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宝玉婚恋对象的本质而言,无论是姑表林黛玉,还是姨表姐薛宝钗,都是一种愚昧落后的违反科学的婚恋现象。决不能因为宝玉的自由恋爱现象有一定反封建进步意义,而"一俊遮百丑"。宝黛的爱情无论在何时一过去和今天一都必将是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2.
在《红楼梦》研究工作中,怎样评价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一个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这个问题牵连到《红楼梦》的主题、结构,涉及到这部小说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成就,因而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四人帮”完全抹煞宝黛爱情的意义;而我们的一些同志在承认宝黛爱情是贯串全书的主要故事情节的前提下,对这一爱情悲剧与主题思想的关系;这个悲剧在小说中所占的位置,它的时代色彩和社会意义,以及如何理解构成宝黛爱情思想基础的叛逆性格等问题的看法,也是颇不一致的。这些不同意  相似文献   

3.
对"谈话蕴含"现象的研究实际上就是要搞清楚人们究竟运用了哪些规则和手段来解释自己违背谈话原则的合理性.此文以内外辨析的方式对<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黛玉和宝钗等几组人物的对话进行分析,主要从说话人和听话人对话语的不同理解,以及当话语中含有"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时来阐释<红楼梦>中的"谈话蕴含"现象.  相似文献   

4.
女儿情结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魅力独具之所在。黛玉仙逝,宝钗、袭人等因道学的侵袭女儿本性已被扭曲,是失去了个性精神徒有女儿之身的假男人。贾宝玉女儿情结随女儿们人性的异化而消释。男权意识的强势也注定了宝玉女儿情结消释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对于《石头记》这部未尽小说,读者最关心的是宝玉、黛玉最后婚姻成败及黛玉之死真相。曹雪芹的早逝,使这故事结局成了历史悬案。尽管有人提出曹雪芹写过八十回以后的故事,即便如此,也由于散伏而无稽可考了。笔者认为,在前八十回中,作者实际上已将宝玉、黛玉的婚姻状况及黛玉的悲剧命运作了完整而全面的交待。《石头记》善于通过各种手法来预先隐写主要人物的未  相似文献   

6.
希斯克利夫和盖茨比作为两部经典悲剧小说的主人公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对社会地位、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对于金钱和财产的态度等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家庭出身、浪漫和理想主义、对金钱的态度是他们悲剧的成因。尽管二人的悲剧瑕疵注定了他们悲剧的命运,但是他们仍然不失为真正的浪漫主义英雄。  相似文献   

7.
宝黛爱情的描写是贯穿《红搂梦》全书的中心故事,它在突破旧有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才子佳人、怜才爱色的爱情模式的同时,向我们展现了全新的闪烁看朴素民主思想的爱情观。而这两位叛逆者的爱情由于为统治阶级所不容和家族势力的迫害,以及主人公自身所带有的人文知识分子的特性,导致了他们爱情的悲剧结局。这个爱情悲剧突破了以往夫贵妻荣的大团圆模式,它的悲剧力量将永远震撼人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阶段,乡村小说创作的"社会悲剧"主要描写了两种人物的悲剧:普通农民的生活悲剧和为民请愿者的抗争悲剧.作家们在悲剧冲突性质的把握上出现了两大偏颇:一是将农民与国家意志的冲突转化为比较单纯的人与入的冲突,二是将政治冲突转换成伦理道德冲突.对悲剧冲突性质的把握偏差进而导致了作家们对悲剧冲突的根源及悲剧本质的认识偏颇,屏蔽了对"民族的超越悲剧"的观照与思考.文化的局限导致了悲剧意识的局限性,而悲剧意识的局限性使人们只能从政治学或政治社会学角度去审视一个时代的不幸.  相似文献   

9.
对“谈话蕴含”现象的研究实际上就是要搞清楚人们究竟运用了哪些规则和手段来解释自己违背谈话原则的合理性。此文以内外辨析的方式对《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黛玉和宝钗等几组人物的对话进行分析,主要从说话人和听话人对话语的不同理解,以及当话语中含有“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时来阐释《红楼梦》中的“谈话蕴含”现象。  相似文献   

