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同地球赤道一样,月球赤道是月球上最热的地方,也是太阳光最强的区域。科学家们设想,如果绕着月球赤道系上一条太阳能“腰带”,即铺设一圈太阳能电池板,每年可发电13万亿度。  相似文献   

2.
早在10年前,美国休斯敦能源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就指出,从长远看,月球是维持地球所需能源的重要保证。该中心研究员戴维·克里斯威尔博士详细介绍了他设计并制定的一个月球太阳能发电系统(LSP)的实施方案。克里斯威尔说,到2050年,地球上的100亿人需要消耗20×1012W能源。月球从太阳上获得的发电能力高达13000×1012W,如将其中1%的太阳能加以利用并送回地球,就足以取代地球上使用的矿物燃料能源。将月球变成太阳能电站科学家发现,月球表面的尘埃物质可以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美国休斯顿大学太空能源专家阿列克斯·弗兰德里奇教授和他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动态     
《科学24小时》2014,(3):42-43
月环?它可不是月球本有的构成部分,而是一项来自日本的雄心勃勃的计划——环绕整个月球赤道建设太阳能电池板,并将其采集的电力传输回地球。由于福岛核事故的影响,日本国内的电力供应出现巨大危机。在此背景下,这项计划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马义 《科学之友》2002,(8):14-15
地球上的能源越用越少,日趋枯竭。于是,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月球。把太阳能板安装到月球上去科学家相信,21世纪人类将解决向太空要电力的全部技术问题,并使该  相似文献   

5.
动态点击     
<正>高大上的月环月环?它可不是月球本有的构成部分,而是一项来自日本的雄心勃勃的计划——环绕整个月球赤道建设太阳能电池板,并将其采集的电力传输回地球。由于福岛核事故的影响,日本国内的电力供应出现巨大危机。在此背景下,这项计划应运而生。据设计者介绍,他们打算利用月壤作为混凝土材料,建设一个宽400千米、长10940千米的混凝土带,建设工作将由地面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美国专家提出一项惊人设想——"炸毁月球",并对爆月计划作了详细研究和模拟实验。认为,除掉月球,地月引力消失会使黄赤交角不复存在,阳光会均匀地洒在地球南北半球上,地球没冬夏之分,沙漠也将变成绿洲。此外,月球潮汐作用失去后,大海会变的风平浪静,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会大为减少,地球将变的风调  相似文献   

7.
人类首次远航抵达月球充满尘土及火山口的平原20年后,太空机构及其他探险者、幻想家正在研究新一回合的月球探险。现在,美国国家太空总署正在考虑常年返回月球的计划,由宇航员定期来回月球与地球之间。有的计划打算在月球远端设立太空观测站。另一项建议则是派宇航员试着在月球上生活,包括以土壤中的氧气呼吸,并建立前哨站。最有野心的计划是以月球为基地,将宇航员  相似文献   

8.
日本去年发射了一枚探空火箭到达月球。班在,该国的科学家们正计划最大限度地运用他们的技术,准备在1996年对火星作一次飞行探测。日本宇航科学家们相信,使用M—V火箭能够到达火星。他们可通过使用小小的探空火箭上的始终指向地球的中心轴、通讯天线和日光板来解决能量问题。因为当太阳、地球、火星三点偶成一线时,探空火箭便可得到充分的太阳能而无须靠日光板和太阳成一  相似文献   

9.
正在人类的历史上,全球各国已进行过100多次探月活动,人类和无人探测器已经成功着陆过月球数十次。月球有丰富的能源,利用月球巨大的太阳能发电和核聚变发电,能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探月工程。然而,从地球上看月球,看到的永远是朝向地球的半个月球,这是因为月球自转的周期与它绕地球公转  相似文献   

10.
人类要想在月球上建立基地,氧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宇航员为了维持生命需要氧,将人类送回地球的火箭发射时也需要氧。在月球上获得氧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人类把氧从地球上送到月球,其二就是在月球上制造氧。美国在执行“阿波罗”登月计划时,从宇航员所需的空  相似文献   

