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工作以江西省大余县西华山钨矿污灌区江乡竹木村的矿毒田为样本,研究南方酸性镉士镉的形态分布特征,探讨改良的途径。设计了施黄泥客土、增施石灰等四种田间小区定位改良试验。考察了早、晚稻的植株高,有效穗、千粒重及折合亩产等性状及经济指标;对土壤按 A·Tessier 的分级进行了镉的逐级提取,并经巯基棉富集后以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对水稻按国家环境监测统一方法测定稻米中镉的含量。研究表明,大余矿毒田的可代换性镉比例很高(66.3%),含镉2ppm 左右的土壤即可能产生镉米(含镉>1ppm),危害比北方严重。采用客土置换法、增施石灰法等对控制米镉含量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污灌区弱碱性土壤中镉的运移状况和积累特性,以汾河典型断面下河床土壤中的镉为研究对象,通过土柱试验分析镉在河床土壤中的分布状况及其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壤中镉的积累量因河床土壤的性质不同而异;临汾地区河床土壤镉污染程度较清徐严重;镉基本分布于土壤表层,对地下水的污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镉对花背蟾蜍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镉质量浓度在0.0015,0.0300和0.1500mg/L时对花背蟾蜍(Bufo raddei)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镉能缩短花背蟾蜍蝌蚪50%出膜时间,但对蝌蚪最终孵化率没有影响;镉能影响蝌蚪的生存率,对蝌蚪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时各质量浓度水平均导致蝌蚪头部泡状膨大、‘S’型尾和体形奇小(为正常体长的0.50~0.67)等,致畸率0.1500 mg/L质量浓度水平最高(2.25%),0.0300 mg/L水平次之(2.00%),0.0015 mg/L水平最低(0.50%)。  相似文献   

4.
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在药用植物的栽培中十分普遍,镉作为土壤中分布最为广泛且毒性较强的重金属之一,其污染问题尤为严重。广藿香是多种中成药的主要成分,以广藿香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控制实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镉胁迫处理下,通过对广藿香农艺性状、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以及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表明镉胁迫下广藿香株高和鲜重增长受到抑制;高浓度胁迫会抑制抗氧化酶活性,但较低浓度胁迫反而会激活广藿香抗氧化反应;广藿香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镉胁迫下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总体呈上升趋势;随着镉胁迫时间的延长,高浓度处理组在第30天时过氧化氢含量达到峰值,增幅最大;同时,镉对广藿香叶绿素含量具有显著(P<0.05)减少作用;此外,广藿香的次生代谢产物也会受到镉影响,实验组百秋李醇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增量明显减少;广藿香酮含量呈下降趋势,处理30 d后,实验组广藿香酮含量减少了40.46%。可见,镉胁迫会对广藿香生理状态造成影响,且在低浓度短时间镉胁迫下,广藿香生理状态被激活,高浓度长时间的镉胁迫下,广藿香生理状态受到抑制。研究结果将为降低土壤重金属污...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碳酸盐岩区具有典型的重金属地质高背景特征,土壤镉(Cadmium)污染严重,存在镉的食物链风险。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是贵州省的特色农产品,镉在土壤-辣椒体系的迁移富集规律值得探讨。选择贵州地带性土壤黄壤(Yellow earth)与石灰(岩)土(Limestone soil),朝天椒、线椒及杂交椒3种类型辣椒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镉浓度水平下镉的迁移富集规律,结果显示:辣椒果实镉与土壤总镉和有效态镉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80和0. 76,果实镉含量为0.01 mg·kg~(-1)至0.30 mg·kg~(-1),以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限值(GB 2762-2017)辣椒限值(0.05 mg·kg~(-1))进行评价,超标率为38.89%;黄壤中朝天椒根、茎、叶、果实各部位镉含量范围是0.21~17.10 mg·kg~(-1),线椒0.11~33.71 mg·kg~(-1),杂交椒0.17~8.58 mg·kg~(-1),石灰(岩)土中朝天椒0.17~2.03 mg·kg~(-1),线椒0.14~2.81 mg·kg~(-1),杂交椒0.22~2.31 mg·kg~(-1),三种类型辣椒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黄壤上辣椒镉表现为根茎、叶果实,石灰(岩)土上为根、叶茎、果实;在相同土壤镉浓度下黄壤中辣椒镉含量普遍高于石灰(岩)土,镉在石灰(岩)土-辣椒体系的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分别是黄壤-辣椒体系的0.35~0.56倍和1.33~3.89倍,石灰(岩)土上辣椒镉表现为低富集,高转运,在黄壤上表现为高富集,低转运,具有更高的食物链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杜仲提取物对大鼠激素水平、物质代谢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力竭运动组、力竭运动加药组(服用杜仲提取物)。7周力竭运动后取材测定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血糖、肝糖原、肌糖原、乳酸血尿素和血红蛋白等生物化学指标。