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浩瀚的海洋深处,有一类长相十分古怪的鱼,它们的两只眼睛长的位置与众不同,在头的同一侧,人们把它们称为比目鱼。比目鱼都是扁扁的身体,左右很不对称,一边突出,一边平,常常单独栖息在海底,侧着身体横躺在海底沙滩上,那突出的长着两眼的一面,总是朝上的,游起来横卧水里,头和尾像波浪般运动着。  相似文献   

2.
一、(鱼安)(鱼康)鱼 (鱼安)(鱼康)鱼生活在千米深海底,头大而扁平,阔口横生,身体无鳞,相貌丑陋,渔民称它为"癞蛤蟆鱼",又因它的叫声像老头子咳嗽,故又叫"老头鱼"。(鱼安)(鱼康)鱼身体笨重,不善于游泳,只能用腹鳍在海底爬行,平时它把身子埋在沙里,只露出头和嘴巴等待食物。这种鱼所以能生存下来,全靠它的背鳍上长着一根很长的"钓竿",这钓杆是第一背鳍演化而来的。在钓杆顶端长出一个小肉片,肉片能发出红蓝白等色光,在黑暗的海底闪闪发光,召来好奇的小鱼。当小鱼向发光器游来时,它把发光器不断向自己嘴边移动,当小鱼也  相似文献   

3.
正红树鳉鱼是一种分布于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到巴西、虽不起眼却耐人寻味的鱼儿,它们常常从水中蹦到陆地上。虽然一系列两栖鱼都能把自己弹射到陆地上纳凉,但红树鳉鱼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这些地方湿度高,气温和水温大致相同。那么,红树鳉鱼为什么要从温水中跳到温度同样高的地上呢?为得到答案,科学家最近把水加热,周围铺上滤纸,然后用能测量温度的相机拍摄红树鳉鱼。每当水温上升至36℃时,红树鳉鱼就会跳出水面。30秒钟内,鱼的体温就降到和它们着陆的滤纸一样。不到60秒钟后,它们的体温就低于滤纸温度了。科学家据此推测,红树鳉鱼之所以会跳到凉爽的地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一只生活在南大西洋海底、长有类似人类牙齿的神奇乌贼。它们真的长着和人类一样的牙齿吗?它们会咬人吗?研究人员说,这种鱼的名字叫Promachoteuthis sulcus,是生活在南大西洋海底的一种小型乌贼,极其罕见,在全世界范围内只保留了一个标本。它们的触手极短,看起来很怪异,而吓坏我们的"牙齿"其实是一个错觉,它们是乌贼的嘴唇。  相似文献   

5.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以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海洋里有两种鱼:鲮鱼和鲦鱼。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  相似文献   

6.
昆虫可能没有发达的大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会感到恐惧.加拿大生物学家对蜻蜒进行研究后发现,它们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捕食者出现在它们面前都能把它们吓死,即使它们没有被吃掉的危险. 在实验中,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一群蜻蜒幼虫(年幼的蜻蜒是水生动物)和食肉性鱼放在同一个水族馆里,但这两个群体是用遮挡物分离开的,蜻蜒可以看到鱼,并闻到鱼的气味,但鱼无法吃到蜻蜒.结果发现,没有看到鱼的蜻蜒幼虫是那些看到鱼的蜻蜒幼虫存活率的2.5~4.3倍.  相似文献   

7.
半年前,一位朋友买回两条罗汉鱼,用玻璃把鱼缸一分为二把它们隔开。那天.我在他家做客,碰巧目睹了一场“武斗”:那条强壮的罗汉鱼一跃而起,跳到了玻璃的另一边,袭击另一条身体瘦弱的罗汉鱼。“分家了还打架!”朋友气愤地数落那条“挑事”的罗汉鱼,顺手把它捞出来扔回自己的领地。我很喜欢罗汉鱼,于是央求朋友:不如送我一条吧,省得它们老打架。朋友于是忍痛割爱,把那条受了轻伤的弱鱼赠给了我。  相似文献   

8.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全世界约有4万多种鱼类,它们的捕食方法多种多样,说起来真是妙趣横生。 海底“渔翁” 在海洋底处,栖息着一些会钓鱼的鱼,人们将它们称之为“渔翁鱼”。其中最有名的要算鮟鱇鱼了。鮟鱇鱼头大而扁平,阔口横生,身体无鳞,相貌丑陋。在鮟鱇鱼的背鳍上生有一条长长的骨线,好似一根柔软而又能活动的“渔竿”,“渔竿”的顶端有一个穗  相似文献   

9.
2006年,科学家重返“失落之城”,他们使用两相机器人潜入2000多米的海底进行考察。机器人将它们在海底所风到的景象拍摄下来,再通过电缆将图像传回停泊在水面的母船上,置身船上的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控制室里的荧光屏清晰地看到“失落之城”中的那些白色塔形物。  相似文献   

10.
<正>有一些细菌,经常生活在泥泞的海底或河流两岸的泥巴里,如果你想找到它们,方法其实很简单:准备好电极,然后将电极插入海底或河流的泥巴中,就能将它们从躲藏的地方引诱出来,吸附到电极上。它们是一些特别的细菌,因为别人吃饭,它们吃电!这听起来好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怪能力,它们是怎么做到的?  相似文献   

