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沫沫 《世界博览》2014,(23):64-66
每到冬季,北半球银装素裹,大街小巷中都弥漫着一阵阵咖啡香,伴随着多彩的霓虹灯在空气中肆意荡漾……在世界各地,或午正有人和你一样举着咖啡杯,慢慢品味。从阿拉伯人把这种苦涩的饮品发扬光大,随之而来的"咖啡文化"渐渐充满生活的每个时刻。无论在哪个地方,人们都在品着咖啡,它逐渐与时尚、现代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很多人知道西雅图或许是通过《西雅图夜未眠》《北京遇上西雅图》这样的电影,或是西雅图超音速这支篮球队。但你知道吗?它还是星巴克的老家。  相似文献   

2.
正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旧书店,现在在哪里呢?"卖这些好书给我的那个好心人已在数月前去世了,书店老板马克斯先生也已不在人间。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查令十字街84号》随着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2》的热映,电影中为男女主人公穿针引线的书《查令十字街84号》再一次升温。这本书讲述的正是一段关于书店的美好缘分,尽管从头到尾也并  相似文献   

3.
跑得最快的交通工具是啥?当然是飞机啦!即使这样,我们从北京飞到巴黎也需要10个小时,飞到西雅图需要大约12个小时……飞机就是跑得再快,面对这样的长途飞行人也吃不消啊!有没有比飞机更给力的交通工具呢?这个还真有!它就是超声速客机,跑得比声音还快哦!  相似文献   

4.
《世界博览》2009,(13):8-8
被称为“决策引擎”的“必应”(Bing)是西雅图软件巨头微软的最新尝试,它想在搜索引擎市场赢得人心,从其加州劲敌Google手中夺回些竞争气势。  相似文献   

5.
重返中国     
从西雅图再次回到中国,我发现自己是如此欣喜地回味那些平日里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我乘坐的小巴车全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司机一手拿着手机与人通话,另一只手双指间夹着一根香烟,完全没顾及方向盘。我却冲着这一幕微微一笑,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旅行两个多月,从西海岸逛到东海岸,从北逛到南,旧金山、洛杉矶、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波士顿这样大而知名的城市不用说了,连我心目中的二等城市西雅图、新奥尔良、迈阿密、达拉斯也没有放过。当然也还去了不少名不见经传的乡野所在。所到之处,与朋友交接,和路人、商店店主搭讪,和通行的旅客聊天,或者随时随地耳闻目睹,发现一样事情让我惊异:美国总统还真是好欺负。  相似文献   

7.
《世界博览》2014,(11):66-67
正一部《北京遇上西雅图》使得取景地温哥华名声大噪,并以浪漫的形象为世人所知。没错,在不少游客闹乌龙涌向西雅图后,才发现真相是"西雅图在温哥华遇上了北京"!电影中90%的取景地是在加拿大温哥华,这不禁激起了年轻情侣对这里的无限向往。不妨跟随电影的脚步,踏上温哥华的土地,来一场浪漫邂逅吧!  相似文献   

8.
石元  冯鸣 《世界博览》2014,(11):66-71
一部《北京遇上西雅图》使得取景地温哥华名声大噪,并以浪漫的形象为世人所知。没错,在不少游客闹乌龙涌向西雅图后,才发现真相是"西雅图在温哥华遇上了北京"!电影中90%的取景地是在加拿大温哥华,这不禁激起了年轻情侣对这里的无限向往。不妨跟随电影的脚步,踏上温哥华的土地,来一场浪漫邂逅吧!  相似文献   

9.
探访雷神     
一个深秋的早晨,我在4点以后便不敢入睡。一天前,从西雅图飞到纽约, 睡在朋友家,今天要跟旅游团去纽约上州,惟恐睡过头。朋友破例早起,驾车送我到法拉盛的“假日旅馆”门口。  相似文献   