结果①与安静对照组比较:力竭运动组大鼠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或P<0.01),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及血糖浓度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乳酸浓度和肌乳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BU浓度极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Hb含量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跑台运动至力竭时间显著长于安静对照组(P<0.05)。②与力竭运动组比较:力竭运动加药组大鼠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1),胰高血糖素水平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5);肝糖原含量及血糖浓度极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1),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5);血乳酸和肌乳酸浓度极显著低于力竭运动组(P<0.01);BU浓度极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P<0.01),Hb含量极显著低于力竭运动组(P<0.01);大鼠跑台运动力竭时间有显著的延缓作用(P<0.05)。结论杜仲提取物可提高力竭运动大鼠激素水平,改善物质代谢,延长运动时间,增强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草鱼实验性镉中毒的骨骼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尾(10 8±1 2)g的草鱼分为4组,每组50条。实验各组水中镉含量分别为:1 10LC50组80μg·L-1,1 50LC50组16μg·L-1,1 100LC50组8μg·L-1,对照组为<1μg·L-1,实验期120d。研究内容为草鱼镉中毒的骨骼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①草鱼镉中毒的24hLC50为800μg L;②各组草鱼的死亡率分别是64%,24%,20%,4%;③实验各组草鱼脊椎骨镉含量(湿质量)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 01),脊椎骨中钙含量(湿质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 05);④实验各组草鱼血浆中碱性磷酸酶较对照组明显地升高、血清中钙、磷、镁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 05);⑤骨骼病理学变化主要为:1 10LC50组、1 50LC50组、1 100LC50组草鱼75%、36%、36%出现脊椎弯曲、鳃丝塌陷且骨化不全。透射电镜下,增生的成骨细胞胞体短而粗,细胞质丰富,其中有清楚的细胞器。  相似文献   

8.
选择48只健康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镉暴露组(Cd组)、镉 低剂量富硒乳酸菌组(Cd-LSe组)、镉 高剂量富硒乳酸菌组(Cd—HSe组).腹腔注射CdCl2进行镉暴露实验,连续6d.研究富硒乳酸菌对镉暴露小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水平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镉染毒暴露第6d,Cd组血浆NO含量明显高于C组,Cd-LSe和Cd—HSe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低于Cd组;Cd组NOS活性高于C、Cd—LSe和Cd-HSe组;Cd-LSe和Cd-HSe组NOS活性与C组无显著差异性;Cd组iNOS活性明显高于C、Cd-LSe和Cd-HSe组,Cd—LSe和Cd-HSe组iNOS活性与C组无显著差异;Cd组血浆TNF-α升高.而Cd—LSe和Cd-HSe组未见升高,且低于于C组.提示富硒乳酸菌在有效缓解镉诱导血浆iNOS活性上升,NO、TNF-α释放增加介导损伤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溶液培养试验,探讨硒(Se)对镉(Cd)胁迫下茶树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保障茶叶饮用安全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种植于陕西汉中地区的‘龙井43’茶树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分别进行镉和硒处理试验,包括7个处理,分别为Cd 10 mg/L、Se 0.5 mg/L、Se 1.5 mg/L、Se 3.0 mg/L、Se 0.5 mg/L+Cd 10.0 mg/L、Se 1.5 mg/L +Cd 10.0 mg/L、Se 3.0 mg/L +Cd 10.0 mg/L。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硒处理缓解茶树叶片镉毒害的生理响应,以及茶树叶生物量,茶树叶硒和镉的含量。【结果】与未施加镉和硒的对照相比,单一施镉处理使得茶树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酸(A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以及生物量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受到明显抑制,而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渗透调节物质脯胺酸含量明显增加。单一施硒处理条件下,与单一施镉处理对比,上述指标均不同程度得到显著改善,其中1.5 mg/L硒处理下茶树叶片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最高。与单一施镉处理相比,在镉和硒的复合处理下,随着硒含量提高,上述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以Se 1.5 mg/L +Cd 10.0 mg/L复合处理下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最高。硒的施加有助于缓解茶树叶片镉的积累。