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上最大的自动望远镜“上岗”了。这是一台2米口径的光学望远镜,可以在没有人参与的情况下进行观察。这台望远镜建在加那利群岛大加那利岛上的拉斯帕尔马斯市,由英国利物浦大学天体物理研究所乔治·穆尔博士与英国  相似文献   

2.
天体物理学是20世纪物理学中发展飞快、意义深远的领域之一,正在完成人类文明史中最艰巨、最宏伟的一个篇章,大大扩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人类对天体的认识首先必须借助于观测,也就是依赖于观测技术的进步。随着天文观测工具的发展,今天的光学望远镜已发展到了5米级。我国北京天文台兴隆站也拥有远东最大的达2.16米口径的望远镜。目前各先进国家正纷纷建造新的一代10米级望远镜,其中最大的到16米。在地球上进行观测,由于隔着大气层,只有两个“窗口”可供使用,即“光学窗口”和“射电窗口”。如果说“光学窗口”在17世纪就已被打开的话,那么“射电窗口”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被打开,今天的精密射电望远镜系统,有效口径已达100米以上,分辨天体的能力达万分之几弧秒。大气层外的天文观测从50年代的高空气  相似文献   

3.
口径大于6米,为世界口径最大大视场望远镜,耗资2.35亿元位于河北兴隆县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LAMOST望远镜通过国家竣工验收,为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和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际上天文大设备的现状和发展态势,简要叙述了国内目前天文观测设备的现状,并指出一批重要观测设备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形成了天文学研究的实测基础.一个突出的例子是由我国天文学家自主创新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这是一架新型光谱巡天型望远镜,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大型天文光学望远镜技术的突破.正在建设的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天线望远镜,它的建成将使我国射电天文研究走到世界前列.本文还介绍了一些已经提出的天文地面和空间大设备计划,并对我国未来天文大设备的发展进行了一点战略思考,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凉鞋巨无霸 巴基斯坦鞋匠穆尔塔扎(右)在他的制鞋作坊里展示一只长达 3.93米的巨型女式凉鞋,以世界第一大凉鞋进入吉尼斯纪录。在此之前,这家作坊曾制作过一只高1.9米、宽1米,鞋跟高达60厘米,重200公斤,耗资1724美元的凉鞋,打破了此前由一名印度皮鞋匠保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最大的自动望远镜开始运行世界上最大的自动望远镜已经开始运行,这是一台2米口径的光学望远镜,可以在没有人参与情况下进行观察。这台望远镜建在加那利群岛大加那利岛上的拉斯帕尔马斯市,由英国利物浦大学天体物理研究所乔治·穆尔博士与英国Telescope Techno…  相似文献   

6.
《少儿科技》2009,(6):44-44
前不久,欧空局的目前世界最大远红外线望远镜“赫歇尔”及宇宙辐射探测器“普朗克”顺利发射升空。它们将被定位在距地球约160万千米的“第二格朗日点”附近,以背对太阳和地球的姿势,对宇宙进行持续观测,研究星体与星系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少儿科技》2009,(7):43-43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一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不久前通过国家竣工验收。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兀个具备极大口径望远镜自主研制能力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科技导报(北京)》2005,23(4):15-15
为实现中国天文学研究的跨越式发展,加快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国家天文台近期将启动实施8大天文工程。这8大天文工程分别是: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空间太阳望远镜(SST)、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项目(21CMA)、青藏高原天文台选址计划、云南高美占2.4m望远镜建设、云南抚仙湖红外太阳塔建设以及中国月球探测计划。这些项目将代表中国乃至世界天文技术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1.我国超导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1987年2月24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陈立泉领导的研究小组获得了起始转变温度为100K以上,中点转变温度为92.8K,零电阻温度为78.5K的材料为钡钇铜氧的液氮温区超导体,使我国的超导研究在国际超导研究中处于先进地位。赵忠贤荣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 2.上海制成我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我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在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建成。这台望远镜的立镜直径为1.58米,通光口径为1.56米,镜重1吨,镜筒长4米,望远镜转动部分重达32吨,主镜直径比美国海军天文台现有的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天体测量光学望远镜还大1厘米。 3.银河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建成由国防科技大学和石油工业部地球物理勘探局共同承担的“银河地震数据处理系统”正式建成投产。该系统包括改进后的银河亿次机主机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光学天文迅速发展的阶段,主要是得益于多个天文大规模巡天项目的开展(2dF,6dF,RAVE,SDSS,LAMOST和Gaia等).这些大规模光学巡天项目主要是光学光谱巡天,目的是获取数以十万、百万甚至千万计天体的光谱.本文着重介绍了国际上的SDSS项目和我国自主创新的LAMOST望远镜以及所取得的光谱巡天成果.LAMOST是一种新型的反射施密特望远镜,突破了大规模光谱巡天所需要的大视场兼备大口径望远镜的技术瓶颈,成为世界上天体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已经发布的LAMOST光谱数据集DR1中有200万条天体光谱,其中有170万条恒星光谱和包括108万条恒星光谱的参数星表.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利用Kepler空间望远镜2009年4月-2018年10月对约80万颗恒星的超高精度时序测光数据,LAMOST望远镜于2012和2015年分别开启了对Kepler(K1)和K2天区的低分辨率光谱观测,即LK1和LK2巡天项目.在统计了LK1和LK2项目的观测覆盖率之后,就台址条件优化对项目的提升进行了预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21年6月,LAMOST对K1天区目标星的覆盖率为43%,对K2天区可观测目标星的覆盖率为38%;如能将台址视宁度、天光背景,以及晴夜数这3个方面提升至品质较好的天文台址水平,则LAMOST对K1天区的覆盖率将在2个观测季后达到80%,对K2天区也将在4个观测季后达到70%.  相似文献   

