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电厂燃煤产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矿区某两个电厂燃煤为例,探讨了燃煤产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测定了电厂原煤、飞灰、底灰中As、Cu、Zn、Pb这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通过浸泡实验测得了燃煤产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浸溶率,计算出了燃煤产物中重金属元素对大气、水环境的污染因子。结果表明,电厂燃煤过程中,重金属元素挥发性较高,两电厂对大气环境的综合污染因子分别为6.83和7.93,污染等级为重污染。对于水环境的综合污染因子为4.35与3.38,也属重污染。  相似文献   

2.
采用形态分离法 ,研究了硫酸钙、氧化钙、铝土矿三种固体吸附剂在煤燃烧过程中对痕量重金属元素Cd,Pb,Co,Cu和 Ni释放的化学控制 .结果表明 ,三种吸附剂对重金属元素具有一定的捕获力 .三种吸附剂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既有物理吸附 ,又有吸附剂与重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3.
以流化床燃煤过程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小型一维煤粉燃烧炉上进行实验,研究了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的排放特点.实验模拟流化床低温燃烧的特点,采用焦作无烟煤、西山贫煤、六盘水贫煤、萍乡烟煤、平顶山烟煤和小龙潭褐煤等6种典型煤分别在650℃,800℃和950℃3个工况下燃烧,结果表明Hg在灰中几乎不富集,是易挥发的痕量重金属元素;Pb在灰中的含量随温度升高有下降的趋势,部分富集在细微颗粒上随烟气排出;Cr和CA两种痕量元素大部分留在灰渣中,不易挥发。  相似文献   

4.
我国工业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并大多以火焰炉为主,按燃料种类的不同可分为:燃煤工业炉、燃气工业炉和燃油工业炉。我国工业炉的燃煤状况大多通过粉煤燃烧的方式来进行,粉煤燃烧的过程是在燃烧前将煤粉碎研磨至微粉级,并与空气混合.再将粉煤与空气的混合物经粉煤燃烧器喷入燃烧室燃烧。粉煤燃烧技术最早应用于水泥窑,现已在电站锅炉广泛使用。本文对工业炉燃料与环保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煤中砷元素对大气造成的污染,采用煤燃烧实验研究了煤燃烧过程中砷的析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煤燃烧过程中,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煤中砷的释放率逐渐增大,残留到燃煤灰渣中的砷含量逐渐减少。在不同的燃烧温度下,燃煤灰渣量几乎没有改变,煤中砷的释放率却有较大的差异。燃煤排放的飞灰和烟尘以及粉煤灰的裸露堆放是环境砷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对煤粉中氯元素在高炉内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模拟高炉风口环境,研究了喷吹煤粉中的氯元素在风口区的反应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煤粉中氯在燃烧过程中以HCl形式析出.与常规燃烧过程不同,煤粉中氯元素在风口区的析出率仅为40%~60%,剩余的氯元素残留在未燃煤粉中.喷吹煤粉带入高炉的氯元素不论去向如何,均不利于高炉冶炼过程的顺利进行.建立生产现场煤粉氯含量检测制度,减少高炉煤气中氯元素的危害,提高炉渣的排氯能力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煤燃烧中重金属释放的化学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形态分离法,研究了硫酸钙、氧化钙、铝土矿三种固体吸附剂在煤燃烧过程中对痕量重金属元素Cd,Pb,Co,Cu,Ni释放的化学控制,结果表明,三种吸附剂地重金属元素具有一定的捕获力,三种吸附剂地重金属元素的吸附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吸附剂与重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量子化学理论、离散系统动力学、地质学和矿物学理论,以及重金属在线监测多种理论和方法综合,从宏观特性到分子层面、从定性研究到定量描述,系统地研究了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迁移转化机理及细微颗粒物中富集规律.得出了痕量元素与矿物质间的亲和特性;发现了汞氧化的一个新的反应通道:Hg0→HgO→HgCl→HgCl2;发展了一种新颖的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技术的气相痕量元素的在线测量方法,并对燃烧烟气中的重金属浓度进行在线分析;揭示了细微颗粒物中痕量元素的富集规律;采用颗粒群平衡模拟(PBM)定量描述PM的时间和/或空间演变过程;以期为细微颗粒物和痕量有害物质的减排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煤层燃过程中热解气燃烧氮氧化物排放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污染日益严重,燃煤是大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为研究燃煤过程中氮氧化物的排放规律,设计了双层固定床反应器,对煤燃烧产生的热解气和焦炭的燃烧情况分别进行研究。利用实验研究分析煤燃烧时煤中氮元素的分配、热解气析出特性及热解气燃烧时的氮氧化物排放规律。结果表明:煤热解过程中进入热解气和留在焦炭内的N分别为38%和62%。实验结果为分析煤炭层燃过程中NOx排放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锅炉是电站的重要发电组成部分,燃煤特性对锅炉性能的影响直接影响了电站运行的经济性。本文从燃煤的工业及元素特性方面分析其对锅炉性能的影响,旨在对煤质对电站经济性的影响有个更加情楚地认识。  相似文献   