【结论】施加适量的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茶树叶片镉诱导产生的抗氧化酶CAT、APX和GPX活性,降低质膜过氧化产物MDA和H2O2含量积累,缓解镉对茶树叶片的毒害,并降低对镉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钙对镉胁迫下小白菜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小白菜(Brassicachinensis L.)为研究对象,为探明外源钙能否缓解镉胁迫对小白菜造成的生理毒害.实验以蛭石和珍珠岩(2∶1)混合为栽培基质,以改进的Hoagland营养液(用硝酸铵代替硝酸钙)为营养源,对比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0,200,400,800 mg/L)钙对镉胁迫下小白菜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NR)活性、硝态氮含量、光合色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镉胁迫使小白菜根系活力下降,NR活性降低,而硝态氮含量明显上升,光合色素合成明显受到影响;2)在钙处理下,根系活力显著提高(p<0.05),NR活性普遍上升,光合色素含量有所上升但普遍低于对照组;3)低钙组的光合色素含量明显高于无钙组,但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硝态氮含量与NR活性成负相关,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高浓度钙抑制根系活力与NR活性.因此,适当钙质量浓度(200~400 mg/L)处理可以明显缓解重金属镉对小白菜造成的生理胁迫.本研究结果为外源钙在缓解植物重金属毒害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宝山矿山下游地区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研究了广东大宝山矿山下游地区稻田土壤重金属Cd、Zn、Pb、Cu的总量及有效态含量。结果表明,该地区稻田土壤污染是Cd和Cu为主的多金属复合污染,稻田土壤Cd、Zn、Pb和Cu总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19、24494、17993和28791 mg·kg-1。4种重金属的有效性系数均较高,Pb有效性系数最高,Zn的有效性系数最低。Cd、Zn、Pb、Cu总量与其有效态含量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pH值对Cd、Zn、Pb、Cu的总量及有效态含量影响不大,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与Zn和Cu总量和有效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2.
茶叶溶出物中Pb、Cd含量的测定,讨论的是采用开水浸泡法、超声波萃取法、干法灰化法及湿式消解法处理5种市售茶叶样品,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茶叶品种中Pb、Cd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湿法消解中绿茶溶出的Pb含量超过国家限量标准;湿式消解法除碧螺春外,测得的Pb和Cd含量均高于干灰化法;超声波能萃取出茶叶Cd;5种茶叶品种开水浸泡后茶汤中仅特级花茶(成都)的一泡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值,二泡、三泡Pb、Cd均未检出,因此弃饮一泡茶基本无Pb、Cd危害。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典型喀斯特粮食产区稻田土壤和稻谷重金属(Cd、Pb)的污染现状及膳食摄入风险,本研究选取黔中腹地贵州省息烽县作为研究区,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该区53组稻田土壤样品的重金属(Cd、Pb)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利用危险商(HQ)法对研究区稻谷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息烽县稻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表现为Pb>Cd,Pb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74 mg·kg-1和0.42 mg·kg-1,均低于国家农业土壤限制值;单因子污染指数(Pi)的平均值均小于1,说明多数样品点位处于无污染水平;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息烽县稻田土壤中存在中度重金属综合污染现象;地累积指数法结果显示,息烽县90%以上土壤属于无污染级别,稻田土壤中无显著的重金属累积迹象。稻田土壤和稻谷中Cd、Pb变异系数均处于强变异,稻田土壤中Cd、Pb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膳食评价结果显示,稻谷中Cd、Pb的平均危险商值表现为Pb相似文献   

14.
Cd和Pb是城市土壤中具有明显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威胁着人类健康。通过土壤淋洗试验研究了环境友好的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和月桂基醚硫酸钠对高岭土和伊利土两种矿土和实际土壤中的Cd和Pb的洗脱作用。鼠李糖脂和月桂基醚硫酸钠对伊利土中Cd和Pb的洗脱率远低于对高岭土中Cd和Pb的洗脱率。在本研究中,Cd和Pb的洗脱率几乎不随鼠李糖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月桂基醚硫酸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根据对矿土淋洗的最佳结果,选取20 mmol/L鼠李糖脂和100 mmol/L月桂基醚硫酸钠分别对停车场土壤和湿地土壤中的Cd和Pb进行淋洗,月桂基醚硫酸钠对两种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态的Cd和Pb的去除率高达100%,高于鼠李糖脂;其对两种土壤中Cd和Pb的总去除率也高于鼠李糖脂,但由于使用浓度较大,其淋洗效率仍低于鼠李糖脂。  相似文献   

15.