12.
《创新科技》2012,(8):32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欧洲南方天文台的15个成员国宣布,他们一致同意,计划耗资8.72亿英镑,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这个庞然大物拟于2022年竣工。据悉,该望远镜主镜的直径将长达39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望远镜的4倍。而且,新望远镜拥有的超强能力使天文学家能借其观察到太阳系外黑暗且多岩石行星的情况。欧洲南方天文台将该项目命名为"欧洲极大望远镜(E-ELT)",他们计划将望远镜  相似文献   

13.
<正>口径为目前世界最大望远镜3倍的30米望远镜(TMT)的建设已正式启动,将于2014年10月在夏威夷莫纳克亚山举办开工典礼。这一消息意味着30米级望远镜时代的到来,令全球天文学家深感振奋;中国天文学家也将获得一个在世界顶级望远镜上一展风采的绝佳机遇。这个巨型的下一代望远镜是什么样的?它将探寻宇宙深处的哪些秘密?  相似文献   

14.
LAMOST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配置了16台低分辨率多目标光纤光谱仪,一次曝光可同时获得4000个天体的光谱信息.LAMOST低分辨率光谱仪采用新型体位相全息光栅,双通道大视场施密特光学系统,准直光束口径200mm.每台光谱仪分红、蓝区两个通道,红蓝区各配置按工作波段优化的4K×4K科学级CCD芯片,CCD采用液氮制冷.光谱仪波长覆盖范围370~900nm,光谱分辨率R=1000~10000.研制完成后的16台光谱仪安装于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LAMOST焦面楼光谱房内,这些光谱仪已经用于科学试观测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5.
用国家天文台昆明站1m光学望远镜和兴隆站2.16m光学望远镜对塞弗特2型活动星系NGC5953进行了B、V、R三色测光观测,着重研究了星系形态、三个光学波段上的表面亮度轮廓和(B-V)、(B—R)表面色指数分布。结果发现,在NGC5953星系核的附近偏北方有一个大小约2kpc、平均光谱型相当于A5的蟹状“蓝区”,该“蓝区”伸展出5条旋臂状结构并分别与5组巨电离氢区成协;在NGC5953与邻近的旋涡星系NGC5954的连接区域存在一个较弱的结构,可能是一个大小约1kpc、绝对星等约-12.75的矮星系;NGC5953表面色指数分布重心相对于巨电离氢区分布重心及星系核存在着约0.5kpc的偏离,这表明了NGC5953/4的相互作用与NGC5953中发生的恒星形成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科技知识动漫》2009,(1):84-87
1990年4月24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呼啸着冲向太空,携带着一台太空望远镜,这是人类首次将望远镜带到大气层以外的空间,清晰地观测太空。  相似文献   

17.
黄矛  夏文正 《科学观察》2006,1(5):53-55
斯隆数字巡天(SDSS)在其网页上将自己标榜为“曾经进行过的最具雄心的天文观测”,这样说并不夸张。由于采用了很可能是曾经建造过的最大的数字摄像机(至少对于民用而言),SDSS的2.5m望远镜可在单次观察中测量600个星系和类星体的光谱。在2005年6月完成的第一阶段运行中,该巡天观测项目记录了近2亿个天体的影像,测量了67.5万多个星系和9万多个类星体的光谱,并由此确定了它们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天望远镜的准确指向是正常观测的重要保障,也是望远镜系统本身的一项重要测试指标,南京大学天系65cm望远镜的成像OCD的视场较小,实际观测时,指向精度不高,待测天体的像往往不在视场内,为了修正南京大学天系65cm望远镜的指向精度,2004年7月-8月,对该望远镜的指向精度进行了测量并通过指向误差函数进行了指向精度的修正,首先建立指向误差修正模型,通过对不同天区恒星的观测可得到该望远镜在相应方位的观测指向误差值,将观测值和理论模型拟合,从而得到指向误差修正函数.建立南京大学65cm望远镜的指向误差修正模型,然后对其观测的指向误差值进行拟合,最后用拟合函数对观测进行指向修正,结果表明,通过指向误差函数对指向误差进行修正,提高了该望远镜系统的指向精度,目前,不仅可以使观测的星象能在CCD视场内,而且改正后的指向精度略优于1′,在修正前望远镜系统的指向精度RMS(均方差值)是117″,修正后望远镜系统的指向精度RMS(均方差值)提高到38″。  相似文献   

19.
张磊 《科学世界》2023,(8):122-123
<正>A:中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很多人可能会说是直径500米的“中国天眼”。其实天文望远镜有各种类型,同类型的望远镜才能比较大小。我们通常说的天文望远镜是和我们眼睛的成像原理类似的光学望远镜,而中国天眼属于射电望远镜,和天线、雷达类似。除了射电望远镜和光学望远镜,还有红外望远镜、紫外望远镜、X射线望远镜、γ射线望远镜等,它们都接收来自星星的电磁辐射,只是波长不同。  相似文献   

20.
<正>专刊推介LAMOST巡天及早期成果星系是宇宙结构的基本单元,恒星形成和演化的场所。研究和阐释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是21世纪天体物理学的重大问题。银河系是唯一可以将其星族组成解析为单体并进行细致研究的旋涡星系。位于河北省兴隆县、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运行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是当今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大口径、宽视场光谱巡天望远镜。2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