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视野     
正土卫二为什么有"虎纹"space太空在土星的卫星土卫二南极有四道平行的裂缝,它们被称为"虎纹"。土卫二海洋中的液体从这些裂缝中喷发出来。但为什么液体只喷发于土卫二的南极,而不是土卫二其他地方?土星引力对土卫二施加潮汐力,在土卫二两极最强,由于土卫二两极地区的冰层相对较薄,而在南极地区,冰层的厚度甚至比北极还要薄。土卫二的表面温度大约是-200℃,你可能会因此认为:哪怕冰壳出现裂缝,它也很快就会冻结、闭合。但事实上,  相似文献   

2.
恩克拉多斯(土卫二)是土星的一颗小小冰质卫星。过去7年中,环绕土星的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飞船仔细勘察了这颗土卫的南极地貌,这里以4条“虎纹带”及一些间歇泉(由细小冰粒和水蒸气构成、最早发现于近10年前)而闻名。7年的勘测总共发现了101座间歇泉,其中每一座都从一条虎纹带裂缝喷出,这就指明了间歇泉的来源。发现间歇泉后,科学家曾怀疑:随着土卫二环绕土星,土星潮汐力对土卫二的挠曲作用会影响间歇泉的行为。对间歇泉成因的一种推测是,裂缝中两侧岩壁的一些部位摩擦生热,把冰转化成蒸气和液体,从而形成间歇泉。另一种观点认为,裂缝的开闭使得来自于地下的水蒸气到达土卫二地表,由此形成间歇泉。其中哪一种猜测准确呢?得益于“卡西尼号”的最新探测数据,科学家现在终于基本确定土卫二间歇泉的唯一可能来源是:疑似存在于这颗土卫冰壳下的海洋(现在它被普遍相信存在)。他们还发现,从地下海洋的海面穿越冰壳,一直到达土卫二表面的狭窄通道能够保持打开。  相似文献   

3.
2006年,"卡西尼"飞越土卫二时,在其南极上方拍摄到了某种类似喷泉的照片。科学家当时发现,土卫二南极地区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裂缝和喷口,有大量的冰屑、  相似文献   

4.
火星裂缝     
在这幅由美国宇航局近日发布的图片上,火星南极“印加城市”地带的季节性冰层中正在出现裂缝。随着暗色条纹从这些裂口呈扇形散开,沙尘也显露身影。研究认为,当气体在冰层下累积且无法通过薄弱地点逃逸时,冰面上的裂缝就会形成。  相似文献   

5.
视野     
《大自然探索》2015,(2):4-9
<正>火星裂缝space太空在这幅由美国宇航局近日发布的图片上,火星南极"印加城市"地带的季节性冰层中正在出现裂缝。随着暗色条纹从这些裂口呈扇形散开,沙尘也显露身影。研究认为,当气体在冰层下累积且无法通过薄弱地点逃逸时,冰面上的裂缝就会形成。发现101座土卫二喷泉space太空恩克拉多斯(土卫二)是土星的一颗小小冰质卫星。过去7年中,环绕土星的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  相似文献   

6.
<正>飞往木星系统的“果汁号”太阳系中有一些寒冷的天体,它们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冰冻卫星,人们称之为“冰卫星”。例如,土卫二就是一颗围绕土星运行的“冰卫星”,它的表面覆盖着极为寒冷的冰层,因此成为太阳系中已知最亮的卫星。海卫一也是一颗“冰卫星”,它的表面也呈现为耀眼的冰冻世界,白色的极冠覆盖了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极冠的物质组成是冻结的氮、一氧化碳和甲烷。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考察小组进入北冰洋最鲜为人知的区域——加拿大深海盆地。展开生物多样性考察活动加。加拿大深海盆地位于北冰洋中部,终年为冰层所覆盖,是人类涉足最少的地方之一,曾被认为是生命的”荒遵”今天.借助声波探测等技术,科学家发现这里的生物分布密集程度远比事前预测的要高得多,甚至在冰层中和大洋底也有大量的浮游生物存在,科学家形容说,北冰洋的深海水域其实是“无脊椎动物的乐园”。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们认为:南北极地区巨大的冰层是造成南极大陆和北极的格陵兰岛内陆地区没有发生任何地震的主要原因。南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冰层极厚。据测算,冰层达到了这些地区总面积的80% ̄90%。厚大的冰层对底部产生巨大的压力,使底部几乎处于一种"熔融"状态。  相似文献   