细河流域土壤中Hg、Cd、Pb和Zn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沈阳市细河流域表层土壤中Hg、Cd、Pb和Zn含量的空间结构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Hg、Cd、Pb和Zn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其背景值;土壤Cd和zn含量属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Hg和Pb属于空间弱相关,其空间变异均为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Cd和Zn含量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而Hg和Pb主要受随机性因素影响.土壤中Hg、Cd、Pb和Zn空间分布特征表明,4种重金属含量在上游较高,顺流而下含量明显下降;土壤中Hg和Pb含量最大值在四方台地区,Cd和Zn含量最大值分布在甘官和富官一带.细河流域土壤Hg、Cd、Pb和Zn含量空间分异是污水灌溉、固体废弃物堆放、农业生产及交通尾气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Liver, as an important metabolic and detoxicological organ of human body, can be used as a good bioindicator for evaluating body burde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Its elemental contents and their chemical form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atus of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 In this paper, the liv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normal subjects were separated to different subcellular fractions of nuclei, mitochondria, lysosome, microsome and cytosol by differential centrifugation. Then their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of As, Pb, Cd, and Hg were determined by atomic absorption and atomic fluorescent spectroscopy. Our results show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literature ones when comparing their gross concentrations. In the case of their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the Hg concentrations are higher in mitochondrial, microsomal and cytosolic fractions; the Cd concentrations are higher in cytosolic and mitochondrial fractions, while As highest in nuclear fraction.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Pb is found in microsomal fraction with similarity to Fe. Mercury in liver is mainly in the form of inorganic, and methylmercury ranged from 9% to 50% with the average value of 20.9% 13.3%.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ellular distribution and the accumulated target organelles are quite different among these heavy metals, which suggest their various pathways and toxic mechanism in vivo.  相似文献   

17.
用4种提取剂在不同温度、时间和土液比条件下,对褐土有效态镉含量分别进行提取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提取镉量未产生明显影响,随提取时间延长和土液比减小,提取镉量有逐渐增加趋势。提取率(提取能力)随土壤镉污染加重(CaCl2除外)和土液比的减小,有增加趋势。对提取镉量与油菜茎叶中镉含量所作相关研究表明,选用1mol/LNH4OAc提取褐土有效态镉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以外源添加重金属污染物镉(Cd)、铅(Pb)的酸性黄棕壤为研究对象,考察镁渣对污染土壤中Cd、Pb的稳定化效果。镁渣采用硫酸和磷酸二氢钾两种改性手段进行处理,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比表面积分析仪(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手段对改性前后的镁渣进行分析。将镁渣以1%、3%、5%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加入到Cd、Pb污染的土壤中,采用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浸提法和改进的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BCR)连续提取法研究镁渣对土壤Cd、Pb生物有效态和赋存形态的影响,为镁渣应用于土壤Cd、Pb的稳定化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通过改性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镁渣的比表面积,其中盐改性镁渣比表面积最大为80.65 m2/g。在稳定化实验中,未改性镁渣、酸改性镁渣、盐改性镁渣均可提升土壤pH值,并显著降低土壤中生物有效态Cd、Pb含量。对土壤中Cd、Pb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发现添加未改性镁渣、盐改性镁渣可显著降低酸提取态Cd含量,将酸提取态Cd向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转化;添加盐改性镁渣可显著降低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Pb含量,将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Pb向可氧化态和残渣态转化。添加1%未改性镁渣时,污染土壤中Cd稳定化效果最好,Cd迁移能力最低;添加5%盐改性镁渣时,污染土壤中Pb稳定化效果最好,Pb迁移能力最低。  相似文献   

19.
检测了凉山州果蔬产区26个采样点的土壤和对应果蔬的Cd、Cu的含量,结果表明,土壤Cd含量属于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指标的尚清洁(警戒)等级,Cu含量属于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指标的中度污染等级;果蔬Cd含量属于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指标的轻度污染等级,Cu含量属于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指标的清洁(安全)等级;土壤与果蔬Cd、Cu含量关系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调查沈抚灌区停灌10多年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在沈阳沈抚灌区上游10个行政村布设了50个取样点,分析测定了土壤重金属镉和铬的含量,并对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有4个行政村土壤重金属镉和3个行政村土壤重金属铬超出辽宁省土壤环境背景值标准,但均未超出国家二级标准,说明沈抚灌区灌溉没有给采样区域土壤带来重金属镉和铬污染,但已有重金属富集.土壤重金属镉和铬变异系数在10%~100%之间,说明土壤扰动性较大.按照辽宁省土壤环境背景值标准进行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重金属镉具有污染风险,存在着一定的生态风险.重金属铬一般无污染风险,生态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