11.
金鱼真睡午觉吗?回答是肯定的。不仅是金鱼,一般的鱼类也要睡眠。但是根据鱼的种类不同,睡觉的时间有所区别,有晚上就寝的,也有白天睡大觉的,还有时常迷迷糊糊,打个盹儿的。夜间睡觉的代表性鱼类有鳊罗鱼。鳊罗鱼是一种颜色美丽的浅海鱼类,这种鱼只要太阳一落山,就会象赴约一样,深深地钻入海底的砂层,安然入睡。直到第二天的早晨,才和太阳一起起身,开始一天的新生活。与其相反的是穴子鱼,白天将身子埋在沙层里,或者藏入岩洞睡觉,到了夜晚它才开始活动。那么象沙丁鱼、青花鱼、松鱼之类不顾疲劳,不停地在辽阔的大海里游动的回游鱼类,它们究竟在什么  相似文献   

12.
鯆鱼的由来 在广西龙州附近的左江里,有一种世界上稀有的软骨鱼.这种鱼体形好像一个翻着的盘子,又圆又扁,它用一条长长的尾巴,缓缓摆动滑行.捕食时,先突然升起,借助涌向体下的水流,把四周的小鱼小虾吸到自己的盘状身体下,接着,迅猛下沉,把小鱼虾压住,直到把它们压死或压昏,最后才慢慢吃掉它们,人们把它叫做鯆鱼.  相似文献   

13.
气球鱼     
<正>科学家在印度洋海底500米深处发现了这种罕见的鱼种——"气球鱼"。"气球鱼"属深海琵琶鱼的一种,体形滚圆,呈可爱的气球状。虽然科学家也曾在野外环境中观测到其他琵琶鱼物种,但是这种"气球琵琶鱼"以前从未被记录过。  相似文献   

14.
杨强  赵云云  任东 《科学通报》2009,54(13):1940-1940
丽蛉是脉翅目中的一个绝灭科. 它们在脉翅中是个体比较大的类群, 仅仅在中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地层中 发现了较多的化石. 本研究描述了出自中国辽宁省北票市黄半吉沟义县 组丽蛉科的一个新种——李氏聪蛉Sophogramma lii sp. nov.. 这块标本完好地保存了昆虫的四翅及部分身体, 四翅完全展开并且翅脉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5.
蛇尾纲是栖息海底深处的一种神奇的棘皮小动物。 小到何种程度?俄罗斯《科学与生活》杂志中有文章说,即使带着面罩和氧气管在大洋深处"匍匐",也难看到蛇尾纲。只有当人们穿上"人工水肺"、趴在海底仔仔细细地搜索时,才有可能在空旷寂静的深海海底的动物群中发现它们的踪迹。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     
有的鱼只吃鱼鳞是真的吗? 非洲大陆最大的湖坦噶尼喀湖因盛产珍稀鱼种而世界闻名。其中有一种数量很多的鱼非常奇特,它们只吃鱼鳞。 研究人员把这种鱼放入水槽,喂它们蚯蚓和虫子,  相似文献   

17.
寄居蟹生性好斗,两蟹狭路相逢,势必战斗一场。斗起来两壳互相碰撞,咔咔作响。动物的斗争,通常是胜者得益,败者受损。然而寄居蟹的斗争却是败者也得益,十分有趣。 两蟹相争为一壳 寄居蟹(paguridae)是甲壳科海洋动物,也叫寄居虾。体长8厘米,周身发绿,足尖发白,拥有两把大钳子,名叫螯足,右螯比左螯肥大,具有威慑性。它们背负着螺壳,行走蹒珊,动作迟缓。海底浅滩到处可见。 说是甲壳动物,但它们自己生来并没有甲壳。靠着寄居在螺壳里保护自身。它们经常寄居的壳有:单齿螺壳、篱笆螺壳和素螺壳等。它们常用武力驱走螺体,夺取空螺壳。但大量的手段是从别的寄居蟹身上,通过斗争去夺取螺壳。  相似文献   

18.
昆虫可能没有发达的大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会感到恐惧。加拿大生物学家对蜻蜓进行研究后发现,它们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捕食者出现在它们面前都能把它们吓死,即使它们没有被吃掉的危险。在实验中,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一群蜻蜓幼虫(年幼的蜻蜓是水生动物)和食肉性鱼放在同一个水族  相似文献   

19.
一项针对32种热带淡水观赏鱼的新研究发现,它们中的大部分都已对抗生素耐药,这意味着它们可能会把致命疾病传染给人类。在这些鱼身上发现的假单胞菌会引起肺炎,进入伤口则会引起感染性休克。在未清洗的表面,这种细菌能存活多日。鱼身上的葡萄球菌可能感染人的发囊并引发其他的皮肤感染,包括染性很高的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11,(9):5-5
近日,专业潜水员斯哥特·加德纳在澳大利亚大馒礁海域探索时听到海底传来一声敲击声。他立即下潜,结果惊讶地看见一条黑斑象牙鱼用其口衔的一只蛤蜊撞击一块岩石。之后,蛤蜊壳碎裂,鱼吃到了里面的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