9.
在植物界有“熊猫”之称的水杉树,远在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早白垩纪就出现在地球上。它的家族以北极圈为中心,广泛分布在北半球各地。昔日的北极并非像今天这样为冰层所覆盖,由于当时欧洲大陆和北美西部是一个整体,今天的阿拉斯加与勘察加半岛由阿留连大陆相连,格陵兰与北美东部也互相连成一片。那时,三趾马在自由驰骋,高大的水杉树在溪边得意地伸展着。然而,大自然给予水杉的并非是永远的春天,随着气候与环境的不断变化,水杉渐渐南移。到了第四纪,北半球产生了巨大的冰川,气温急剧下降,欧洲大陆全部为冰层所覆盖,因而水杉便荡然无存。只有在亚洲局部地区的水杉,仅遭到山麓冰川的轻微侵袭,最终逃过一劫,成为大家族中唯一幸存的后裔。这个处在深闺未被人知的“活化石”,于1941年被发现,1948年被正式定名发表后,成为20世纪轰动世界植物学界的一大珍闻。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20年里,北冰洋温度有明显的增加,科学家们对其原因和后果都不是很清楚。一是由于气候问题本来就很难理解,二是因为我们对北冰洋的了解一直就比其他海洋落后几十年。由于冰层的覆盖,北冰洋实际上无法通航,只有核动力潜艇才能够游弋于它的冰层之下,偶尔进行一次科学考察。冷战的结束为北冰洋的探索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由美国海军和美国科学基金会领头发起,利用核潜艇的强大航行能力,开展了代号为“北冰洋科考”的大规模系列科学考察活动。最近,“霍克贝尔号”核潜艇再次肩负起科学研究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世界科学》2010,(3):F0004-F0004
<正>一提到南极大陆,映入人们脑海的是一片白茫茫的酷寒之地。的确,南极洲大部分地区被厚达4000米的冰层覆盖。但是南极洲有约4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却无冰雪覆盖,分布着许多异常干燥的山谷。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飞船于2005年发回地球的图像表明,直径仅500千米的土星卫星——恩克拉多斯(土卫二)的表面存在间歇性喷泉(这样的地带被称作虎纹带)。从那时起,科学家一直推测土卫二的冰冻表面下存在大型水体。2010年4月到2012年5月,"卡西尼号"三次近距离飞过土卫二,并进行了引力测试。利用"卡西尼号"发回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正>地震的主要成因是构成地壳的构造板块沿着断层线发生相对滑动和相互挤压。在地表被厚实的冰层覆盖地区(如格陵兰岛和南极洲),数千米厚的冰层的巨大重量似乎能有效阻止板块的自由运动。如果冰层融化,板块的移动将释放出压抑已久的巨大能量,而这些能量就有可能引发地震。在以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00,(1):5-5
人类登上火星,老年人退休到月球,克隆人问世了,欢迎你来到这个勇敢的新世界。──亚瑟·克拉克2001年1月1日:第三个千禧年,又一个新世纪开始了。1)卡塞里(Cassini)太空探测器(1997年10月发射,2000年7月飞抵土星)开始探测土卫与土卫环。2)伽里略探测器(1989年发射)继续探测木星及其卫星。木卫二冰层覆盖下海洋里的生命存在迹象越来越明显。2002年:第一台生产清洁、安全电力的低温核反应发电装置问世,它标志着矿物质燃料时代的结束。经济和地缘政治大震荡接踵而至,邦斯与佛莱契曼却因于1989年发现所谓“冷聚变”而获得2002…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一堆已经成为化石的蝾螈骨骼记录了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趋势。科学家分析了公园中超过3000只虎纹蝾螈的椎骨,这些椎骨采集自过去3000年中逐渐累积起来的15层沉积土。年幼的虎纹蝾螈在其成长过程中做出了一个不寻常的选择:它们既可以  相似文献   

16.
《世界科学》2011,(1):F0004-F0004
旨在探测来自太空神秘微粒中微子观测台——“冰立方观测台”——于2010年年底在南极洲落成。这一世界上最独特的观测台被置于南极洲冰层2438.4米(8000英尺)以下,整个项目投资2.79亿美元,其中美国科学基金会投资2.42亿美元。该观测台的沿伸构建计划在冰层中钻探86个冰洞,放置5160个光学探测器.  相似文献   

17.
南极是一块被冰雪覆盖的大陆南极大陆总面积1400平方公里,大于中国和印度的面积之和,相当于一个半美国的面积。这本是块起伏不平的高原,有平地,也有山谷,但银白色的冰雪却掩盖了一切,南极成了一个广阔无垠的冰原c据统计,南极大陆除了不到2%的地方有裸露的山岩之外,其余超过98%的地方全为冰雪所覆盖。从高空俯瞰,可以发现南极大陆是一个由隆起的中部向四周逐渐倾斜的高原,巨大而深厚的冰层就像一个银铸的大锅盖,倒扣在地球的南极。因此,人们又形象地把南极大陆上的冰层称为冰共JllLo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冰盖,它堪称地球的冰库…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近日发现巨大的“雪球”坠落、穿越土星的最外环,产生了由微型冰射流构成的闪亮轨迹。这些射流是由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飞船拍摄的图像揭示的,过去七年来这艘飞船一直在土星系统中飞来飞去实施探索。土星F环中的材料在附近的土卫十六的引力拉动下聚合,形成了这些相互碰撞的雪球。科学家估计,  相似文献   

19.
在更新世冰河期,厚厚的冰层覆盖整个欧洲,凛冽的寒风呼啸着扫过低地的苔原,直到地中海地区才开始减弱。茂密的森林和肥沃的草原为野马提供了一个天然的避风港。  相似文献   

20.
《科学之友》2008,(3):12-12
据国外媒体报道,“火星勘测卫星”探测器(MRO)日前在火星上发现了含量异常丰富的冰资源。叛国国家宇航局的专家们表示,这些冰层的位置距离火星两极相当远。MRO传回的雷达探测数据显示,此次发现的冰层大致位于火星赤道和北极中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