11.
木子 《科学之友》2006,(6):18-19
据英国《苏格兰人报》、《每日镜报》、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作为欧洲宇航局建立月球基地计划的一部分,英国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全新的太空旅行方法:科学家计划用超长缆线在地球轨道上建造一个“超级弹弓”,利用地心引力和太阳能电力的共同作用,通过这个“超级弹弓”将装载货物的太  相似文献   

12.
《世界科学》2006,(1):47-48
关于月球的成因.最合理的理论是碰撞论(Great Impact),或者更通俗点就是大撞击(Big Whack)引发的。这种假说认为.在地球形成后不久,一个与火星差不多大小的物体撞上了地球,撞击时撕裂的物质进射到太空中。并逐渐聚拢最终形成了月球。  相似文献   

13.
<正>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充满向往。随着各国探月工程的逐渐深入,人类对月球的了解也在逐步加深。2014年以来,科学家们陆续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为解开月球的身世之谜提出了新的设想和证据。月球研究的过去式月球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未来能源物质宝藏,是宇宙航行的中继站。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的起源似乎是谜一样的存在。100多年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观点。在当时,这些观点曾引起了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与中国接踵发射探月卫星,大有夺标竞赛之势。还有在一旁默默暗使劲的美国和印度等国家。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近来一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国探月计划相继实施,用不了20年,沉寂的月球就会不断迎来人类的造访。到底是什么使人类突然认识到月球的价值?难道仅仅是能源吗?  相似文献   

15.
科技传真     
英专家提出月球制氧方案 为欧洲航天局工作的英国科学家最近提出在月球上制造氧气的方案,为未来在月球上生活创造条件。 英国AEA技术公司的科学家从1995年1月开始这一设想的可行性研究,并提出了20多种方案。这些方案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含有氧元素的月球土壤、岩石制造氧气。经过仔细筛选,他们提出了3个可行性方案,即高温分解法、电解法和化学反应法。高温分解法是利用太阳能对月球土壤、岩石高温加热,使二氧化硅、氧化铁等分解,释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地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了遏制这种现状,一家名为月能工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应运而生。该公司致力于月球能源的开发,通过采集氦-3来满足地球对能源的需求。月能公司在月球设有基地,山姆是该基地上唯一的工作人员。山姆是公司聘用的合同工,他已在月球孤零零地生活了3年,陪伴他的只有智能机器人戈蒂。  相似文献   

17.
四海 《科学之友》2004,(2):26-28
虽然月球是宇宙飞船第一个探索的行星际天体,也是航天员惟一造访过的天体,但科学家对其历史、组成和内部构造仍然有许多未解的疑问。近年来,研究人员呼吁对月球重新展开探索。欧洲太空总署和日本正计划送探测器上月球轨道,而美国航天总署(NASA)正考虑派遣无人宇宙飞船在月球的远地面登陆。通过研究月球。这些任务也将揭露内太阳系所有固态行星的历史,包括水星、金星、火星,以及最重要的地球。因为月球表面在过去的30亿年间几乎未有任何改变,它将是我们了解内行星形成和演化之钥匙。  相似文献   

18.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月球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上山脉纵横,坑沟密布,许多天文爱好者都把月球作为天体摄影的首选目标。 月相拍摄 月球在其轨道上绕地球公转,由于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的周期性变化(会合运动),所以从地面上看去,月球被阳光照亮的部分会呈  相似文献   

19.
猜一猜,什么地方有海却没有水?答案当然是月球。从风暴洋再到虹湾(形状非常像地球上雨后弯弯的彩虹),月球上到处都是和水有关的地名。除此之外,月球表面和水却再无瓜葛——这些由40亿年前陨星轰击而成的熔岩平原比地球上最干燥的沙漠还要干燥。但也许这个谜语的答案并不是十分准确,在我们的近邻月球上,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足以维持永久人类月球基地的水或者冰。  相似文献   

20.
<正>1960~1970年代美国实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带回了约380公斤的月岩石和土壤样本,为研究月球提供了宝贵材料。然而,月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科学界仍然存在争议。有研究显示,月球的钛同位素比值比预期的更接近地球,这一结果对现行月球起源主流学说提出了挑战。主流学说认为:月球是由一颗火星般大小的天体在大约45亿年前撞上婴儿期的地球时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