11.
对燃煤电站锅炉可吸入颗粒物及重金属汞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并详细介绍了可吸入颗粒物及重金属汞脱除技术在世界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及联合脱除可吸入颗粒物及重金属汞的集成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2.
利用质量平衡法和富集因子法研究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电厂有害微量元素的再污染、转变机理和污染物对环境的再释放等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由相对富集系数值,可对七种有害微量元素进行初步分类;在燃煤电厂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过程中,有害微量元素分配行为受元素的赋存状态、燃烧温度等影响,以及在燃烧后飞灰中易溶组分增加;在燃烧区亚微米灰中挥发分有害微量元素蒸发后,可以捕捉到非均匀冷凝或吸附在破碎的细颗粒表面痕量的挥发分。  相似文献   

13.
火电站的锅炉是实现能量转换的重要设备类型,且主要以燃煤作为电站锅炉的主要燃料类型.而且,受到能源结构的影响,煤炭资源仍旧是现代电站的主要能源类型.但是,燃煤燃烧会产生废气和灰渣等,其中以废气对大气的影响最为严重,废气中存在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硫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还会导致大量的硫资源浪费严重.故此,需展开电站锅炉脱硫的分析,并解读具体的脱硫方法和技术经济问题.在分析具体电站锅炉脱硫方法的基础上,完成对技术经济问题进行综合比较,旨在提升电站锅炉脱硫的效果,且确保脱硫的经济性与技术,降低电站锅炉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卷烟抽吸过程中重金属元素的转移量和转移率,采用外加法于卷烟样品中添加不同含量的重金属元素标样,抽吸后对样品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主流烟气气相、灰份和滤嘴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检测,并进一步研究了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添加量时向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主流烟气气相、灰份和滤嘴中的转移量及转移率.结果表明,主流烟气气相中未检测到重金属元素的存在;重金属元素在烟支燃吸过程中大部分均转移至灰份中,只有少量转移至主流烟气总粒相物和滤嘴中;此外,重金属元素向主流烟气总粒相物和滤嘴中的转移具有一定的饱和度.  相似文献   

15.
《广东科技》2007,(11S):85-86
1.项目背景及内容简介 近年来,火电燃煤供应紧张,燃煤价格持续上涨。许多电站锅炉不得不燃用非设计煤种,燃煤品质也越来越差。这导致锅炉运行中出现燃烧不稳甚至灭火、燃烧效率降低、发电煤耗增加、汽温特性难以控制、爆管频繁、炉膛结渣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也对我国电力行业节能降耗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配比复合垃圾衍生燃料做实验试烧,并对燃烧产生的NOx、SO2等燃烧排放污染物进行了监测.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X)结合联用技术观察了生物质垃圾与煤混合压制燃料的燃烧颗粒的微观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生物质比例的加大,发现飞灰颗粒有细化的现象.Cl元素的排放主要出现在燃烧初期.钾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氯化钾.飞灰颗粒的所有能谱分析中并没有检测到重金属元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氨法脱除烟气中气态污染物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是实现清洁生产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要.化石燃料的直接燃烧是气态污染物(NOX、SO2、CO2)和可吸入细颗粒物等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本文对使用氨(NH3)脱除烟气中气态污染物的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其应用于脱除燃煤电站锅炉烟气中气态污染物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使用氨洗涤法洗涤净化烟气所得副产品可用于农业生产,或气体回收利用,进而可以实现能源生产过程污染物的近零排放.  相似文献   

18.
燃煤过程中硫析出特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为具体深入的研究燃煤过程中硫的析出规律,使燃煤过程中硫的排放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利用管式炉燃烧实验,分别考察了包括煤种、停留时间、粒度、温度等不同因素对燃煤硫析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硫的析出影响最为显著,停留时间次之,粒度和煤种对硫的析出影响较小.燃煤过程中硫析出影响因素的研究为硫的污染排放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世界范围内针对不同种类的汞在煤炭燃烧的各个阶段都研究了相应的控制汞排放的技术与方法.燃煤汞污染控制技术的主要思路应结合燃煤利用的过程,技术突破的主要方向是燃烧前除汞、燃烧中控制和燃烧后脱汞,燃烧后脱汞的方法主要分为烟气污染控制工艺协同控制的方法和吸附剂注入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逐级化学提取法,对煤炭中的金属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的分解转化方向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认为,铬易于富集在炉渣中,铅易于富集在干灰中,且铬、铅更易于在细灰粒中进一步富集,因此充分燃烧,更有利于重金属元素在燃烧产物中的富集;干灰和炉渣中的铬、铅均主要以稳定的残渣态存在,但六价铬、铬在水溶态、可交换态下含量增加,环境稳定性降低,变得易在环境中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