10.
大城市里最后的便宜住房除了日本和香港,美国西雅图、圣地亚哥、罗德岛,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等城市也开始建设小型或微型公寓。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反映、引领绿色发展实践,西雅图每年发布一次以全市环境管理工程为基础的环境行动议程。议程详细总结了西雅图绿色发展实践的主要做法:一是打造精益绿色城市政府,二是营造健康的城镇环境,三是实现灵巧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博览》2013,(13):71-72
中国人所不知道的西雅图为了模糊视听,西雅图在导演的镜头下显得没有存在感。  相似文献   

13.
西安游     
我的朋友杰克三月从西雅图过来,有一天突然提出要和我去西安玩。这些日子他在网上查阅西安的资料和别人写的游记,跟我说华山上一个厕所,据说坑下就是万丈深渊,风从下面呼呼地吹上来,还有人在墙上写:"世界上最深的厕所。"杰克在我宿舍里手舞足蹈地  相似文献   

14.
恶傻的老外     
我得流感了。早上起床折腾了一番,快到中午的时候撑不住,又头昏昏地回房间睡觉。起来后,下楼去小酒吧一看,那个美国女人又坐在我家门口的阳伞下,从酒吧接出电源,用电脑。不用说,她中午又要在我家蹭饭了。起初的时候我还不在意,对这对来自美国西雅图的夫妇, 当然是满怀友善。据说他们还是搞人类学、  相似文献   

15.
欧阳军 《青年科学》2010,(11):27-27
1887年,美国西雅图著名摄影家柯蒂斯首次发现了冰虫,为它取名“雪鳗”。但很少有人关注。近年来全球变暖使极地动物濒临灭绝,冰虫才慢慢进入研究者的视线。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的生物研究生本·李把冰虫选为自己的毕业论文课题。李说:“冰虫现在是炙手可热,对于它的研究几乎空白,然而它却是如此奇妙。”  相似文献   

16.
《科技潮》1998,(4)
关于印第安人,我知之甚少。对于他们的认识,充其量就是:黑头发、黄皮肤、美洲最古老的居民,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种族主义者的欺压……然而,我对印第安人似乎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次,当我踏进他们居住的布莱克岛时,一群金发碧眼的旅游者中,我的这种感觉,就越发的强烈。布莱克岛,是棋布于西雅图和温哥华海湾中无数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据说。1993年,江泽民主席出席亚太经合会议时,克林顿总统曾在布莱克岛上,同江泽民主席进行了会谈。  相似文献   

17.
亲爱的朋友们:现在人们从四面八方用各种话来骂中国。我不准备花费时间和篇幅来列举扣的这些帽子。“与其咒骂黑暗,不如燃起一支明烛”。我不想咒骂任何人,只简单地讲一讲我为什么要到中国来,以及我看到了什么。我为什么在七十二岁的时候来到中国在我1946年第一次看到延安的时候,.我刚满六十岁。那时我已经经历过两大社会制度。我的前三十年是在美国西部度过的,我们曾在那里为争取较好的民主形式、妇女选举权、劳工参政以及通过公用事业公有化来反对“华尔街章鱼”而斗争。我成为西雅图教育委员会委员,后来成为中央劳工理事会主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博览》2013,(13):72-74
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与西雅图相遇,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正>在西雅图某超市内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美女在工作人员身边,娴熟地将零食塞进手提袋后未结账,便旁若无人地走出了超市,没有人阻止,包括那位工作人员。紧接着,一个大叔拎着一袋吃的,也未见结账便大摇大摆地走出了门口。买东西不用结账,直接拿走?是的,还真有这样的超市!这家位于西雅图的amazon go不但把"拿完即走"变成了事实,还顺带将了马云一军。  相似文献   

20.
正在热带雨林中办公上学上班,想变得轻松愉快,何不搬到热带雨林里去?亚马逊公司在美国西雅图,用"三颗玻璃球"建立的新总部,由2643块不规则玻璃组成,名为"Spheres"——它的外观在白天晶莹剔透,到了晚上更是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