10.
《莺莺传》是元稹“自寓”之作,高超的叙事技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作品“始乱终弃”的悲剧冲突,却无法扭转作品的思想内涵。从作品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叙述者与作者的矛盾等3个方面可以看出,爱情在男人和女人的生命中,分量是不对等的,张生的无情与莺莺的多情是造成二人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白族长诗<青姑娘>揭示了古往今来的婆媳矛盾冲突,其爱情婚姻悲剧是人类一直以来婆媳矛盾普泛性生动、形象的呈现;婆媳在家庭结构中权力地位的不同,是其爱情婚姻悲剧的先在前提;婆媳内心深处的隐秘心理,是其爱情婚姻悲剧冲突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2.
李永凯 《科技信息》2007,(18):180-181
被称为中国“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为世人描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仲卿与兰芝的遭遇至今令人唏嘘不已。多有学者认为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是乐天的,是缺少悲剧精神的,故中国文学中缺少纯粹的悲剧,尤其是爱情悲剧更显得苍白而无力,而焦刘之爱情悲剧,无疑有力的反驳了这一论调。焦刘的悲剧根源不在其他,而在于情理之冲突,情感与伦理的冲突是中国古代社会无法调和的自在的矛盾,《孔雀东南飞》为我们明晰的展示了这一主题。从文本所展示的故事构架来看,仲卿与兰芝的悲剧是自然而然的“人生之所固有”的悲剧,故可以视之悲剧中的悲剧,是华夏悲歌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3.
从唐朝开始,杨贵妃故事就被赋予多种表现方式和主题,清初洪昇也借杨李故事表达了自身对"情"的理解。前人多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论述《长生殿》的主旨,但很多人忽略了"金钗钿盒"这一定情信物在故事中的作用。通过对它具体形象的考证,可以看出它在不同版本里拥有不同地位,进而可以得出《长生殿》以"情"为主的创作宗旨,因此"金钗钿盒"在文本结构和情感描述中的地位都非常重要。进一步看,"金钗钿盒"的爱情也表现了洪昇本人独特的爱情观——建立在传统夫妻关系的基础上民主平等、尊重人性的"至情观",但在那个时代,这种理想的结局注定是个悲剧。  相似文献   

14.
贾政与宝玉父子间的矛盾冲突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封建势力与反封建势力之争,它是父辈欲用自己,也是封建世俗的模式规范其子,与儿子不甘忍受这种约束所产生的矛盾;是两代人不同处世观的冲突。这种矛盾冲突,决定了父子俩的悲剧.也决定了贾府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问世两百多年来,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谈。林黛玉之哭,不仅贯穿于她本人的生命始终,而且贯串于《红楼梦》全书的始终,并在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黛玉之哭的原因主要由"家事"、"心事"、"身事"而起,也有生存环境和心理学的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就黛玉之哭的作用而言,黛玉之哭就是作者曹雪芹之哭。从某种意义上说,黛玉就是作者的代言。如果说作者自比为宝玉的话,黛玉是宝玉的知己亦是作者的知己。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第十八回《庆元宵贾元春归省》写元妃游赏大观园时,为大观园题名、题诗。后又命众姐妹和宝玉题咏,并说:“且喜宝玉竟知题咏是我意外之想。此中潇湘馆、蘅芜苑二处,我所极爱;次之怡红院、浣葛山庄:此四大处必得别有章句题咏方妙。”宝玉因咏《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怡红快绿》、《杏帘在望》四首,其中《杏帘在望》一首由黛玉代作。这四首诗,歌咏大观园中四个重要的地方,即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和稻香村。后为黛玉、宝钗、宝玉和李纨所住,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原诗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连义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3):29-31,37
路遥笔下的爱情悲剧体现出作家传统的婚爱观念:对传统爱情的留恋与理性告别,对现代爱情的本能排斥与痛苦接受。其实,作家是想以传统爱情的人情、人性弥补现代爱情的理性、工具性,同时,其悲剧婚爱观念也与作家的个人经历和民间"难婚原型"有关。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雷雨》中的繁漪就是一个最复杂,最有"雷雨的性格"的悲剧性人物。她困守在无爱的婚姻牢笼中,丧失了作为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和价值,虽然努力抗争过,但在情人虚伪、苍白的爱情表白下不能自拔而最终走上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从个性解放与社会现实、情欲与个人以及个人在社会与情欲之间的尖锐冲突,探寻其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9.
张娅丽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1):88-92,101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与宝玉、黛玉鼎足而三的重要人物,自《红楼梦》诞生之始,学界对薛宝钗的研究鲜有停息。近十年,有关其形象的研究愈发受到学界重视。笔者试从宝钗的释名及相关意象、性格、悲剧结局等多方面对宝钗形象作一爬梳整理,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安东尼与克莉奥特拉》是莎士比亚爱情悲剧中的晚期杰作,对中年人爱情心理的深入理解和刻划区别于早期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的内心世界表现为自我(作罗马统帅之一)和本我(作为情人)之间的不断冲突,直至死亡,埃及女王克莉奥佩特拉是爱情的完美主义,对安东尼有极强的独占欲,这一切最终导致两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