弦波.研究获得参数范围为电压峰-峰值为0~30 kV、频率为10~30 kHz和功率为2 kW的高频高压电源.  相似文献   

15.
PWM电压型逆变器接入电网时将引起谐波,从而影响电能质量,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SPWM的基本原理与傅里叶级数理论,建立了SPWM电压型逆变器输出波形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得到了输出谐波在变频变压过程中的分布规律,利用matlab进行了仿真,得出了“变频将引起谐波分布中心的迁移”、“变压将引起谐...  相似文献   

16.
一种光伏独立发电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爬山法实现了光伏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和铅酸蓄电池充电控制,并用单极性SPWM调制方法对逆变器进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更充分地利用了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缩短了过充阶段时间,提高了充电效率,克服了大多数光伏系统中蓄电池欠充的缺陷,延长了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所采用的单极性调制相比于双极性调制,在输出同样幅值基波电压时,最小谐波频率为载波频率的2倍,且谐波幅值较低,从而使输出端滤波器的设计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采用单级DC-AC 工频变压器的拓扑结构,主电路为IR2110驱动的半桥式逆变电路。控制电路以NXP公司ARM7核心处理器LPC2148,由软件生成SPWM波控制DC-AC逆变。系统通过反馈信号监测频率、相位,经由A/D采样欠压、过流信号,控制频率、相位的跟踪和欠压、过流保护,并且在此系统之上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测量频率与相位的方法。经测试,本系统的变换效率高。输出正弦波形失真度小,实现了同频同相的跟踪控制和过流欠压保护。  相似文献   

18.
单载波调制单相三电平不对称光伏并网逆变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小功率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单相三电平不对称逆变器。针对三电平电路正弦脉宽调制(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SPWM)使用过多三角波层叠、占用系统资源多的问题,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给出了一种只使用一个载波的改进型SPWM实现方式。引入了一种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方式,分析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和优缺点。在并网控制中采用了一种改进型的比例谐振控制器(proportional-resonant,PR),相对于理想PR控制器,具有受电网频率波动和数字系统离散化影响小的优点。通过仿真和搭建小功率试验台的方法,验证了控制策略和调制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邹时亚 《科技信息》2013,(19):113-114
以通用逆变电源为设计目标,采用SPWM脉宽调制作为控制核心,对单相逆变器进行稳压调节与仿真。建立了逆变电路仿真模型,通过输出电压瞬时值进行闭环PID控制,输出电压可在50~220V内调节,适应于一般性负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